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32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控制水量的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闸门箱、闸门顶盖、过水通孔、过水通道、转筒、调节杆、控制铁环和滤网;闸门箱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过水通道沿闸门箱中心线横向穿过空腔部;闸门顶盖设在闸门箱顶部,闸门顶盖中心部设有通孔;转筒为与闸门箱内空腔结构相匹配的圆柱体结构,设在闸门箱空腔结构内;过水通孔沿转筒直径横向设在转筒筒身;提拉杆从通孔向上伸出;控制环设置上提拉杆上;滤网固定在喇叭口防护板卡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控制水量的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可以通过控制闸门开启度应对作物灌水量要求,灌水均匀、防止漏水、拦截杂质;改善农田水利田间基础设施的使用性能,提高灌水效果,造价低廉、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田灌溉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荐,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注重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的革新等方面,而忽视了最基础的田间工程设施的配套完善,无法为农民打理田块实现安全可靠的保障,农业设施无法达到效益最大化,有以下缺陷:(1)现有的农田进水口容易损坏,没有考虑进水口漏水,容易造成进水口土壤的冲刷和水土流失,降低田间工程的使用年限;(2)进水口只能通过闸门的启闭控制控制灌溉,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需要灌溉的水量不同,现有的进水口无法满足该要求;(3)灌溉水中可能存在杂物,杂物的大量积累极易堵塞进水口,降低输水效率,且杂物还会进入田间影响农民后期打理农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方提供便、快捷控制闸门启闭、拦截杂质、防止漏水的可控制水位的农田进水装置。
[000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包括调节杆、控制铁环、闸门顶盖、转筒、闸门箱、过水通孔和过水通道,所述的闸门箱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的过水通道沿闸门箱中心线横向穿过空腔结构;所述的闸门顶盖设在闸门箱顶部,所述的闸门顶盖中心部设有调节杆通孔;所述的转筒为与闸门箱内空腔结构相匹配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的转筒设在闸门箱空腔结构内,所述的过水通孔沿转筒直径横向设在转筒筒身,所述的调节杆底端与转筒顶部相接,所述的调节杆顶端穿过调节杆通孔向上伸出。
[000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调节杆上焊接一个距调节杆垂直距离为R,半径为r的控制铁环,距闸门顶盖顶部为L,在闸门顶盖上与控制铁环垂直距离对应处以每30
°
打1个孔,共打4个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水通道与转筒相交处的过水通孔内壁设有橡胶止水,橡胶止水与转筒筒身贴合。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转筒与调节杆连接处设置稳定架,稳定架由两个以上倾斜设置的支脚组成,支脚均匀分布在调节杆外周,支脚顶端与调节杆相接,支脚底端与转筒顶面相接;在所述的调节杆顶端设有调节把手,调节把手穿过圆孔与调节杆顶端垂直相接;所述的控制铁环包括固定环和杠杆锁定式接头,杠杆锁定式接头与固定环相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闸门顶盖中央调节杆通孔的直径比调节杆直径大1

2cm。
[0009]进一步地,当所述的转筒置于初始位置时,即过水通孔圆心与过水通道在同一直线上,以此为基准确定闸门内过水流量最大;转筒旋转到极限位置,即旋转90
°
,过水通孔与
过水通道正交时,过水通道完全关闭;同时,过水通孔的直径应比圆柱形转筒的顶面圆直径小约12cm;当调节杆转到30
°
时,使用铁销插入闸门顶盖上与控制铁环对应的调节孔,此时闸门过水流量定义为中小流量;当调节杆转到60
°
时,使用铁销插入闸门顶盖与控制铁环对应的调节孔,此时闸门过水流量定义为中大流量。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橡胶止水固定在过水通道部分,厚度为6

8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筒的底面圆直径比闸门箱内部圆柱形空腔直径小15

18mm,以保证在旋转过程中橡胶止水始终紧密贴合转筒。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控制闸门开启度应对作物不同生育期要求的灌水量要求,操作便捷、灌水均匀,同时可以防止漏水、拦截杂质;该装置能改善农田水利田间基础设施的使用性能,提高灌水效果,造价低廉、实用性强,便于大面积推广,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进水装置正视图;
[0014]图2是进水装置俯视图;
[0015]图3是进水装置A

