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8993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背衬和附着于所述背衬一侧的核壳微针阵列,所述核壳微针阵列包括多根阵列布置于所述背衬上的微针,每根所述微针包括壳基质材料和内部核,所述壳基质材料负载有用于清除过量活性氧的纳米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壳基质材料在微针贴片应用于皮肤上后快速降解,其负载的纳米酶可进行被动释放清除活性氧和促进毛囊周围微环境中血管的生成,微针内部核装载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内部外泌体在壳基质材料降解后被释放输送到毛囊生态位,可以改善色素沉着,促使头发再生。促使头发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针贴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衰老、疾病和药物等多种原因,脱发是人类常见的疾病。据估计,超过50%的普通人群患有脱发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脱发的治疗主要依靠毛囊移植,但受到手术费用高、侵入性大以及供体短缺的限制。相比之下,非侵入性的、诱导固有的毛囊再生是解决脱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0003]通常,人类毛囊会经历静止、再生和退化的循环过程,这个周期由毛囊干细胞调节,毛囊干细胞可以被主要来自其生态位的信号激活,并从其他休止期阶段进入休止期

生长期的过渡阶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由各种细胞类型分泌,其中负载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多种物质,参与介导细胞的反应和生物过程,如组织修复和再生。
[0004]毛囊生态位的失调是影响脱发的主要原因,这通常是由血管不足或者毛囊周围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引起的。脱发患者秃顶区域的血管形成不足会导致营养物质的输送不足,影响细胞因子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转化为毛囊,从而限制了毛囊从终末期向生长期的转变;除了血管生成不足之外,氧化应激还会破坏先天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从而在毛囊中引发细胞凋亡;此外过量的活性氧可触发真皮乳头细胞的过早衰老,并随后通过雄激素信号和激活信号的介导抑制毛囊的休止期至生长期转化。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缺陷相互关联,活性氧的积累已被证明可阻断血管生成反应并增加血管功能障碍。因此,毛囊周围氧化应激和血管化的双重调节为促进毛发再生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人类脱发严重和生发困难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包括背衬和附着于所述背衬一侧的核壳微针阵列,所述核壳微针阵列包括多根阵列布置于所述背衬上的微针,每根所述微针包括壳基质材料和内部核,所述壳基质材料负载有用于清除过量活性氧的纳米酶。
[0007]优选的,所述壳基质材料为可溶性聚合物并包括聚乙烯醇、海藻糖、透明质酸、聚乳酸、半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丝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酯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的壳基质材料为本领域中制备微针贴片常用的基质材料,但是为了保证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微针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更优选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可应用于加速伤口的愈合,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被选为微针贴片的基质成分。此外,聚乙烯醇可以被活性氧降解以消耗自由基,从而减轻滤泡周围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以保护细胞免于死亡。
[0008]优选的,所述背衬包括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丝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酯明胶、羧甲基纤维素、海藻糖、透明质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半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中的背衬只要是本领域制备微针常用的背衬即可,然而考虑到所形成的背衬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更优选为聚乙烯吡咯酮。
[0009]优选的,所述内部核包括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酶包括单原子纳米酶、复合体纳米酶、类过氧化氢酶和类过氧化物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纳米酶可为传统纳米酶,例如Fe3O4和CeO2等,但不限于为传统纳米酶,可为单原子纳米酶和复合体纳米酶等,所述纳米酶具有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模拟活性。
[0011]优选的,每根所述微针具有尖端和底端,所述尖端远离所述背衬,所述微针经所述底端附着于所述背衬上。
[0012]本专利技术中的背衬和微针的尺寸和形状没有具体限制,可根据防脱生发一体微针贴片的使用部位和要治疗的疾病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
[0013]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制备微针壳结构:将纳米酶溶解在壳基质材料的水溶液中形成混合物,将混合物离心除去空气后沉积在微针阴模上,之后将所述微针阴模离心使混合物流入所述微针阴模的成型孔中,使用与所述微针阴模相匹配的微针阳模压入微针阴模中并将其放置于干燥器中于室温下干燥,然后将微针阳模脱模制成微针壳结构;所述微针阴模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模具,所述微针阳模的针尖与针尖之间的间距和针尖高度与微针阴模的针尖与针尖之间的间距和针尖高度相同,所述微针阴模的基底面积是微针阳模基底面积的2倍;
[0015](2)制备微针核结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外泌体分离试剂从细胞培养基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将含有半胱氨酸和外泌体的角蛋白溶液加入到所述微针壳结构的凹槽中,通过塑料刮刀除去过量的角蛋白溶液,放置于干燥器中于室温下进行干燥;
[0016](3)制备背衬:在所述微针的底端表面和所述微针阴模未被所述微针遮盖的上表面上施加包含背衬材料的溶液以形成背衬溶液层,所述背衬材料进行交联形成连续的背衬,最后所述微针附着于所述背衬上;
[0017](4)制备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所述核壳微针阵列在所述背衬上进行干燥固化,脱去微针阴模形成所述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
[0018]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的应用,所述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用于缓解和治疗由于过度活性氧和毛囊周围微环境血管化不足导致毛囊生态位失调的雄激素性脱发。
[0019]优选的,所述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用于促进头部毛囊再生。
[0020]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核壳微针贴片可以有效地让纳米酶进入皮肤从而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刺激重塑秃顶区的微血管,加速毛发的再生。
[0022](2)核壳微针贴片在壳基质材料降解后,可将内部核含有的外泌体释放出来,促进毛囊生长。
[0023](3)核壳微针贴片可以在较低的给药频率下在雄激素性脱发小鼠模型中表现出加速的毛发再生,而不会引起显著的皮肤损伤。
[0024](4)本专利技术以微针模板倒模制备微针,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可重复利用,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且易对微针阵列的基本形貌进行控制,安全性强,适宜推广。
[00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壳微针贴片的侧视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针阴模的侧视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壳微针贴片制备过程的原理图。
[0029]图中:100、核壳微针贴片;110、微针;120、背衬;200、微针阴模;201、成型孔;202、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包括背衬120和附着于背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和附着于所述背衬一侧的核壳微针阵列,所述核壳微针阵列包括多根阵列布置于所述背衬上的微针,每根所述微针包括壳基质材料和内部核,所述壳基质材料负载有用于清除过量活性氧的纳米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基质材料为可溶性聚合物并包括聚乙烯醇、海藻糖、透明质酸、聚乳酸、半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丝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酯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包括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丝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酯明胶、羧甲基纤维素、海藻糖、透明质酸、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半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核包括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酶包括单原子纳米酶、复合体纳米酶、类过氧化氢酶和类过氧化物酶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微针具有尖端和底端,所述尖端远离所述背衬,所述微针经所述底端附着于所述背衬上。7.如权利要求1

6所述的任一项一种防脱生发一体核壳微针贴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曹毓琳李博文孙维程世翔
申请(专利权)人:唐颐惠康干细胞产业平台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