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727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包括蓄能箱和蓄热介质,所述蓄能箱由隔热棉、铜质箱体和保温棉组成,所述蓄能箱表面插接有导气铜管,所述导气铜管的进气口位置导通连接金属软管,所述导气铜管的排气口位置导通连接滤芯,所述滤芯底部与排气管导通连接,所述排气管表面导通连接排气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体沿着导气铜管定向流动,通过滤芯过滤清洁之后,从排气管表面的排气罩排出,清洁的气体直接吹击在蓄热介质表面,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气体检测仪对蓄能箱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当超出排放标准的时候,则打开截流阀,并启动排气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沿着回流管回流至金属软管进行再次过滤,有利于环保。有利于环保。有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相关
,具体为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烟气进行排放的时候,其内部夹杂的热量也随之排放,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充分利用热能,会采用固体蓄热系统对烟气内部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0003]但是,现有的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固体蓄热系统仅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固体介质进行加热升温,过滤清洁之后的气体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不能充分的利用热能,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热能的回收效率低;
[0005]2、不能有效的对过滤之后排放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滤芯损坏之后,严重影响过滤气体的洁净度,夹杂着毒害物质的气体直接排放,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固体蓄热系统仅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固体介质进行加热升温,过滤清洁之后的气体直接排放至空气中,不能充分的利用热能,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热能的回收效率低;不能有效的对过滤之后排放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滤芯损坏之后,严重影响过滤气体的洁净度,夹杂着毒害物质的气体直接排放,造成空气的污染,不利于环保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包括蓄能箱和蓄热介质,所述蓄能箱由隔热棉、铜质箱体和保温棉组成,所述蓄能箱表面插接有导气铜管,所述导气铜管的进气口位置导通连接金属软管,所述导气铜管的排气口位置导通连接滤芯,所述滤芯底部与排气管导通连接,所述排气管表面导通连接排气罩,所述蓄能箱的开口端安装盖板,所述盖板表面插接有气体检测仪,所述盖板表面通过回流组件和金属软管导通连接,气体沿着导气铜管定向流动,通过滤芯过滤清洁之后,从排气管表面的排气罩排出,清洁的气体直接吹击在蓄热介质表面,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气体检测仪对蓄能箱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当超出排放标准的时候,则打开截流阀,并启动排气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沿着回流管回流至金属软管进行再次过滤,有利于环保。
[0008]优选的,所述隔热棉包覆在铜质箱体外部,所述保温棉复合在铜质箱体内壁,铜质箱体自身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烟气通过金属软管进入导气铜管,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蓄热介质加热升温,隔热棉和保温棉减少热量的流失。
[0009]优选的,所述导气铜管表面均布有铜质翅片,所述导气铜管上表面固定连接卡座,所述蓄热介质插拔连接在卡座的开口端位置,铜质翅片增大了导气铜管的散热面积,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排气管插接在蓄能箱表面,所述排气罩位于导气铜管下方,气体沿着导气铜管定向流动,通过滤芯过滤清洁之后,从排气管表面的排气罩排出,清洁的气体直接
吹击在蓄热介质表面,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盖板表面插接温度传感器,所述盖板表面安装电加热箱,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蓄能箱内部的加热环境进行检测,烟气中的热量达不到预期的热能的时候,则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电加热箱,对蓄能箱内部的蓄热介质加热升温,提高使用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回流管、排气扇和截流阀,所述排气扇和截流阀分别安装在回流管表面,气体检测仪对蓄能箱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当超出排放标准的时候,则打开截流阀,并启动排气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沿着回流管回流至金属软管进行再次过滤,有利于环保。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导气铜管的排气口位置导通连接滤芯,滤芯底部与排气管导通连接,排气管表面导通连接排气罩,气体沿着导气铜管定向流动,通过滤芯过滤清洁之后,从排气管表面的排气罩排出,清洁的气体直接吹击在蓄热介质表面,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
[0015](2)本技术盖板表面插接有气体检测仪,盖板表面通过回流组件和金属软管导通连接,气体检测仪对蓄能箱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当超出排放标准的时候,则打开截流阀,并启动排气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沿着回流管回流至金属软管进行再次过滤,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蓄能箱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排气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回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蓄能箱;101、隔热棉;102、铜质箱体;103、保温棉;2、导气铜管;201、铜质翅片;3、卡座;4、蓄热介质;5、滤芯;6、排气管;601、排气罩;7、盖板;8、温度传感器;9、电加热箱;10、气体检测仪;11、回流组件;12、金属软管;13、回流管;14、排气扇;15、截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包括蓄能箱1和蓄热介质4,所述蓄能箱1由隔热棉101、铜质箱体102和保温棉103组成,所述蓄能箱1表面插接有导气铜管2,所述导气铜管2的进气口位置导通连接金属软管12,所述导气铜管2的排气口位置导通连接滤芯5,所述滤芯5底部与排气管6导通连接,所述排气管6表面导通连接排气罩601,所述蓄能箱1的开口端安装盖板7,所述盖板7表面插接有气体检测仪10,所述盖板7表面通过回流组件11和金属软管12导通连接。
[0023]所述隔热棉101包覆在铜质箱体102外部,所述保温棉103复合在铜质箱体102内壁,铜质箱体102自身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烟气通过金属软管12进入导气铜管2,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蓄热介质4加热升温,隔热棉101和保温棉103减少热量的流失。
[0024]所述导气铜管2表面均布有铜质翅片201,所述导气铜管2上表面固定连接卡座3,所述蓄热介质4插拔连接在卡座3的开口端位置,铜质翅片201增大了导气铜管2的散热面积,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
[0025]所述排气管6插接在蓄能箱1表面,所述排气罩601位于导气铜管2下方,气体沿着导气铜管2定向流动,通过滤芯5过滤清洁之后,从排气管6表面的排气罩601排出,清洁的气体直接吹击在蓄热介质4表面,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
[0026]所述盖板7表面插接温度传感器8,所述盖板7表面安装电加热箱9,通过温度传感器8对蓄能箱1内部的加热环境进行检测,烟气中的热量达不到预期的热能的时候,则通过外接电源启动电加热箱9,对蓄能箱1内部的蓄热介质4加热升温,提高使用效果。
[0027]所述回流组件11包括回流管13、排气扇14和截流阀15,所述排气扇14和截流阀15分别安装在回流管13表面,气体检测仪10对蓄能箱1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箱(1)和蓄热介质(4),所述蓄能箱(1)由隔热棉(101)、铜质箱体(102)和保温棉(103)组成,所述蓄能箱(1)表面插接有导气铜管(2),所述导气铜管(2)的进气口位置导通连接金属软管(12),所述导气铜管(2)的排气口位置导通连接滤芯(5),所述滤芯(5)底部与排气管(6)导通连接,所述排气管(6)表面导通连接排气罩(601),所述蓄能箱(1)的开口端安装盖板(7),所述盖板(7)表面插接有气体检测仪(10),所述盖板(7)表面通过回流组件(11)和金属软管(12)导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固体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棉(101)包覆在铜质箱体(102)外部,所述保温棉(103)复合在铜质箱体(102)内壁。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蒙夏玲于海月吴晓杰陈秀红王金平丁兰陈晓曦仇运波王泽贵李乐梁伟马超于硕何伟张建松闻雷蒋国栋黄振超刘亚军惠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能北方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