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包括混合斗、流槽、平衡杆、进水阀、支架、开关总成和两组浮球组件,混合斗通过对应的流出管分别连通胶乳混合池和凝固剂池,混合斗与流槽连通,流出管设有塞阀,进水阀与凝固剂池连通,支架滑动连接有主板,开关总成固定于主板上,两组浮球组件连接于支架上,两组浮球组件的浮球端对应设置于胶乳混合池和凝固剂池内,两组浮球组件分别与平衡杆的两端连接,平衡杆转动连接于主板上,平衡杆作用于开关总成以控制塞阀、进水阀的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胶乳混合池内的胶乳液位与凝固剂池内凝固剂的液位保持基本相平,稳定的控制胶乳与凝固剂之间的流出量比例,使混合胶乳与凝固剂均匀混合,提高胶乳凝固效果。固效果。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乳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乳胶作为胶乳原料级技术分级橡胶中的主要产品,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混合(胶乳加凝固剂)、凝固、压薄、压绉、造粒、干燥、压包和包装。
[0003]在全乳胶主要工艺流程中,在胶乳完成混合、调节浓度(干胶含量)、测定氨含量后,需要根据胶乳中的干胶含量、氨含量等计算出凝固剂用量,如果使用酸凝固,一般分为凝固用酸及中和用酸两类:总用酸量=凝固用酸+中和用酸,然后让胶乳与凝固剂(稀释后的溶液或溶解后的溶液)混合均匀,破乳(使胶乳失去稳定性)凝固。目前,凝固所用的凝固剂主要有酸类、盐、生物凝固剂等。
[0004]在中国及东南亚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混合后的胶乳与凝固剂的混合方式,主要采取把混合后的胶乳从混合池中以自重力排出、同时将凝固剂从酸水池中以自重力排出(加工生产中俗称“下槽”操作),让混合后的胶乳与凝固剂水溶液进行并流,在并流过程中、以及在凝固槽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在长方形凝固槽中进行凝固。
[0005]现有并流技术的混合胶乳与凝固剂的混合,是基于等液位高度、等流量比例的设想:混合池内混合胶乳的液面高度与凝固剂池内凝固剂稀溶液的液面高度相同,通过调整凝固剂出口管上的口径调节片,使得:胶乳出口的截面积:凝固剂出口截面积=混合池体积:凝固剂池体积=10:1。
[0006]而现有的并流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7](1)由于混合后的胶乳的黏度受季度、气候、胶树品系、干胶含量、保存剂种类及含量、非橡胶成分等诸多因素影响,变动较大,而凝固剂溶液的黏度相对稳定,因而混合后的胶乳与凝固剂溶液难以做到按固定的比例排出,难以确保胶乳与凝固剂混合均匀。
[0008](2)目前生产中,针对混合胶乳与凝固剂溶液难以做到等液位高度、等流量排出、经常发生下槽时胶乳与凝固剂不能同时排尽、造成凝固不均匀的问题,下槽过程中需要经常人工调节胶乳混合池或凝固剂池出口第一阀门开度大小、以控制混合后胶乳与凝固剂排出量符合配比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混合池或凝固剂池出口上方以胶塞适当堵拦,以相应减少混合后胶乳或凝固剂的排出量。这样的操作既麻烦、又难以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0009](3)下槽操作的不均匀,造成凝固质量不均匀:部分凝块凝固剂过量造成硬度较大,部分凝块凝固剂不足造成凝块过软、出现凝固不完全、“白水”、“烂底”等现象,后继工序加工出来的半产品与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产品制成率与合格率下降;同时凝固的不正常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
[0010]例如专利号为CN201110354448.X的一种双并流加凝固液凝固天然橡胶鲜胶乳的方法,公开了通过双并流凝固天然鲜乳胶系统将鲜乳胶进行凝固,双并流凝固天然鲜乳胶系统是由鲜胶乳混合池、酸水池、微生物凝固液池和双并流鲜胶乳凝固装置四部分组成,鲜胶乳混合池、酸水池、微生物凝固液池通过联接管与双并流鲜胶乳凝固装置联通,并各自受
开关控制,当系统中的开关同时打开后,混合池中流出的鲜胶乳与酸水池流出甲酸/醋酸首先混合,甲酸/醋酸即与鲜胶乳的氨中和,然后从微生物凝固液池流出的微生物凝固液与鲜胶乳混合,再流入胶乳凝固槽,微生物在经过混合的胶乳中生长繁殖,破坏胶乳的稳定性而实现鲜胶乳的凝固,酸水池的中和用酸和微生物凝固液池的微生物凝固液用水稀释至与鲜胶乳混合池的鲜胶乳相同的高度。通过对应第一阀门控制鲜胶乳和甲酸/醋酸的输出量,操作麻烦,且混合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鉴以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可使胶乳混合池内的胶乳液位与凝固剂池内凝固剂的液位保持基本相平,稳定的控制胶乳与凝固剂之间的流出量比例,使混合胶乳与凝固剂均匀混合,提高胶乳凝固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3]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包括混合斗、流槽、平衡杆、进水阀、电控箱、支架、开关总成和两组浮球组件,所述混合斗通过对应的流出管分别连通胶乳混合池和凝固剂池,所述混合斗的输出端与所述流槽连通,所述流出管设有塞阀,所述进水阀与凝固剂池连通,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主板,所述开关总成固定于所述主板上,两组所述浮球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两组所述浮球组件的浮球端对应设置于胶乳混合池和凝固剂池内,两组所述浮球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衡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平衡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板上,所述平衡杆作用于所述开关总成以实现控制所述塞阀以及进水阀的开/关,所述电控箱用于转换所述开关总成的手动挡和自动挡。
