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9-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04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酰基、C6‑
20
芳基、

CN、

NO2、

OH、C1‑6烷氧基羰基、C1‑6酰氧基。
[0009]优选地,m=1,n=1;R1,R2彼此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乙酰基、苯基、

CN、

NO2、

OH、噻吩基、呋喃基、吡啶基。
[0010]R3,R4彼此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叔丁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其中R3,R4不同时为氢;且所述取代的所指代的取代基选自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乙酰基、苯基、

CN、

NO2。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钯催化剂选自Pd(OAc)2、PdCl2、Pd(PPh3)Cl2、Pd(dppf)Cl2、Pd(CH3CN)2Cl2、Pd(PPh3)4、Pd2(dba)3、Pd(dba)2等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Pd(OAc)2。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有机膦配体选自P(o

tol)3、PPh3、PCy3、DPPB、BINAP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P(o

tol)3。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碱选自碳酸钾、醋酸钾、磷酸钾、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为碳酸钾。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DMF、DMSO、NMP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为DMSO。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惰性气氛选自氮气或氩气气氛,优选为氮气气氛。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加热搅拌反应的反应温度为80

140℃,优选为100

120℃,更优选为120℃;反应时间为4~48小时,优选为12~24小时,更优选为24小时。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制备方法,式1所示的2

碘代联苯类化合物,式2所示的烯基溴类化合物、钯催化剂、有机膦配体和碱的投料摩尔比为1:(1~3):(0.001~.0.05):(0.002~0.10):(2~5);优选地,式1所示的2

碘代联苯类化合物,式2所示的烯基溴类化合物、钯催化剂、有机膦配体和碱的投料摩尔比为1:2:0.02:0.04:4。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胶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后处理操作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去离子水稀释,有机溶剂萃取,然后减压浓缩,将残余物通过硅胶色谱纯化,获得式3所示的9

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
[0019]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首次报道了以钯催化条件下以式1所示的2

碘代联苯类化合物与式2所示的烯基溴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备9

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的合成策略,丰富了现有技术中制备9

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的途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利用原位生成的五元环钯中间体与烯基溴类化合物进行氧化加成生成Pd(IV)配合物,然后还原消除和Heck偶联生成9

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该合成策略具有反应操作简单、目标产物收率高,原子经济性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述。在下文中,如无特殊说明,所使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所涉及使用的试剂均由本领域常规商业途径购买获得和/或通过已知合成手段制备获得。
[0022]实施例1

17反应条件优化试验
[0023]以式1所示的2

碘联苯和式2所示的溴代苯乙烯为模板底物,探究了不同催化反应条件对于式3所示的9

苄亚甲基芴合成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反应式如下:
[0024][0025]表1:
[0026][0027][0028]以实施例9为例,典型反应操作如下:
[0029]在装有搅拌磁子的10mL压力管中装入式1所示的2

碘联苯(0.2mmol),式2所示的溴代苯乙烯(0.4mmol),Pd(OAc)2(2mol%),P(o

tol)3(4mol%),K2CO3(4equiv),DMSO(2mL),在氮气保护下,120℃进行24h。反应结束后,反应混合物用10mL去离子水稀释,乙酸乙酯(3
×
10mL)提取,然后在减压下浓缩。然后将残余物以石油醚为洗脱溶剂通过硅胶快速色谱纯化,提供式3所示的9

苄亚甲基芴,(白色固体,50mg,产率97%)。1H NMR(500MHz,CDCl3)δ7.81(d,J=7.5Hz,1H),7.76

7.70(m,3H),7.65

7.50(m,3H),7.51

7.45(m,2H),7.44

7.37(m,2H),7.37

7.30(m,2H),7.07(t,J=7.6Hz,1H);
13
C NMR(125MHz,CDCl3)δ141.3,139.5,139.2,137.0,136.6,136.6,129.3,128.5,128.2,128.0,127.2,127.0,
126.7,124.4,120.2,119.7,119.6。
[0030]在优化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实施例9),专利技术人进一步拓展了底物范围,发现该反应底物容忍性非常好,大部分底物都有较高的产率,结果如下所示:
[0031][0032]产物的结构表征:
[0033]白色固体;1H NMR(500MHz,CDCl3)δ7.74(d,J=7.6Hz,1H),7.71

7.67(m,2H),7.57(s,1H),7.50(dd,J=8.0,4.9Hz,3H),7.44

7.42(m,2H),7.41

7.36(m,1H),7.33

7.28(m,2H),7.11

7.06(m,1H);
13
C NMR(125MHz,CDCl3)δ141.4,139.3,139.3,137.1,136.3,135.4,133.9,130.7,128.8,128.4,127.1,126.8,125.6,124.34,120.3,119.8,119.6。
[0034]白色固体;1H NMR(500MHz,CDCl3)δ7.75(d,J=7.5Hz,1H),7.70(d,J=7.5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9

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器中加入式1所示的2

碘代联苯类化合物,式2所示的烯基溴类化合物、钯催化剂、有机膦配体、碱和有机溶剂,在惰性气氛下,加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式3所示的9

苄亚甲基芴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上述反应式中,m=1,2,3或4;n=1,2,3或4;各个R1和/或R2取代基彼此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酰基、C6‑
20
芳基、C3‑
20
杂芳基、C7‑
20
芳基烷基、

CN、

NO2、

OH、C1‑6烷氧基羰基、C1‑6酰氧基;和/或,相邻的两个R1和/或R2彼此相连构成含或不含选自O,N,S,P杂原子的3

8元环结构;R3,R4彼此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2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20
杂芳基;其中R3,R4不同时为氢;且所述取代的所指代的取代基选自卤素、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酰基、C6‑
20
芳基、

CN、

NO2、

OH、C1‑6烷氧基羰基、C1‑6酰氧基;其中,所述的钯催化剂选自Pd(OAc)2、PdCl2、Pd(PPh3)Cl2、Pd(dppf)Cl2、Pd(CH3CN)2Cl2、Pd(PPh3)4、Pd2(dba)3、Pd(dba)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有机膦配体选自P(o

tol)3、PPh3、PCy3、DPPB、BINAP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碱选自碳酸钾、醋酸钾、磷酸钾、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DMF、DMSO、NMP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兵麻洋通王建龙蒋丹娜赵亚恒李国兴刘妙昌吴华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