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桥梁减震结构,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座,且上支撑板和下支撑座之间设有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所述纵向减震组件包括上压块和下支撑弹簧,所述上压块固定于上支撑板底部,所述下支撑弹簧固定于下支撑座内部,且上压块伸入至下支撑座内,并压紧于下支撑弹簧顶部;所述横向减震组件包括滑动设于下支撑座内的安装框和套设焊接于安装框外部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顶部开设有弧形槽,且支撑套顶部通过弧形槽配合支撑有弧形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减震结构,一方面实现对桥梁的支撑,另一方面基于相互配合的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实现桥梁在使用及地震过程中的多方向减震。震。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桥梁在使用过程中或者地震作用下,都会在不同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当位移量超过桥梁的实际防止落梁长度或极限时,就会发生落梁,导致交通的中断。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大多是采用桥梁减震结构来对桥梁进行减震;传统的桥梁减震结构通常为桥梁减震垫,但桥梁减震垫的减震效果不佳,在地震时或桥梁支撑座发生严重震动时,不能够很好的对震动波进行分散而损坏桥梁。
[0004]为此,在本申请中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减震效果良好的桥梁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减震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桥梁减震结构,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座,且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座之间设有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
[0007]所述纵向减震组件包括上压块和下支撑弹簧,所述上压块固定于上支撑板底部,所述下支撑弹簧固定于下支撑座内部,且上压块伸入至下支撑座内,并压紧于下支撑弹簧顶部;所述上压块包括内压块和外压块,所述下支撑弹簧包括内弹簧和外弹簧;
[0008]所述横向减震组件包括滑动设于下支撑座内的安装框和套设焊接于安装框外部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顶部开设有弧形槽,且支撑套顶部通过弧形槽配合支撑有弧形板;
[0009]所述外弹簧底部固定于弧形板顶部,且外弹簧的顶部焊接有限位活塞板,所述外压块通过限位活塞板压紧于外弹簧的顶部,且限位活塞板仅在限位位置处以下纵向升降。
[0010]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座包括回型外框和焊接于外框内的底板,且所述安装框和支撑套均滑动设于底板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外框内壁上焊接有分隔架,且所述分隔架配合于支撑套顶部;所述分隔架的外壁与外框内壁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且所述外压块、限位活塞板、外弹簧和弧形板均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壁上均焊接有限位侧板,所述外压块伸入至两个限位侧板之间,且所述限位活塞板限定于限位侧板的下方。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套的每个外壁与外框的每个内壁之间均设有多个弧形结构或波浪形结构的钢板,且多个钢板分为两组,并对称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分隔架包括对称焊接于外框内壁上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对称称焊接于两个第一侧板之间的两个第二侧板,且所述安装空间包括四个一字型的独立空间,均位于分隔架外侧;所述分隔架内侧围合形成一四边形的通孔,且所述安装框位于通孔内。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外壁与分隔架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垫,且所述第
一减震垫为回型结构,并包裹于安装框的外壁上。
[0016]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底部由内至外依次固定有两个回型结构的第二减震垫,且两个第二减震垫分别位于内压块与外压块之间、以及外压块的外部。
[001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减震垫之间连接有四个减震条,且四个减震条对称分布于两个第一侧板的顶部。
[001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形成有凹槽,且其中一个凹槽内设置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另一个凹槽内嵌入设置有第三减震垫,所述第三减震垫的底部凸出于外框的底部。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减震结构,一方面实现对桥梁的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则基于相互配合的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的设置,实现桥梁在使用及地震过程中的多方向减震;具体,纵向减震组件利用内外压块与内外弹簧的配合形成纵向减震,横向减震组件利用活动安装框、支撑套、弧形板与外弹簧的配合形成横向减震;整体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有效降低了震动对桥梁的损坏,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0021](2)针对上述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在两者之间设置固定的分隔架,由此有效提高各结构定位及配合的稳定性。
[0022](3)针对上述纵向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在外弹簧的顶部设置具有位置限定的限位活塞板,由此使得纵向减震组件与横向减震组件之间能有效形成相互配合,实现协同减震,以提高减震效果。
[0023](4)针对上述横向减震组件,在安装框于分隔架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垫,由此进一步提高横向减震效果。
[0024](5)针对上述横向减震组件,在支撑套外侧设置弧形结构或波浪形结构的钢板,以此更进一步的提高横向减震效果,并避免出现减震结构变形过度的问题。
[0025](6)针对上述纵向减震组件,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座之间设置第二减震垫,由此一方面实现整体减震结构的外部密封,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提高纵向减震效果。
[0026](7)针对上述纵向减震组件,在下支撑座底部设置内陷的凹槽,并在凹槽内嵌入第三减震垫,由此能更进一步的提高纵向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下支撑座及其内部安装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下支撑座的结构分解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32]图6为本技术中支撑套与弧形板的配合示意图;
[0033]图中:上支撑板
‑
1、下支撑座
‑
2、外框
‑
21、底板
‑
22、分隔架
‑
23、第一侧板
‑
231、第二侧板
‑
232、限位侧板
‑
24、第一减震垫
‑
25、纵向减震组件
‑
3、上压块
‑
31、内压块
‑
311、外压块
‑
312、下支撑弹簧
‑
32、内弹簧
‑
321、外弹簧
‑
322、横向减震组件
‑
4、安装框
‑
41、支撑套
‑
42、弧形槽
‑
43、弧形板
‑
44、钢板
‑
45、限位活塞板
‑
5、第二减震垫
‑
6、减震条
‑
61、第三减震
垫
‑
7。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
‑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座(2),且所述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座(2)之间设有纵向减震组件(3)和横向减震组件(4);所述纵向减震组件(3)包括上压块(31)和下支撑弹簧(32),所述上压块(31)固定于上支撑板(1)底部,所述下支撑弹簧(32)固定于下支撑座(2)内部,且上压块(31)伸入至下支撑座(2)内,并压紧于下支撑弹簧(32)顶部;所述上压块(31)包括内压块(311)和外压块(312),所述下支撑弹簧(32)包括内弹簧(321)和外弹簧(322);所述横向减震组件(4)包括滑动设于下支撑座(2)内的安装框(41)和套设焊接于安装框(41)外部的支撑套(42),所述支撑套(42)顶部开设有弧形槽(43),且支撑套(42)顶部通过弧形槽(43)配合支撑有弧形板(44);所述外弹簧(322)底部固定于弧形板(44)顶部,且外弹簧(322)的顶部焊接有限位活塞板(5),所述外压块(312)通过限位活塞板(5)压紧于外弹簧(322)的顶部,且限位活塞板(5)仅在限位位置处以下纵向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2)包括回型外框(21)和焊接于外框(21)内的底板(22),且所述安装框(41)和支撑套(42)均滑动设于底板(22)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1)内壁上焊接有分隔架(23),且所述分隔架(23)配合于支撑套(42)顶部;所述分隔架(23)的外壁与外框(21)内壁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且所述外压块(312)、限位活塞板(5)、外弹簧(322)和弧形板(44)均设置于安装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两侧壁上均焊接有限位侧板(2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长斌,吕鹏程,张峻峰,贾磊,解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交徐盐高铁客运枢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