A剖面图;
[0016]图4是进水装置B

B剖面图;
[0017]附图标记:1

调节杆、2

控制铁环、3

闸门盖顶、4

转筒、5

闸门箱、6

过水通孔、7

滤网、8

卡槽、9

喇叭形防护板、10

调节孔、11

调节杆通孔、12

过水通道、13

橡胶止水、14

稳定架。
[0018]具体实施例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包括闸门箱5、闸门顶盖3、过水通孔6、过水通道12、转筒4、调节杆1和控制铁环2;闸门箱5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过水通道12沿闸门箱5中心线横向穿过空腔部;闸门顶盖3设在闸门箱5顶部,闸门顶盖3中心部设有调节杆通孔11;转筒4为与闸门箱5内空腔结构相匹配的圆柱体结构,转筒4设在闸门箱5空腔结构内,过水通孔6沿转筒4直径横向设在转筒4筒身,调节杆1底端与转筒4顶部相接,调节杆1顶端穿过调节杆通孔11向上伸出;在调节杆1上焊接一个距调节杆1垂直距离为R,半径为r的控制铁环2,距闸门顶盖3顶部为L,在闸门顶盖3上与控制铁环2垂直距离对应处以每30
°
打1个孔,共打4个孔。过水通道12与转筒4相交处的过水通孔6内壁设有橡胶止水13,橡胶止水13与转筒4筒身贴合;转筒4与调节杆1连接处设置稳定架14,稳定架14由两个以上倾斜设置的支脚组成,支脚均匀分布在调节杆1外周,支脚顶端与调节杆1相接,支脚底端与转筒4顶面相接;调节杆1顶端设有调节把手,调节把手穿过圆孔与调节杆1顶端垂直相接;控制铁环2包括固定环和杠杆锁定式接头,杠杆锁定式接头与固定环相接。
[0021]闸门顶盖3中央调节杆通孔11的直径应比调节杆1直径大1

2cm;当转筒4置于初始位置时,即过水通孔6圆心与过水通道12在同一直线上,以此为基准确定闸门内过水流量最大。转筒4旋转到极限位置,即旋转90
°
,过水通孔6与过水通道12正交时,过水通道12完全关闭;同时,过水通孔6的直径应比圆柱形转筒4的顶面圆直径小约12cm;当调节杆1转到30
°
时,使用铁销插入闸门顶盖3上与控制铁环2对应的调节孔10,此时闸门过水流量定义为中小流量;当调节杆1转到60
°
时,使用铁销插入闸门顶盖3与控制铁环2对应的调节孔10,此时闸门过水流量定义为中大流量。闸门顶盖3上调节孔10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灵活确定尺寸,因地制宜。橡胶止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杆(1)、控制铁环(2)、闸门顶盖(3)、转筒(4)、闸门箱(5)、过水通孔(6)和过水通道(12),所述的闸门箱(5)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的过水通道(12)沿闸门箱(5)中心线横向穿过空腔结构;所述的闸门顶盖(3)设在闸门箱(5)顶部,所述的闸门顶盖(3)中心部设有调节杆通孔(11);所述的转筒(4)为与闸门箱(5)内空腔结构相匹配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的转筒(4)设在闸门箱(5)空腔结构内,所述的过水通孔(6)沿转筒(4)直径横向设在转筒(4)筒身,所述的调节杆(1)底端与转筒(4)顶部相接,所述的调节杆(1)顶端穿过调节杆通孔(11)向上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调节杆(1)上焊接一个距调节杆(1)垂直距离为R,半径为r的控制铁环(2),距闸门顶盖(3)顶部为L,在闸门顶盖(3)上与控制铁环(2)垂直距离对应处以每30
°
打1个孔,共打4个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水通道(12)与转筒(4)相交处的过水通孔(6)内壁设有橡胶止水(13),橡胶止水(13)与转筒(4)筒身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筒(4)与调节杆(1)连接处设置稳定架(14),稳定架(14)由两个以上倾斜设置的支脚组成,支脚均匀分布在调节杆(1)外周,支脚顶端与调节杆(1)相接,支脚底端与转筒(4)顶面相接;在所述的调节杆(1)顶端设有调节把手,调节把手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凯佘冬立孙枭沁陈晨潘永春王彦东阿力木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