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和远端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23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和远端保护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包括近端显影环、远端显影环、支撑骨架和口袋状弹性多孔覆膜;支撑骨架包括多根支撑梁,支撑梁近端均连接于近端显影环,远端均连接于远端显影环,多根支撑梁包围形成筒状空间;各个支撑梁远端均包括梁体直径减小的缩经段,缩经段能够在受到的血栓压力超过预设压力的情况下弯曲,以增大筒状空间的容积;弹性多孔覆膜以开口被支撑梁撑开的方式覆盖连接于支撑梁,且弹性多孔覆膜的开口朝向近端显影环;在支撑骨架上设显影部件或显影涂层;该远端保护装置包括导丝和前述可变形远端保护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外周血管用远端保护装置容栓量小的问题。置容栓量小的问题。置容栓量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和远端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和远端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周动脉血管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有明显上升,常见的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约5.6%,60~70岁发病率达15.9%,70岁以上发病率约33.8%,且男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尚不明确,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死亡于心脑血管并发症,间歇性跛行病人5年病死率约30%,静息痛、溃疡、坏疽的下肢缺血病人5年病死率为70%。
[0003]外周动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肢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以及继发性的血栓形成。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粥样斑块形成,动脉内膜早期脂质沉积,形成纤维斑块,纤维斑块深层细胞发生坏死形成粥样斑块,动脉中膜肌层萎缩和坏死,并胶原纤维和钙质沉积,动脉外膜可无病理改变,粥样斑块形成后粥样斑块和钙化斑可向管腔内突出,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远端肢体组织慢性缺血,粥样斑块内出血或者破裂等可造成动脉栓塞,引起急性肢体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及肢体坏疽等症状,主要体征有肢端皮温下降,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动脉收缩压下降,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改变包括皮肤菲薄、毛发脱落、指甲变形等,肢体溃疡、坏疽等。
[0004]介入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对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的要求较传统外科手术低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医学材料和影像技术的发展,腔内治疗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外周动脉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治疗。
[0005]经皮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腔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原理是通过球囊的物理扩张和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解除血管狭窄,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压向动脉壁,增大狭窄段血管内径,提高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但在临床应用多年后回顾发现,皮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远期血管通畅率不理想,需要再次干预处理比率较高,在治疗<3cm的短段病变效果较好,5年通畅率可达75%,但在长段的狭窄和闭塞病变长期通畅率不理想,<7cm狭窄病灶6个月通畅率为86.8%,而>7cm的狭窄病灶6个月通畅率仅为23.1%。
[0006]为解决球囊和支架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以上不足,在近几年里出现了很多的新型介入器材,如导管抽吸栓技术和斑块切技术,因其新颖的设计理念,在临床上被大量使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导管头端的高速水流冲刷后抽吸和旋切刀片机械性旋切,使动脉管腔内粥样斑块通过导管输送至体外,可有效扩大管腔,重建血流通道改善远端血液供应,是解决外周血管硬化闭塞病变的良好器材。但是,不管是采用导管抽吸技术还是斑块旋切技术,在
取栓过程中,会将动脉管腔内钙化的斑块破碎,破碎的斑块极易堵塞远端动脉血管,造成远端组织由于血液不流通导致坏死甚至截肢的风险。因此需要使用外周血管用远端保护装置将血液中的栓子过滤出来,再通过导管输送至体外,以避免介入取栓手术过程中远端栓塞。
[0007]但是目前,现有外周血管用远端保护装置至少存在有容栓量小的问题,当血栓容量过多时,血栓快速堵塞远端保护装置的弹性多孔覆膜底部,导致血流不流通,增加手术风险和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和远端保护装置,以缓解现有外周血管用远端保护装置容栓量小的技术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包括近端显影环、远端显影环、支撑骨架和口袋状的弹性多孔覆膜;
[0011]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根支撑梁,多根所述支撑梁的近端均连接于所述近端显影环,多根所述支撑梁的远端均连接于所述远端显影环,多根所述支撑梁包围形成筒状空间;
[0012]各个所述支撑梁的远端均包括梁体直径减小的缩经段,所述缩经段配置成能够在受到的血栓压力超过预设压力的情况下弯曲,以增大所述筒状空间的容积;
[0013]所述弹性多孔覆膜以开口被所述支撑梁撑开的方式覆盖连接于所述支撑梁且所述弹性多孔覆膜的开口朝向所述近端显影环;在所述支撑骨架上连接有显影部件或涂设有显影涂层。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所述支撑梁分别包括各自依次连接的主体梁、远端梁和固定梁;
