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高密度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851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包括支撑笼架,所述的支撑笼架包括12根管材组成的立方体框架,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滑轮,设于所述支撑笼架的前、后、左、右、上面的笼网,所述的笼网上设有若干网口,设于所述支撑笼架上部的交配诱导灯,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多功能底板,所述多功能底板上设有羽化盒和诱导产卵装置,所述诱导产卵装置上设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上设有遮蔽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黑水虻蛹的羽化、成虫交配、成虫产卵与虫卵收集整合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并分别满足各自需要的环境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单位立方米内的产卵量。此外,对该装置的操作与管理方便。该装置的操作与管理方便。该装置的操作与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化高密度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规模化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约化高密度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拉丁名Hermetia illucens,是双翅目水虻科下的一种食腐性昆虫。黑水虻可以高效、安全的转化有机废弃物,并且自身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排泄物是优质的有机肥料。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能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且运行成本低,环节可控,效益显著。在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应用。
[0003]随着黑水虻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黑水虻幼虫的需求也随之庞大。但是当前黑水虻种虫繁育环节运行成本高,工序复杂。传统的黑水虻成虫繁育室通常为大空间散养化模式,该模式存在空间利用率低,繁殖效果不稳定,清理收集操作繁琐的问题,不能在满足黑水虻生活习性以及正常的生长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影响了种虫的充足供应,阻碍了黑水虻处理垃圾的应用。低成本饲养黑水虻成虫进行繁殖并提供大量种虫是黑水虻生物转化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实现对繁育空间的最大化利用,集约化高密度的繁殖黑水虻。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包括支撑笼架,所述的支撑笼架包括12根管材组成的立方体框架,设于所述支撑笼架的前、后、左、右、上面的笼网,所述的笼网上设有若干网口,设于所述支撑笼架上部的交配诱导灯,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多功能底板,所述多功能底板上设有羽化盒和诱导产卵装置,所述诱导产卵装置上设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上设有遮蔽板。
[0006]优选的,所述的笼网为80目网。
[0007]优选的,所述笼网具有网口。
[0008]优选的,所述交配诱导灯的灯源为150W 6000K LED灯。
[0009]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笼架1底部的滑轮。
[0010]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底板设有死虫回收口。
[0011]优选的,所述的死虫回收口包括门轴组件。
[0012]优选的,所述笼网与所述多功能底板的相连方式为胶带,皮筋,热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优选的,所述羽化盒具有多孔盖子。
[0014]优选的,所述多孔盖子的孔径是3mm。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集成化、模块化、可复制,高效利用空间资源并简化繁育操作步骤,可提供持续稳定的高品质黑水虻虫卵供应。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点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备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所示,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包括支撑笼架1,所述的支撑笼架1包括12根管材组成的立方体框架,设于所述支撑笼架1的前、后、左、右、上面的笼网2,所述的笼网上设有若干网口11,设于所述支撑笼架1上部的交配诱导灯9,设于所述支撑笼架1底部的多功能底板3,所述多功能底板3上设有羽化盒5和诱导产卵装置6,所述诱导产卵装置6上设有产卵器7,所述产卵器7上设有遮蔽板10。
[0021]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笼架1的材料为PVC塑料管、铝材板等塑料或金属管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是金属管。
[0022]优选的,所述笼网2的材料为塑料纤维或植物纤维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塑料纤维。所述的笼网2优选80目网。所述的笼网2包裹所述支撑笼架1的前后左右和上面。
[0023]优选的,所述的网口11数量为一至多个。通过所述网口11无需人员进入成虫笼便可补充蛹、收集虫卵、更换诱导产卵装置与清扫死成虫,操作简便且防止成虫逃逸。
[0024]优选的,所述交配诱导灯9的灯源为LED灯或碘钨灯中的一种。所述的交配诱导灯9的灯源更优选150W 6000K LED灯。光照范围覆盖整个繁殖笼,光谱与光照强度满足黑水虻的正常交配需求。光照条件可以促进黑水虻的交配行为。
[0025]优选的,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笼架1底部的滑轮8。组装方便,笼架轻便易移动。
[0026]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底板设有死虫回收口4。更佳的,所述的死虫回收口4包括门轴组件,具有可开关的功能。通过所述死虫回收口4,可以清理死成虫。
[0027]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底板3的材料为木材、塑料、金属、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材料为塑料。底板多功能整合,空间利用好。
[0028]优选的,所述笼网2与所述多功能底板3相连,相连方式为胶带,皮筋,热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9]优选的,所述羽化盒5具有多孔盖子。更优选的,所述多孔盖子的孔径是3mm。方便羽化成虫从孔爬出,并减少成虫与蛹的接触,防止待产成虫落入羽化盒5内将卵产在蛹壳周
围。优选的,所述羽化盒5的材料为塑料、金属、合金中的一种。更优选的材料为塑料。
[0030]优选的,所述产卵器7的材料为纸板,金属板或塑料板中的一种。更优选的材料为瓦楞纸板。产卵器7提供黑水虻待产成虫合适的产卵环境,便于卵的收集和孵化。
[0031]所述的诱导产卵装置6,优选材料为塑料。所述的诱导产卵装置内放置引诱剂,所述引诱剂可以诱导黑水虻于所述产卵器上产卵,提高收集效率。
[0032]优选的,所述遮蔽板10的材料为纸板,金属板或塑料板的一种。更优选的材料为塑料。遮蔽板10的目的在于减少外界环境对雌虫产卵的影响。
[0033]本专利技术将蛹的羽化、成虫交配、成虫产卵与虫卵收集整合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并分别满足各自需要的环境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单位立方米内的产卵量。此外,在补充蛹、收集虫卵、更换诱导产卵装置与清扫死成虫时无需人员进入成虫笼内,便于操作与管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相对独立且容易复制,如果加大内部空间,或者将多个装置并排同时使用,可以分摊管理与维护成本,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出效益。本黑水虻成虫繁殖集成装置包括了成虫笼、羽化盒、产卵器、诱导产卵装置及遮蔽板,可以集约化高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笼架,所述的支撑笼架包括12根管材组成的立方体框架,设于所述支撑笼架的前、后、左、右、上面的笼网,所述的笼网上设有若干网口,设于所述支撑笼架上部的交配诱导灯,设于所述支撑笼架底部的多功能底板,所述多功能底板上设有羽化盒和诱导产卵装置,所述诱导产卵装置上设有产卵器,所述产卵器上设有遮蔽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笼网为80目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配诱导灯的灯源为150W 6000K LED灯。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平罗星煜陈碧辉寇宗庆蒋雨果刘祖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