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源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充电线及终端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108438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4
本公开涉及电池电源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充电线以及终端设备。该充电电路用于给双电芯电池充电,该电路包括:Buck降压电路模块、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系统供电模块;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接交直流适配器,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系统供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受控端、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的受控端、第二电荷泵魔块的受控端和双电芯电池,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和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分别连接双电芯电池,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还连接系统供电模块。荷泵电路模块还连接系统供电模块。荷泵电路模块还连接系统供电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电源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充电线及终端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源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充电线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可配合充电器使用。通过对电池进行充电,可使电池被再次利用,有利于满足经济环保的需求。电池的充电过程为其放电过程的逆过程,具体地,为将电能转换成储存在电池中的化学能的过程。
[0003]目前的终端设备中,主要使用单电芯电池进行充电。但是,单电芯电池由于电池充满电时,电压在4.5V左右,当充电电流超过8A时,电池端电路板发热会很严重。对于此,通常电池连接器也需要更换为阻抗更小、通流更大的电池连接器,导致硬件成本增加;同时,电池端电路板内的走线及散热处理也会更加困难。为了满足散热需求,通常的单电芯的电池端的充电功率为36W左右,导致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充电效率的电池电源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充电线及终端设备。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源调节电路,用于给双电芯电池充电,电路包括:Buck降压电路模块、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系统供电模块;
[0006]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接交直流适配器,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系统供电模块,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受控端、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的受控端、第二电荷泵魔块的受控端和双电芯电池,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和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分别连接双电芯电池,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还连接系统供电模块;
[0007]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为控制Buck降压电路模块、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以及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工作于相应的充放电阶段的控制模块;
[0008]Buck降压电路模块工作于涓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以及充电截止阶段;一方面用于给系统供电模块供电,另一方面,通过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升压后,给双电芯电池充电;
[0009]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工作于恒流充电阶段,为使由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输出的电流小于输入的电流,以及使由电荷泵电路模块输出的电压小于输入的电压的电路模块;
[0010]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还工作于放电阶段,为将双电芯电池的放电电压变换为适用于系统供电模块的电压的电路模块。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Buck降压电路模块包括:Buck控制器、输入电容、输出电容、输出电感和充电电压电流控制器,Buck控制器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0012]被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传输至充电电压电流控制器,第一晶体管和输出电感串联于交直流适配器和被充电电池之间,输入电容串联于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与地之间,输出电容串联于输出电感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第二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晶体管与输出电感之间,另一端接地;其中,被充电电池为双电芯电池中的电池或供电系统模块中的电池;
[0013]在输出电感的充电阶段,第一晶体管导通,第二晶体管截止;
[0014]在输出电感的放电阶段,第一晶体管截止,第二晶体管导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包括并联设置的N个电荷泵电路子模块;N≥1,且为整数;
[0016]N个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受控端分别连接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荷泵电路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
[0018]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交直流适配器,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第四晶体管的输入端均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晶体管的输入端及第五晶体管的输出端,第六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地,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第五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电容的一端均连接双电芯电池,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9]在电容串联阶段,第三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截止;
[0020]在电容并联阶段,第四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导通,第三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截止。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荷泵电路子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以及第十三晶体管;
[0022]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七晶体管的输入端均连接交直流适配器,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七晶体管的输出端、第八晶体管的输入端均与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九晶体管的输入端和第十晶体管的输入端,第九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第十三晶体管的输出端均接地,第十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第十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均连接第六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十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第十一晶体管的输出端,第八晶体管的输出端,第十一晶体管的输入端、第十二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第七电容的一端均连接双电芯电池,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3]在电容串联阶段,第七晶体管、第十晶体管和第十二晶体管导通,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和第十三晶体管截止;
[0024]在电容并联阶段,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和第十三晶体管导通,第七晶体管、第十晶体管和第十二晶体管截止。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包括: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五晶体管、第十六晶体管、第十七晶体管、第十八晶体管和第十九晶体管;
[0026]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十四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第十五晶体管的输入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六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第十七晶体管的输入端,第十七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地,第十四晶体管的输入端、第十八晶体管的输入端和第十电容的一端均连接交直流适配器,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八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第十五晶体管的输出端均与第十九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六晶体管的输入端、第十九晶体管的输出端和第九电容的一端
均连接双电芯电池,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7]在双电芯电池的充电阶段,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的工作阶段包括第一充电阶段和第一放电阶段;
[0028]在第一充电阶段,第十四晶体管和第十七晶体管打开,第十五晶体管、第十六晶体管、第十八晶体管以及第十九晶体管截止;
[0029]在第一放电阶段,第十五晶体管、第十六晶体管和第十八晶体管导通,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七晶体管以及第十九晶体管截止;
[0030]在双电芯电池的放电阶段,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的工作阶段包括第二充电阶段和第二放电阶段;
[0031]在第二充电阶段,第十四晶体管和第十六晶体管打开,第十五晶体管、第十七晶体管、第十八晶体管以及第十九晶体管截止;
[0032]在第二放电阶段,第十五晶体管、第十七晶体管和第十九晶体管打开,第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源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给双电芯电池充电,所述电路包括:Buck降压电路模块、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系统供电模块;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接交直流适配器,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系统供电模块,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二电荷泵魔块的受控端和所述双电芯电池,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双电芯电池,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还连接所述系统供电模块;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为控制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工作于相应的充放电阶段的控制模块;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工作于涓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阶段以及充电截止阶段;一方面用于给系统供电模块供电,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升压后,给所述双电芯电池充电;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工作于恒流充电阶段,为使由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输出的电流小于输入的电流,以及使由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输出的电压小于输入的电压的电路模块;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模块还工作于放电阶段,为将所述双电芯电池的放电电压变换为适用于所述系统供电模块的电压的电路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包括:Buck控制器、输入电容、输出电容、输出电感和充电电压电流控制器,所述Buck控制器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被充电电池的电池信息传输至所述充电电压电流控制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输出电感串联于所述交直流适配器和所述被充电电池之间,所述输入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与地之间,所述输出电容串联于所述输出电感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输出电感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被充电电池为所述双电芯电池中的电池或所述供电系统模块中的电池;在输出电感的充电阶段,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截止;在输出电感的放电阶段,所述第一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模块包括并联设置的N个电荷泵电路子模块;N≥1,且为整数;所述N个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受控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电路子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交直流适配器,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五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五晶体管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均连接所述双电芯电池,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在电容串联阶段,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五晶体管导通,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截止;在电容并联阶段,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五晶体管截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电路子模块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以及第十三晶体管;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输入端均连接所述交直流适配器,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八晶体管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十晶体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输出端均接地,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八晶体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刘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