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83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所述的模具主体内依次包含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第一工位包括有固定块和下冲压头,所述固定块形状呈倒L形且下端端面为上冲压面,所述下冲压头上端设有冲压凸起形成“凸”字形,冲压凸起的一侧为下冲压面,上冲压面和下冲压面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二工位包括上冲压头和冲压台,上冲压头下端设置有凸起形成倒“凸”字形,冲压台上对应设置有形状相适配的冲压槽,所述第三工位包括推刀、活动块和固定座,固定座位于活动块的运动轨迹一端,所述推刀的底面为斜面,活动块上端一侧对应设置有相适配的斜面,活动块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横冲压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方便于加工、提高了制造时的稳定性。时的稳定性。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端子是为了便于安装、维修,将全车各电气设备所用的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电线通过合理的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这样既完整,又可靠,并确保电气设备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
[0003]现有的加工模具在对端子弹片进行加工时,首先将弹片对折180
°
,再将弹片水平翻折,但由于模具内空间有限,只能略微翻折并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将弹片继续翻折直至翻折90
°
,同时翻折时不能弯折角度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弹片顶到模具内的其他部件,从而造成模具磨损以及弹片变形影响使用,而大批量生产时翻折弹片的模具容易磨损,会造成弹片翻折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更加方便于加工、提高制造稳定性的线束端子加工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主体内依次包含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第一工位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固定块和下冲压头,所述固定块形状呈倒L形且下端端面为上冲压面,所述下冲压头上端设置有冲压凸起形成“凸”字形,冲压凸起的一侧为下冲压面,上冲压面和下冲压面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二工位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冲压头和冲压台,上冲压头下端设置有凸起形成倒“凸”字形,冲压台上对应设置有形状相适配的冲压槽,所述第三工位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推刀、可水平移动的活动块和用于放置端子的固定座,固定座位于活动块的运动轨迹一端,所述推刀的底面为斜面,活动块上端一侧对应设置有相适配的斜面,活动块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横冲压头。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工位时,端子放置于固定块和下冲压头之间,下冲压头向上移动冲压,固定块的上冲压面和下冲压头的冲压凸起、下冲压面将端子弹片冲压,使弹片的下半段向上弯折形成L形,在第二工位时,端子放置于冲压台的冲压槽上方,端子略大于冲压槽,上冲压头向下移动将端子左右两端冲压,使端子两端向上弯曲成U形截面,位于端子一侧的弹片在两端冲压弯曲后横卧在端子上,在第三工位时,推刀向下运动,同时推动活动块向固定座方向移动,位于固定座上的横冲压头在移动至与弹片接触并继续向前移动,使弹片的下半段在横冲压头的作用下向另一个弹片端弯曲,弹片两端相接触,形成近似扁平的O形。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在面对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活动块嵌合的凹槽。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冲压头为L形模具,竖直方向的一端与活动块嵌
合固定,水平方向的一端正对固定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和下冲压头为竖直放置的板状模具。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改变了模具的加工步骤,采用先将弹片弯折90
°
,再将端子左右两端弯折,最后再将弹片弯折至180
°
,能够避免弹片在弯折过程中触碰到模具其他部件,造成弹片变形以及磨损其他模具,同时能够将弹片翻折90
°
,节省了后续的翻折流程,更加方便于加工、提高制造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施例第一工位加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施例第二工位加工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施例第三工位加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施例加工端子的端子变化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第一工位;11、固定块;12、下冲压头;13、上冲压面;14、下冲压面;15、冲压凸起;2、第二工位;21、上冲压头;22、冲压台;3、第三工位;31、推刀;32、活动块;33、固定台;34、横冲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如图1

4所示,所述的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的模具主体内依次包含有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和第三工位3,所述第一工位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固定块11和下冲压头12,所述固定块11形状呈倒L形且下端端面为上冲压面13,所述下冲压头12上端设置有冲压凸起15形成“凸”字形,冲压凸起15的一侧为下冲压面14,上冲压面13和下冲压面14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二工位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冲压头21和冲压台22,上冲压头21下端设置有凸起形成倒“凸”字形,冲压台22上对应设置有形状相适配的冲压槽,所述第三工位3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推刀31、可水平移动的活动块32和用于放置端子的固定座33,固定座33位于活动块32的运动轨迹一端,所述推刀31的底面为斜面,活动块32上端一侧对应设置有相适配的斜面,活动块32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横冲压头34,所述固定座33在面对活动块32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活动块32嵌合的凹槽,所述横冲压头34为L形模具,竖直方向的一端与活动块32嵌合固定,水平方向的一端正对固定座33,所述固定块11和下冲压头12为竖直放置的板状模具。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工位1时,端子放置于固定块11和下冲压头12之间,下冲压头12向上移动冲压,固定块11的上冲压面13和下冲压头12的冲压凸起15、下冲压面14将端子弹片冲压,使弹片的下半段向上弯折形成L形如图5中的a,在第二工位2时,端子放置于冲压台22的冲压槽上方,端子略大于冲压槽,上冲压头21向下移动将端子左右两端冲压,使端子两端向上弯曲成U形截面,位于端子一侧的弹片在两端冲压弯曲后横卧在端子上如图5中的b,在第三工位3时,推刀31向下运动,同时推动活动块32向固定座方向移动,位于固定座上的横冲压头34在移动至与弹片接触并继续向前移动,使弹片的下半段在横冲压
头34的作用下向另一个弹片端弯曲,弹片两端相接触,形成近似扁平的O形如图5中的c。本技术改变了模具的加工步骤,采用先将弹片弯折90
°
,再将端子左右两端弯折,最后再将弹片弯折至180
°
,能够避免弹片在弯折过程中触碰到模具其他部件,造成弹片变形以及磨损其他模具,同时能够将弹片翻折90
°
,节省了后续的翻折流程,更加方便于加工、提高制造时的稳定性。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端子的加工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主体内依次包含有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和第三工位(3),所述第一工位(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固定块(11)和下冲压头(12),所述固定块(11)形状呈倒L形且下端端面为上冲压面(13),所述下冲压头(12)上端设置有冲压凸起(15)形成“凸”字形,冲压凸起(15)的一侧为下冲压面(14),上冲压面(13)和下冲压面(14)上下相对应,所述第二工位(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冲压头(21)和冲压台(22),上冲压头(21)下端设置有凸起形成倒“凸”字形,冲压台(22)上对应设置有形状相适配的冲压槽,所述第三工位(3)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推刀(31)、可水平移动的活动块(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军赵丽王梓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