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下定量管和上吸液管,所述下定量管上端密封插接在上吸液管下端,下定量管顶部封闭且其中间设有一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通下定量管和上吸液管且溢流管的容积计入在下定量管的总容积内,所述上吸液管下端内设有集液槽,所述溢流管从集液槽的中间插入并与集液槽的内壁顶端齐平,上吸液管上部设有通气管,对应通气管的上吸液管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中设有气塞,上吸液管顶部设有吸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被吸入多余液体后便会从溢流管进入集液槽中,被截留在上吸液管中,始终确保下定量管内的移液容积不便,提高移液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移液难度,提高了移液效率。提高了移液效率。提高了移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移液管
[0001]本技术涉及移液管
,具体涉及一种定量移液管。
技术介绍
[0002]移液管是定量转移液体样品的常用玻璃仪器,被广泛应用在实验室以及科研单位或有关化工、食品等企事业中作实验取样用仪器。现有的移液管通常采用一体支管结构,在进行定量移液时,常采用固定规格的移液管进行定量移取,无法根据需要一次就能准确定量,需要采用滴定的方式将多余液体滴出,然后反复观察移液管内的滴定刻度,确保滴出的液体不多也不少,移液难度大,费时费力,尽管如此,在移液过程中还是容易造成移液误差,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准确移取的定量移液管。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下定量管和上吸液管,所述下定量管上端密封插接在上吸液管下端,下定量管下端设有进液口,下定量管顶部封闭且其中间设有一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通下定量管和上吸液管且溢流管的容积计入在下定量管的总容积内,所述上吸液管下端内设有一截面呈凹字形的环形集液槽,所述溢流管从集液槽的中间插入并与集液槽的内壁顶端齐平,上吸液管上部设有通气管,对应通气管的上吸液管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管中设有气塞,上吸液管顶部设有吸气囊。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定量管上端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集液槽下方的上吸液管内侧壁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下定量管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密封连接在上吸液管下端,且溢流管正好插接在集液槽中间。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液槽内壁远离溢流管一侧的上端呈过渡弧形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的上侧壁上设有进气孔,所述气塞内设有L型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上端口与进气孔位置对应,所述通气道的下端口与通气孔的位置对应。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下定量管上设有溢流管,当被吸入多余液体后便会从溢流管进入集液槽中,被截留在上吸液管中,始终确保下定量管内的移液容积不便,提高移液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移液难度,提高了移液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2]图2为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符号说明:
[0014]1:下定量管,2:上吸液管,3:进液口,4:溢流管,5:集液槽,501:内壁,6:密封圈,7:通气管,8:通气孔,9:气塞,10:吸气囊,11:进气孔,12:通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下定量管1和上吸液管2,所述下定量管1上端密封插接在上吸液管2下端,下定量管1只标记有一个刻度值的容积,如移液量为5、10、25、50或75等规格的容积。下定量管1下端设有进液口3,液体从此被吸入下定量管1中,下定量管1顶部封闭且其中间设有一溢流管4,溢流管4的直径比下定量管1直管部分的直径小,所述溢流管4连通下定量管1和上吸液管2且溢流管4的容积计入在下定量管1的总容积内,因此下定量管1的容积加上溢流管4的容积就是一个固定的规格容积,即移液量。所述上吸液管2下端内设有一截面呈凹字形的环形集液槽5,具体地,集液槽5外侧壁与上吸液管2侧壁共用,而集液槽5中间还有一环形的内壁501,内壁501中间留空供溢流管4插入,且内壁501紧贴溢流管4侧壁设置,所述溢流管4从集液槽5的中间插入并与集液槽5的内壁501顶端齐平,集液槽5内壁远离溢流管4一侧的上端呈过渡弧形结构,使得从溢流管4顶端流出的液体顺畅地流入集液槽5中,避免溢流管4上端团聚成较大的水珠,影响下定量管1的真正容积。所述下定量管1上端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集液槽5下方的上吸液管2内侧壁上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内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下定量管1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密封连接在上吸液管2下端,且溢流管4正好插接在集液槽5中间。
[0017]进一步地,上吸液管2上部设有通气管7,对应通气管7的上吸液管2侧壁上设有通气孔8,所述通气管8中设有气塞9,上吸液管2顶部设有吸气囊10。具体地,所述通气管7的上侧壁上设有进气孔11,所述气塞9内设有L型通气道12,所述通气道12的上端口与进气孔11位置对应,所述通气道12的下端口与通气孔8的位置对应。气塞9可在通气管7中旋转,当旋转至通气道12的上端口与进气孔11相对时,空气可经进气孔11、通气道12和通气孔8进入上吸液管2内,当旋转至通气道12的上端口与进气孔11错开时,则空气无法从通气道12进入上吸液管2中。
[0018]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取所需容积规格的下定量管1,如5、10、25、50或75,将下定量管1旋紧连接在上吸液管2下端,旋转气塞9,使通气道12的上端口与进气孔11错开,保持上吸液管2为密闭状态,将下定量管1的进液口3插入所需移取的液体内,捏住吸气囊10,吸取稍过量的液体,松开吸气囊10后,液体被吸入下定量管1中,多余的液体则从溢流管4顶端流出,并进入集液槽5中,此时下定量管1加上溢流管2内的液体体积就是所需要移取的液体体积,接着将移液管移至指定容器上方,旋转气塞9使通气道12的上端口与进气孔11对齐,空气便进入上吸液管2中,使得移液管内外压差相同,液体便从下定量管1的进液口3流出,而多余的液体则被截留在集液槽5中,即完成一次移液,无需滴定放出多余的液体,并反复观察液面是否与刻度对齐,方便快捷;此外,当需要移取另一规格容积的液体时,只需要将下定量管1更换成另一规格容积的即可。
[0019]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制本技术的范
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移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量管(1)和上吸液管(2),所述下定量管(1)上端密封插接在上吸液管(2)下端,下定量管(1)下端设有进液口(3),下定量管(1)顶部封闭且其中间设有一溢流管(4),所述溢流管(4)连通下定量管(1)和上吸液管(2)且溢流管(4)的容积计入在下定量管(1)的总容积内,所述上吸液管(2)下端内设有一截面呈凹字形的环形集液槽(5),所述溢流管(4)从集液槽(5)的中间插入并与集液槽(5)的内壁(501)顶端齐平,上吸液管(2)上部设有通气管(7),对应通气管(7)的上吸液管(2)侧壁上设有通气孔(8),所述通气管(7)中设有气塞(9),上吸液管(2)顶部设有吸气囊(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移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丰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