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16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室内机的结构设计不佳因而容易影响送风体验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导风板和多功能板件,机壳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前下部形成有出风口,导风板设置在出风口处,多功能板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相连的散风板和挡风板,连接板枢转连接于机壳的左端盖和/或右端盖,散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散风板和挡风板能够择一移动至出风口附近,散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出风口附近时能够打散出风气流,挡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出风口附近时能够与导风板配合来进行出风引流以避免直吹以及当移动至进风口处时能够进行防尘,以便有效提升送风的舒适度和洁净度。送风的舒适度和洁净度。送风的舒适度和洁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空调器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室内机的送风体验和送风质量,都是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具体地,现有很多空调器依然存在容易直吹用户的问题,特别是在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室内机吹出的冷风直吹人体很容易引起用户不适;同时,现有很多空调器的进风口都设置在机壳的顶部且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这也就导致进风口处很容易积聚灰尘,进而导致室内机送风的洁净度受到严重影响。
[0003]为了有效缓解以上问题,近年来,技术人员也对空调器的控制逻辑和结构进行了各种改进。针对空调器直吹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改善方式:1、部分空调器通过调整送风逻辑来避免直吹引起不适的问题,但这种调整送风逻辑的方式很容易影响空调器的换热速度,进而导致室内温度改变缓慢的问题;2、还有部分空调器通过改变导风板的结构来避免直吹问题,但这种改变导风板结构的方式就彻底改变了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少部分不介意直吹甚至喜欢直吹的用户也无法进行选择。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室内机的结构设计不佳因而容易影响送风体验和送风洁净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前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和多功能板件,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多功能板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散风板和挡风板,所述连接板枢转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左端盖和/或右端盖,所述散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能够择一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散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时能够打散出风气流,所述挡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时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进行出风引流以避免直吹以及当移动至所述进风口处时能够进行防尘。
[0006]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板,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中的另一个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连接板,以使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能够择一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
[0007]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至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枢转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左端盖,所述第二连接板枢转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右端盖。
[0008]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呈平行设置。
[0009]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风板位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0010]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枢转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左端盖,所述第二连接板枢转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右端盖。
[0011]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板件设置成当所述挡风板移动至引流位置时所述挡风板所在的平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

[0012]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风板沿周向设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板状结构;并且/或者所述散风板沿周向设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板状结构。
[0013]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为能够允许所述多功能板件在引流位置和防尘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还能够使所述多功能板件维持在引流位置和防尘位置。
[0014]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引流限位块和防尘限位块,所述引流限位块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多功能板件转动至引流位置时与所述多功能板件接合以使所述散风板和/或所述挡风板维持在引流位置,所述防尘限位块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多功能板件转动至防尘位置时与所述多功能板件接合以使所述挡风板维持在防尘位置。
[00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前下部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和多功能板件,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多功能板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散风板和挡风板,所述连接板枢转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左端盖和/或右端盖,所述散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能够择一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散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时能够打散出风气流,所述挡风板设置为当转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时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进行出风引流以避免直吹以及当转动至所述进风口处时能够进行防尘。本技术通过增设所述多功能板件来同时解决直吹问题和出风口容易积灰的问题,当所述空调器正常运行时:如果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均没有位于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室内机就能够通过所述导风板正常实现远距离送风,以便有效满足部分用户的直吹需求以及远距离送风需求;如果所述散风板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散风板就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以打散出风气流,从而有效避免直吹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送风舒适度;如果所述挡风板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就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以共同进行出风引流,从而以另一种方式来有效避免直吹问题,进而有效提升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送风体验;另外,当所述空调器无需使用时,所述挡风板能够移动至所述进风口处而将所述进风口遮蔽起来,从而有效防止所述进风口处容易积聚灰尘的问题,进而有效保证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洁净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0017]图2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板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优选实施例的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板件位于防尘位置时室内机的侧视图;
[0020]图5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板件位于引流位置时室内机的侧视图;
[0021]图6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板件位于引流位置时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1、机壳;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安装筒;
[0024]12、导风板;
[0025]13、多功能板件;131、散风板;1311、散风孔;132、挡风板;133、第一连接板;1331、第一安装轴;134、第二连接板;1341、第二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优选实施例是结合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且前下部形成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和多功能板件,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多功能板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散风板和挡风板,所述连接板枢转连接于所述机壳的左端盖和/或右端盖,所述散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能够择一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所述散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时能够打散出风气流,所述挡风板设置为当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时能够与所述导风板配合来进行出风引流以避免直吹以及当移动至所述进风口处时能够进行防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板,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中的另一个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连接板,以使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能够择一移动至所述出风口附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至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枢转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左端盖,所述第二连接板枢转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右端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板和所述挡风板呈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位于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佳黄罡孙升华张乃伟孟相宏田梦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