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48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包括固定外壳,固定外壳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多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依次间隔的设置在风道中;每个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半导体晶粒对、凝水元件、放电电极和接收电极,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一端为制冷端,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二端为散热端,凝水元件与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一端电连接,并将水雾凝结在凝水元件上,放电电极的第一端与凝水元件连接,放电电极的第二端设置于接收电极下方,接收电极相对于放电电极第二端的位置为开口设置;通过第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使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和残余的水雾依次通过下一级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电离。下一级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电离。下一级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电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纳米水离子具有粒径小、寿命长、含水量高、亲和人体皮肤、美容美发、保湿保鲜等优点。现有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均能实现从空气中冷凝取水,制造纳米水离子,但不能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而在空气稀薄的地方很难制造出充足的纳米水离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能够提升在严峻环境中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效果。
[0004]为此,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包括固定外壳,固定外壳自下而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多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依次间隔的设置在风道中,用于将进入风道的水雾制造为纳米量级粒径的水离子;每个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半导体晶粒对、凝水元件、放电电极和接收电极,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一端为制冷端,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二端为散热端,凝水元件与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一端电连接,并用于将水雾凝结在凝水元件上,放电电极的第一端与凝水元件连接,放电电极的第二端设置于接收电极下方,接收电极相对于放电电极第二端的位置为开口设置,放电电极第一端用于吸收凝水元件上的水分,放电电极第二端用于放电,放电电极与接受电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进而电离出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通过第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使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和残余的空气依次通过下一级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电离,以逐级电离进入风道的空气。
[0005]上述方案中,在进行纳米水离子电离过程中,若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设置在风道内部时,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纳米水离子会被气流吹动至吸附在固定外壳的内壁上,从而降低了纳米水离子的输送量。本方案通过将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出风口处,使得产生的纳米水离子立即导出,不会吸附于固定外壳的内壁。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人还考虑到为了增大纳米水离子导出量,设置了多个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这样能够使被蒸发的冷凝水在下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被电离,能够使吸附在固定外壳内壁上的冷凝水被出向下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被电离,这样,降低了吸附再固定外壳内壁上的纳米水离子量,能够增大纳米水离子的导出量。
[0006]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放电电极由还原物质组成,在放电电极与接受电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激发出纳米水离子时,构成放电电极的还原物质溶解在放电电极第二端表面的凝结水中或者以微小粒子的形式分散在电极针表面的凝结水中,用于生产含有还原物质的纳米水离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纳米水离子富含还原物质,能够抑制皮肤、头发表面和内部的氧化,从而实现美容、美发的目的。
[0007]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还包括空气
净化模块,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风道的进风口,用于净化由进风口进入风道内的外界空气。由此,能够净化进入风道内的外界空气。
[0008]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风道内,用于将外界空气由进风口引入并由出风口送出。由此,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外界空气。
[0009]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包括控制面板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嵌设在固定外壳中,控制面板设置在固定外壳中,控制面板用于供使用者进行风机档位调节、开关机控制,配合控制模块实现风机档位调节、开关机。由此,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度。
[0010]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还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空气质量监测模块嵌设在控制面板内,用于监测外界空气的PM2.5浓度参数并发送至控制模块,实现对外界空气的质量监测及信息反馈。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0011]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在固定外壳外表面设置有灯带,灯带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以灯带颜色反馈外界空气质量及风机档位的信息。由此,能够方便用户监测外界空气质量。
[0012]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还原物质为铂、锌、银、钛中的一种。由此,能够实现美容、美发的目的。
[0013]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在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固定外壳上接近出风口的位置,设有纳米水离子风出口,纳米水离子由纳米水离子风出口排出后在出风口的外部再与洁净空气混合。由此,能够方便纳米水离子的排出。
[0014]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中,可选地,空气净化模块设置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风机前部,空气净化模块的主体由HEPA高效过滤材料制成,为平板状或圆筒状的过滤网。由此,能够充分过滤外界空气中的杂质。
[0015]根据本公开,在进行纳米水离子电离过程中,若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设置在风道内部时,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纳米水离子会被气流吹动至吸附在固定外壳的内壁上,从而降低了纳米水离子的输送量。本方案通过将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出风口处,使得产生的纳米水离子立即导出,不会吸附于固定外壳的内壁。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人还考虑到为了增大纳米水离子导出量,设置了多个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这样能够使被蒸发的冷凝水在下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被电离,能够使吸附在固定外壳内壁上的冷凝水被出向下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被电离,这样,降低了吸附再固定外壳内壁上的纳米水离子量,能够增大纳米水离子的导出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公开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的模块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
[00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1]固体外壳

10,进风口

11,出风口

12,空气净化模块

20,风机

30,第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

40,第N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

50,半导体晶粒对

410,凝水元件

420,放电电极

430,接受电极

4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风机吹入风道内的气流会造成冷凝水的大量蒸发,且单一的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不能够充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自下而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多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依次间隔的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用于将进入所述风道的水雾制造为纳米量级粒径的水离子;每个所述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半导体晶粒对、凝水元件、放电电极和接收电极,所述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一端为制冷端,所述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二端为散热端,所述凝水元件与所述半导体晶粒对的第一端电连接,并用于将水雾凝结在所述凝水元件上,所述放电电极的第一端与所述凝水元件连接,所述放电电极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接收电极下方,所述接收电极相对于所述放电电极第二端的位置为开口设置,所述放电电极第一端用于吸收所述凝水元件上的水分,所述放电电极第二端用于放电,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接受电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进而电离出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通过第一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使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和残余的空气中的水雾依次通过下一级级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继续电离,以逐级电离进入风道的外界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极由还原物质组成,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接受电极之间形成高压电场激发出纳米水离子时,构成所述放电电极的还原物质溶解在所述放电电极第二端表面的凝结水中或者以微小粒子的形式分散在所述电极针表面的凝结水中,用于生产含有还原物质的纳米水离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用于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