[0015]所述主体梁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显影环,所述固定梁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远端显影环;
[0016]所述主体梁的远端与所述远端梁的近端之间、所述远端梁的远端与所述固定梁的近端之间均通过所述缩经段连接;或者,所述远端梁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梁的直径并构成所述缩经段;或者,所述远端梁的直径和所述固定梁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主体梁的直径并构成所述缩经段。
[0017]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近端支撑环,所述近端支撑环连接于主体梁,所述弹性多孔覆膜的开口边缘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撑环。
[0018]更进一步可选的,所述主体梁包括近端梁和中部梁,所述近端梁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显影环,所述近端梁的远端和所述中部梁的近端均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撑环,且同一根所述支撑梁的近端梁和中部梁相互交错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撑环。
[0019]再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近端梁的远端和所述中部梁的近端均设置有固定环,所述近端支撑环穿过所述固定环。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支撑环的环体包括多个第一波浪段、多个过渡段和多个第二波浪段,其中:所述第一波浪段和所述第二波浪段交替布置,所述第一波浪段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波浪段之间通过所述过渡段连接,且所述第一波浪段与所述第二波浪段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主体梁连接于所述第一波浪段或所述第二波浪段的波峰或波谷处;和/
或,所述近端支撑环上设置有显影部件或涂设有显影涂层。其中,“和/或”表示上述两种结构同时或择一设置。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远端支撑环,所述远端支撑环连接于主体梁或所述远端梁的近端,所述弹性多孔覆膜覆盖连接于所述远端支撑环。
[0022]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主体梁上或所述远端梁的近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远端支撑环穿过所述固定环;和/或,所述远端支撑环的环体包括多个第一波浪段、多个过渡段和多个第二波浪段,其中:所述第一波浪段和所述第二波浪段交替布置,所述第一波浪段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波浪段之间通过所述过渡段连接,且所述第一波浪段与所述第二波浪段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主体梁或所述远端梁连接于所述第一波浪段或所述第二波浪段的波峰或波谷处;和/或,所述远端支撑环上设置有显影部件或涂设有显影涂层。其中,“和/或”表示上述三种结构同时或择一或任两种结构组合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显影环(100)、远端显影环(200)、支撑骨架和口袋状的弹性多孔覆膜(300);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多根支撑梁(400),多根所述支撑梁(400)的近端均连接于所述近端显影环(100),多根所述支撑梁(400)的远端均连接于所述远端显影环(200),多根所述支撑梁(400)包围形成筒状空间;各个所述支撑梁(400)的远端均包括梁体直径减小的缩经段(500),所述缩经段(500)配置成能够在受到的血栓压力超过预设压力的情况下弯曲,以增大所述筒状空间的容积;所述弹性多孔覆膜(300)以开口被所述支撑梁(400)撑开的方式覆盖连接于所述支撑梁(400),且所述弹性多孔覆膜(300)的开口朝向所述近端显影环(100);在所述支撑骨架上连接有显影部件(800)或涂设有显影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撑梁(400)分别包括各自依次连接的主体梁(410)、远端梁(420)和固定梁(430);所述主体梁(410)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显影环(100),所述固定梁(430)的远端连接于所述远端显影环(200);所述主体梁(410)的远端与所述远端梁(420)的近端之间、所述远端梁(420)的远端与所述固定梁(430)的近端之间均通过所述缩经段(500)连接;或者,所述远端梁(420)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梁(410)的直径并构成所述缩经段(500);或者,所述远端梁(420)的直径和所述固定梁(430)的直径均小于所述主体梁(410)的直径并构成所述缩经段(5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还包括近端支撑环(600),所述近端支撑环(600)连接于主体梁(410),所述弹性多孔覆膜(300)的开口边缘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撑环(6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梁(410)包括近端梁(411)和中部梁(412),所述近端梁(411)的近端连接于所述近端显影环(100),所述近端梁(411)的远端和所述中部梁(412)的近端均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撑环(600),且同一根所述支撑梁(400)的近端梁(411)和中部梁(412)相互交错连接于所述近端支撑环(6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端梁(411)的远端和所述中部梁(412)的近端均设置有固定环(700),所述近端支撑环(600)穿过所述固定环(70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远端保护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支撑环(600)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殿会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