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绝缘树脂的杆状点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30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杆状点火线圈,其包含: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次级线圈(17)以及主体壳体(12),它们彼此大致同轴布置。点火线圈还包含:点火器(34)、头部壳体(32)、保持器(41)以及电绝缘树脂(62)。头部壳体容纳着点火器。头部壳体设在主体壳体的上端部上。保持器布置在点火器与中心磁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它们全体的上端之间。电绝缘树脂充填在第一空间(61)中,第一空间形成在中心磁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主体壳体以及保持器之间。保持器具有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56a至56c)和至少一个排气孔(58a至58e),其中,环氧树脂通过树脂流入孔供给至第一空间中,第一空间中的空气通过排气孔排放到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状点火线圈,其具有一个线圈部,所述线圈部的内部中形成一个间隙,电绝缘树脂通过所述间隙流动,因此,所述间隙可被充满所述电绝缘树脂。
技术介绍
杆状点火线圈包含一个线圈部和一个控制器。所述线圈部具有一个圆筒形主体壳体,其容纳着一个中心磁芯、一个初级线圈和一个次级线圈。所述控制器具有一个箱形头部壳体,其容纳着一个点火器。在所述主体壳体中,所述中心磁芯、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环氧树脂通过所述头部壳体充填在所述间隙中,然后将环氧树脂硬化成电绝缘树脂。所述间隙仅向上侧开口,并且向下侧纵向延伸。因此,环氧树脂很难完全充满所有间隙。如图4所示,在特开平10-74652号公报(US6169471、US6094121、US6023215以及US6005464)中所公开的传统点火线圈中,主体壳体100容纳着一个中心磁芯102、一个初级线圈103和一个次级线圈104。在主体壳体100内产生负压,从而,环氧树脂可充填在主体壳体100中。环氧树脂从头部壳体107供给,然后通过点火器108与主体壳体100的圆周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形成在主体壳体100内的间隙中。恒定体积的环氧树脂通过喷嘴110供给至头部壳体107的树脂供给部109中。当环氧树脂过量地供给至树脂供给部109中时,过量的环氧树脂就会从树脂供给部109的周围溢出。而且,主体壳体100通过管112与头部壳体107连通,因此,主体壳体100中的空气可排放到头部壳体107侧。在所述点火线圈的传统结构中,恒定量的环氧树脂供给至树脂供给部109中,因此,环氧树脂不会过量地供给。然而,树脂供给部109无法使环氧树脂向主体壳体100中的所述间隙的流入增强。此外,一个外磁芯设在初级线圈103和次级线圈104的外周侧。所述外磁芯以这种方式形成,即磁性矩形板被弯曲成横截面为C形,从而,所述外磁芯可连接在主体壳体100上。当所述外磁芯连接在主体壳体100的内周面上时,树脂流入形成在所述外磁芯的内周面与所述初级线轴和所述次级线轴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一个线轴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因此,空气可通过一对形成在所述外磁芯的外周面的两径向端侧上的狭缝流出所述外磁芯,从而,环氧树脂和空气顺畅地流过所述外磁芯中的所述间隙。然而,当所述外磁芯连接在主体壳体100的外周面上时,形成在主体壳体100的内周面与所述初级线轴和所述次级线轴中的位于外侧的一个线轴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就会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因此,环氧树脂的流入会妨碍空气的流出。在此,设置一个保持器来固定中心磁芯102、初级线圈103和次级线圈104之间的结构关系。所述保持器连接在点火器108的正下侧,从而所述保持器可罩盖着中心磁芯102。因此,主体壳体100在上端侧的开口会由点火器108和所述保持器罩盖着。因此,形成一个供树脂流动的孔变得非常困难。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杆状点火线圈,其具有这种结构,即在所述结构中,即使保持器布置在点火器的下侧,供给至头部壳体中的环氧树脂也可非常容易地流入主体壳体内的间隙中,并且所述主体壳体中的间隙内的空气也可非常容易地排放到所述头部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杆状点火线圈包含一个中心磁芯、一个初级线圈、一个次级线圈、一个主体壳体、一个点火器、一个头部壳体、一个保持器以及电绝缘树脂。所述初级线圈布置在所述中心磁芯的外周侧。所述次级线圈布置在所述中心磁芯的外周侧。所述主体壳体布置在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二者中的一个线圈的外周侧,该线圈位于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二者中的另一个线圈的外周侧。所述头部壳体容纳着所述点火器。所述头部壳体设在所述主体壳体的上端部上。所述保持器布置在所述点火器与所述中心磁芯、所述初级线圈和所述次级线圈它们全体的上端部之间。所述电绝缘树脂充填在第一空间中,所述第一空间由限定在所述中心磁芯、所述初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所述主体壳体以及所述保持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保持器形成有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环氧树脂通过所述树脂流入孔供给至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保持器形成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第一空间中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排放到外部。所述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的中心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孔的大致相反侧。所述保持器包含一个凸出部,其从所述点火器的外周凸出。所述凸出部形成有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所述保持器与所述主体壳体大致同轴布置。所述点火器在所述头部壳体的径向上相对于所述保持器偏移布置。每个所述树脂流入孔均为漏斗形状。附图说明通过下面参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可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变得更为显而易见。附图包括图1是一个局部剖切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杆状点火线圈;图2是一个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杆状点火线圈;图3A是一个局部剖切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一改型例的杆状点火线圈,图3B是一个局部剖切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第二改型例的杆状点火线圈;以及图4是一个局部剖切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杆状点火线圈。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杆状点火线圈由一个线圈部10、一个控制器30以及一个高压电塔部(未示出)构成。