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冲片、转子、电机和新能源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45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冲片、转子、电机和新能源电车,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电机噪音大的技术问题。该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设置在冲片本体上的多组磁钢槽以及设置在冲片本体上的去重孔;磁钢槽与转子外圈之间为第一隔磁桥,第一隔磁桥的径向尺寸L1规格为2.6mm≤L1≤3mm;转子包括多个转子冲片,所有的转子冲片层叠设置,还包括设置在磁钢槽内的磁钢;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设置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和定子,壳体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定子外侧;壳体包括内外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冷却水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转子整体刚度大、椭圆模态频率高的特点,电机噪音和振动小。电机噪音和振动小。电机噪音和振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冲片、转子、电机和新能源电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子冲片、转子、电机和新能源电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碳中和”政策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势必会成为现代交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是通过动力电池为主要驱动能源,采用电机驱动,不需要消耗燃油,实现零污染物排放的汽车。虽然电动汽车没有了动力传统系统噪声,但是存在独特的驱动电机噪声和振动。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几大行业难题,噪声和振动就是其中两个重要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在运行时,永磁同步电机高速旋转,受自身齿槽转矩、电磁力等激励的影响激发电机转子和定子组件椭圆模态,会使电机产生噪声和振动;当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电磁激励频率和电机转子以及定子组件(定子和壳体)的模态频率相同时,同时还会激发转子隔磁桥局部模态产生共振,使得电机噪声和振动被放大。当电机安装到汽车上时,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会传递给与之相接触的汽车车架,或者通过传动轴和车桥,再传递到汽车车身和座椅上;在振动的传递过程中,由于共振的作用,导致传递给汽车车身和座椅上的振动和噪声更大,所以电机轻微的振动皆可能影响司机和乘客的体验,长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需要改善电机结构,对噪声振动进行降低,进而改善电机对整车噪声振动的影响,提升乘客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冲片、转子、电机和新能源电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机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设置在所述冲片本体上的多组磁钢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冲片本体上的去重孔;所述磁钢槽与转子外圈之间为第一隔磁桥,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径向尺寸L1规格为2.6mm≤L1≤3mm。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磁钢槽均包括两个磁钢槽,分别为第一磁钢槽和第二磁钢槽,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之间为第二隔磁桥,所述第二隔磁桥的周向宽度L2规格为3.1mm≤L2≤3.5m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去重孔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冲片本体径向设置。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包括多个所述转子冲片,所有的所述转子冲片层叠设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钢槽内的磁钢。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内的所述转子。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和定子,所述壳体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定子外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内外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
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冷却水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道为沿着所述壳体轴向延伸的螺旋形冷却水道。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内和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冷却水道错位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电车,包括所述电机。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冲片,通过优化隔磁桥宽度,提高隔磁桥局部模态频率,避免电机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转子隔磁桥局部模态被电机齿槽转矩激发引起共振,进而减小电机噪声振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冲片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通过优化去重孔形状,增加加强筋,提高转子整体刚度,提高转子椭圆模态频率,避免电机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转子椭圆模态被电机齿槽转矩激发引起共振,进而减小电机噪声和振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优化了定子组件(定子和壳体)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增加壳体厚度,提高定子组件椭圆模态频率,避免在电机高速运行过程中定子组件椭圆模态被电机齿槽转矩激发引起共振,进而再次减小电机噪声振动。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通过对壳体进行优化,在两层壳体内设置双层水道,能对电机进行二次降温,使电机散热性更好,提升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机的截面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转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A局部放大图;
[0024]图4是电机转子冲片隔磁桥优化前仿真变形云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机中转子冲片隔磁桥优化后仿真变形云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机中定子组件的截面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机中壳体的截面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电机中壳体的轴向截面图。
[0029]图中1、冲片本体;2、去重孔;3、转子;4、第一隔磁桥;5、第一磁钢槽;6、第二磁钢槽;7、第二隔磁桥;8、加强筋;9、壳体;91、第一壳体;92、第二壳体;10、定子;11、冷却水道;12、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
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冲片,包括冲片本体1、设置在冲片本体1上的多组磁钢槽以及设置在冲片本体1上的去重孔2;磁钢槽与转子3外圈之间为第一隔磁桥4,第一隔磁桥4的径向尺寸L1规格为2.6mm≤L1≤3mm。
[0032]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每组磁钢槽均包括两个磁钢槽,分别为第一磁钢槽5和第二磁钢槽6,第一磁钢槽5和第二磁钢槽6之间为第二隔磁桥7,第二隔磁桥7的周向宽度L2规格为3.1mm≤L2≤3.5mm。通过限制第一隔磁桥4和第二隔磁桥7的尺寸,不仅能提高隔磁桥局部模态,如图4所示,为隔磁桥优化前转子局部模态阵型,频率为3200Hz;如图5所示,隔磁桥优化后转子隔磁桥局部模态阵型,频率为5150Hz,模态频率提高了60%,有效的避免了高速时隔磁桥局部模态共振问题。同时转子3的质量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电磁力的变化也不会太大。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去重孔2上还设置有加强筋8。
[0034]如图2所示,在转子3内部设有去重孔2,由于去重孔2的原因导致转子椭圆模态相对较低,会导致电机在高速下,电机齿槽转矩会激发转子椭圆模态引起共振,因此在去重孔2上使用径向加强筋8,使转子3整体刚度增加,从而提高转子3椭圆模态固有频率,避免共振,进而降低电机噪声振动。
[0035]如图4所示,为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冲片本体、设置在所述冲片本体上的多组磁钢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冲片本体上的去重孔;所述磁钢槽与转子外圈之间为第一隔磁桥,所述第一隔磁桥的径向尺寸L1规格为2.6mm≤L1≤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磁钢槽均包括两个磁钢槽,分别为第一磁钢槽和第二磁钢槽,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之间为第二隔磁桥,所述第二隔磁桥的周向宽度L2规格为3.1mm≤L2≤3.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重孔上还设置有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冲片本体径向设置。5.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所述的转子冲片,所有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云逸谷欢欢张荣婷滕佳宾王杰张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