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93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9
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中,支承结构部具有:第1搭接部件,其固定于桁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端部;以及第2搭接部件,其配置于桁架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固定于桁架主体。第1搭接部件具有第1载置部,第1载置部载置于与桁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对置的建筑部。第2搭接部件具有载置于建筑部的第2载置部。在沿着桁架主体的宽度方向观察第1搭接部件和第2搭接部件时,第2载置部的载置于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比第1载置部的载置于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长。的载置于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长。的载置于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乘客输送机的桁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桁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以下这样的乘客输送机:通过使固定于桁架框架的终端部的支承框架载置于建筑结构物,将桁架框架架设于建筑结构物。在这样的以往的乘客输送机中,为了防止乘客输送机因发生地震等而从建筑结构物脱落,将载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地面的新增框架固定于桁架框架的主弦材的上表面(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830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中,载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地面的新增框架固定于桁架框架的主弦材的上表面。因此,载置于地面的新增框架对乘客输送机的使用者造成妨碍。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其能够在不将第2搭接部件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将第2搭接部件支承于建筑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建筑部脱落。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具备:桁架主体;以及支承结构部,其设置于桁架主体,支承结构部具有:第1搭接部件,其固定于桁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端部;以及第2搭接部件,其配置于桁架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固定于桁架主体,第1搭接部件具有第1载置部,第1载置部载置于与桁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对置的建筑部,第2搭接部件具有载置于建筑部的第2载置部,在沿着桁架主体的宽度方向观察第1搭接部件和第2搭接部件时,第2载置部的载置于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比第1载置部的载置于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长。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客输送机的桁架,能够在不将第2搭接部件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将第2搭接部件支承于建筑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桁架从建筑部脱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0014]图2是示出图1的上部支承结构部的侧视图。
[0015]图3是示出图2的上部支承结构部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沿着图2的IV

IV线的剖视图。
[0017]图5是示出图2的第2搭接部件从桁架主体被拆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8]图6是示出图1的下部支承结构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0]实施方式1
[002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在图中,自动扶梯是在建筑物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运送乘客的乘客输送机。在上层配置有上部建筑部10。在上部建筑部10形成有上层的地面11。在比上层低的下层配置有下部建筑部20。在下部建筑部20形成有下层的地面21。
[0022]在上部建筑部10与下部建筑部20之间设置有自动扶梯的桁架30。桁架30具有桁架主体3和分别设置于桁架主体3的上部支承结构部4以及下部支承结构部5。
[0023]桁架主体3沿着从上部建筑部10到达下部建筑部20的基准线配置。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与沿着基准线的方向一致。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同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一致。
[0024]桁架主体3的2个长度方向端部中的一个长度方向端部成为与上部建筑部10对置的长度方向上端部3a。上部支承结构部4设置于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上端部3a。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上端部3a经由上部支承结构部4支承于上部建筑部10。
[0025]桁架主体3的2个长度方向端部中的另一个长度方向端部成为与下部建筑部20对置的长度方向下端部3b。下部支承结构部5设置于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下端部3b。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下端部3b经由下部支承结构部5支承于下部建筑部20。
[0026]在桁架主体3支承有连结成环状的多个梯级6。各梯级6利用设置于桁架主体3的内部的未图示的驱动机的驱动力,在上部建筑部10与下部建筑部20之间循环移动。
[0027]在桁架主体3的上部设置有配置于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栏杆7。在各栏杆7的外周部设置有与各梯级6同步地移动的移动扶手8。
[0028]图2是示出图1的上部支承结构部4的侧视图。此外,图3是示出图2的上部支承结构部4的俯视图。并且,图4是沿着图2的IV

IV线的剖视图。在上部建筑部10形成有位于比上层的地面11低的高度的第1支承面12和位于比第1支承面12低的高度的一对第2支承面13。第1支承面12及一对第2支承面13位于比上层的地面11接近桁架主体3的位置。
[0029]一对第2支承面13分别位于彼此相同的高度。此外,如图4所示,一对第2支承面13各自的位置成为在桁架3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位置。
[0030]当从上方观察时,第1支承面12位于一对第2支承面13之间。由此,在一对第2支承面13各自与第1支承面12之间分别形成有阶梯部14。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的第1支承面12的尺寸为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下。
[0031]桁架主体3具有分别构成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侧框35。各侧框35具有上弦部件31、下弦部件32以及多个纵部件33。
[0032]上弦部件31沿着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配置。下弦部件32在上弦部件31的下方沿着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配置。多个纵部件33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上弦部件31与下弦部件32之间。纵部件33的一端部固定于上弦部件31。纵部件33的另一端部固定于下弦部件32。多
个纵部件33中的一部分纵部件33分别配置于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上端部3a和长度方向下端部3b。
[0033]上部支承结构部4具有第1搭接部件41和一对第2搭接部件42。
[0034]第1搭接部件41固定于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上端部3a。此外,第1搭接部件41是沿着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配置的角钢部件。并且,第1搭接部件41固定于一对侧框35之间。如图3所示,第1搭接部件41配置在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
[0035]第1搭接部件41具有:板状的第1固定部411,其通过焊接等固定于一对侧框35;以及板状的第1载置部412,其从第1固定部411向桁架主体3的长度方向外侧突出。以与桁架主体3的宽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时的第1搭接部件41的截面形状由第1固定部411以及第1载置部412构成为L字状。第1搭接部件41以第1载置部412水平且第1固定部411朝向下方的状态固定于桁架主体3。
[0036]第1载置部412从第1固定部411朝向上部建筑部10突出。此外,第1载置部412隔着多个间隔件43载置于第1支承面12。各间隔件43由彼此重叠的多个薄板构成。各间隔件43的厚度的调整通过薄板数量的调整来进行。
[0037]一对第2搭接部件42分别固定于桁架主体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其具备:桁架主体;以及支承结构部,其设置于所述桁架主体,所述支承结构部具有:第1搭接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桁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端部;以及第2搭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桁架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固定于所述桁架主体,所述第1搭接部件具有第1载置部,该第1载置部载置于与所述桁架主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对置的建筑部,所述第2搭接部件具有载置于所述建筑部的第2载置部,在沿着所述桁架主体的宽度方向观察所述第1搭接部件和所述第2搭接部件时,所述第2载置部的载置于所述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比所述第1载置部的载置于所述建筑部的部分的长度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桁架,其中,所述第2载置部的下表面的位置是比所述第1载置部的下表面的位置低的位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昭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