线圈部10位于所述点火线圈的轴向中间部中。控制器30位于所述点火线圈的上侧。所述高压电塔部位于所述点火线圈的下侧。线圈部10包含一个中心磁芯15、一个次级线圈17和一个初级线圈21,它们容纳在一个圆筒形主体壳体12中。线圈部10还包含一个外磁芯25,其附装在主体壳体12的外周面上。次级线圈17布置在中心磁芯15的外周侧。次级线圈17由一个为电绝缘性的圆筒形次级线轴18和一个卷绕在次级线轴18的外周面上的次级绕组19构成。初级线圈21布置在次级线圈17的外周侧。与次级线圈17相似,初级线圈21由一个初级线轴22和一个初级绕组23构成。主体壳体12的外周面上具有一个凹入部。外磁芯25以与中心磁芯15径向相对的方式设在主体壳体12的所述凹入部上。轴向横截面为C形的外磁芯25的内径比主体壳体12的上端部13的外径小。外磁芯25的外径比上端部13的外径大。换言之,上端部13的外径比外磁芯25的内径大,但比外磁芯25的外径小。控制器30包含一个头部壳体32和一个点火器34。点火器34容纳在头部壳体32中。保持器41保持着点火器34,从而,点火器34可稳定地固定在头部壳体32中的预定位置上。头部壳体32包含一个容纳部33、一个咬合部36和一个连接器38。箱形容纳部33容纳着点火器34。连接器38从容纳部33侧向延伸。端子39连接在连接器38上。圆筒形的咬合部36从容纳部33向下延伸。咬合部36这样挤压插在主体壳体12的上端部13上,即使咬合部36罩盖着外磁芯25的所述上端部。保持器41罩盖着中心磁芯15、次级线圈17和初级线圈21的上端。保持器41包含一个圆盘状的本体部42、一个圆筒部51和一个钩挂部53。圆筒部51从本体部4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钩挂部53形成在本体部42的外周面上。本体部42安装在中心磁芯15的上端面上。圆筒部51插入中心磁芯15和次级线轴18之间的间隙中。圆筒部51与中心磁芯15的中心对正。钩挂部53钩挂在头部壳体32的内圆周面上。保持器41的圆筒部51与中心磁芯15同轴对正。换言之,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状点火线圈,包括: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其布置在中心磁芯(15)的外周侧;次级线圈(17),其布置在中心磁芯(15)的外周侧;主体壳体(12),其布置在初级线圈(21)和次级线圈(17)二 者中的一个线圈的外周侧,该线圈位于初级线圈(21)和次级线圈(17)二者中的另一个线圈的外周侧;点火器(34);头部壳体(32),其容纳着点火器(34),并且设在主体壳体(12)的上端部上;保持器(41),其布置在点 火器(34)与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和次级线圈(17)各自的上端部之间;以及电绝缘树脂(62),其充填在第一空间(61)中,所述第一空间(61)由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次级线圈(17)、主体壳体(32)和保 持器(41)之间所限定的间隙形成;其中,保持器(41)形成有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环氧树脂通过所述树脂流入孔(56a、56b、56c)供给至第一空间(61)中,以及保持器(41)形成有至少一个排气孔( 58a、58b、58c、58d、58e),第一空间(61)中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58a、58b、58c、58d、58e)排放到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4-30 135570/20041.一种杆状点火线圈,包括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其布置在中心磁芯(15)的外周侧;次级线圈(17),其布置在中心磁芯(15)的外周侧;主体壳体(12),其布置在初级线圈(21)和次级线圈(17)二者中的一个线圈的外周侧,该线圈位于初级线圈(21)和次级线圈(17)二者中的另一个线圈的外周侧;点火器(34);头部壳体(32),其容纳着点火器(34),并且设在主体壳体(12)的上端部上;保持器(41),其布置在点火器(34)与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和次级线圈(17)各自的上端部之间;以及电绝缘树脂(62),其充填在第一空间(61)中,所述第一空间(61)由中心磁芯(15)、初级线圈(21)、次级线圈(17)、主体壳体(32)和保持器(41)之间所限定的间隙形成;其中,保持器(41)形成有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环氧树脂通过所述树脂流入孔(56a、56b、56c)供给至第一空间(61)中,以及保持器(41)形成有至少一个排气孔(58a、58b、58c、58d、58e),第一空间(61)中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孔(58a、58b、58c、58d、58e)排放到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相对于保持器(41)的中心布置在至少一个排气孔(58a、58b、58c、58d、58e)的相反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1)包含凸出部(43),所述凸出部(43)从点火器(34)的外周凸出,以及凸出部(43)形成有至少一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1)与主体壳体(12)同轴布置,以及点火器(34)在头部壳体(32)的径向上相对于保持器(41)偏移布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1)与主体壳体(12)同轴布置,以及点火器(34)在头部壳体(32)的径向上相对于保持器(41)错置。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每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均为漏斗形状。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头部壳体(32)限定出第二空间(63),环氧树脂被供给至所述第二空间(63)中,以及每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将第二空间(63)与第一空间(61)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每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以第一开口面积通向第一空间(61),每个树脂流入孔(56a、56b、56c)以第二开口面积通向第二空间(63),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面积。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磁芯(25),其设在主体壳体(12)的外周面上,并且横截面为C形;其中,外磁芯(25)的内径比主体壳体(12)的上端凸缘部(13)的外径小,以及外磁芯(25)的外径比主体壳体(12)的上端凸缘部(13)的外径大。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1)包含圆筒部(51),所述圆筒部(51)与中心磁芯(15)的中心对正。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66);其中,保持器(41)保持着二极管(66)。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状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保持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井一秀武山正一青山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