[0014]优选的,两组所述浮球组件均包括浮球、浮球导杆和软绳,所述浮球导杆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浮球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球和所述软绳连接,所述软绳的自由端绕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平衡杆的端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开关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的凝固剂开关一、凝固剂开关二、进水开关一和进水开关二,所述平衡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凝固剂开关一和所述凝固剂开关二之间,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进水开关一和所述进水开关二之间,所述凝固剂开关一和所述凝固剂开关二用于控制凝固剂池对应的所述塞阀,所述进水开关一和所述进水开关二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的开/关。
[0016]优选的,所述电控箱通过操作杆一控制胶乳混合池对应的所述塞阀的开/关,所述开关总成通过操作杆二控制凝固剂池对应的所述塞阀。
[0017]优选的,所述操作杆一包括电动推杆一和塞阀导杆一,所述电控箱与所述电动推杆一电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一的自由端与所述塞阀导杆一连接,所述塞阀导杆一的自由端与对应所述塞阀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操作杆二包括电动推杆二和塞阀导杆二,所述凝固剂开关一和所述凝固剂开关二与所述电动推杆二电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二的自由端与所述塞阀导杆二连接,所述塞阀导杆二的自由端与对应所述塞阀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固定有主板导杆,所述主板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主板通过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主板导杆滑动连接。
[0020]优选的,还包括底座和回转支撑轴,所述支撑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
撑脚的自由端与所述混合斗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浮球支架和一组塞阀支架,所述浮球组件连接于所述浮球支架上,一组所述塞阀支架设置于所述浮球支架的两侧,所述塞阀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操作杆一和所述操作杆二。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1)不受混合后的胶乳黏度影响,可以确保同一批次的胶乳与凝固剂溶液整体上按比例流出、混合;
[0024](2)混合胶乳与凝固剂溶液的液位高度差自动调节,短时间内基本达到两者液位相平,确保下槽时混合后胶乳与凝固剂溶液之间稳定的配合比例,避免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
[0025](3)本批胶乳凝固均匀、凝块质量稳定,后继工序加工的半产品与产品质量稳定,避免出现由于凝固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斗、流槽、平衡杆、进水阀、电控箱、支架、开关总成和两组浮球组件,所述混合斗通过对应的流出管分别连通胶乳混合池和凝固剂池,所述混合斗的输出端与所述流槽连通,所述流出管设有塞阀,所述进水阀与凝固剂池连通,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主板,所述开关总成固定于所述主板上,两组所述浮球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两组所述浮球组件的浮球端对应设置于胶乳混合池和凝固剂池内,两组所述浮球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衡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平衡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板上,所述平衡杆作用于所述开关总成以实现控制所述塞阀以及进水阀的开/关,所述电控箱用于转换所述开关总成的手动挡和自动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浮球组件均包括浮球、浮球导杆和软绳,所述浮球导杆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浮球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浮球和所述软绳连接,所述软绳的自由端绕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滑轮组与所述平衡杆的端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乳与凝固剂并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总成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的凝固剂开关一、凝固剂开关二、进水开关一和进水开关二,所述平衡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凝固剂开关一和所述凝固剂开关二之间,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进水开关一和所述进水开关二之间,所述凝固剂开关一和所述凝固剂开关二用于控制凝固剂池对应的所述塞阀,所述进水开关一和所述进水开关二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瑞全,张艺,林壮苧,陈海军,陈亮,郭祖科,李勇,林茂芳,丁小芳,吴海仙,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中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