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62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服饰,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均设于前片上,第一绳带的一端固设于帽子的第一侧,其另一端与第一拉链相连,当下拉第一拉链时,帽子的第一侧实现收紧;第二绳带的一端固设于帽子的第二侧,其另一端与第二拉链相连,当下拉第二拉链时,帽子第二侧实现收紧;可通过下拉第一拉链和/或第二拉链使帽子的帽口实现收紧,防止帽子松脱,体验感较好。第一绳带远离帽子的一端由第一拉链固定,第二绳带远离帽子的一端由第二拉链固定,使第一绳带与第二绳带二者的自由端由原有的悬吊状态变为固定状态,消除第一绳带及第二绳带因摆动而缠绕至脖颈的风险,安全性得到提升。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服饰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及体验感。感。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饰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
,特别涉及一种服饰。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服饰上的绳带所引起的儿童窒息案例时有发生,基于此,首个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婴幼儿及七岁以下儿童服饰的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尽管此规定可消除绳带所引发的安全风险,但若服饰的帽子不设置任何绳带,则无法调节帽子的松紧,剧烈运动或风力较大时帽子总是松脱,体验感较差。因此,现有服饰难以同时兼顾良好的安全性及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饰,第一绳带的两端分别与帽子及第一拉链相连,第二绳带的两端分别与帽子及第二拉链相连,当下拉第一拉链和/或第二拉链,帽子的帽口实现收缩,防止帽子松脱,且可防止第一绳带及第二绳带缠绕脖颈,安全性及体验感均较好。
[0004]其具体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所提供的服饰,包括帽子和前片,还包括:
[0006]分别固设于帽子两侧的第一绳带和第二绳带;
[0007]设于前片且与第一绳带远离帽子的一端相连的第一拉链;
[0008]设于前片且与第二绳带远离帽子的一端相连的第二拉链;
[0009]当下拉第一拉链和/或第二拉链,帽子的帽口实现收缩。
[0010]优选的,还包括:
[0011]固设于前片且与第一拉链相对、用以在第一拉链下拉时遮挡第一绳带的第一挡片;
[0012]固设于前片且与第二拉链相对、用以在第二拉链下拉时遮挡第二绳带的第二挡片。
[0013]优选的,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的结构相同,第一拉链包括:
[0014]底座;
[0015]分别相对地设于底座顶部以反向拉动底座滑动的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第一拉片与第一绳带相连;
[0016]设于底座、第一拉片及第二拉片之间并用以锁定底座的锁止件;
[0017]当拉动第一拉片或第二拉片时,锁止件解除锁定;
[0018]当不拉动第一拉片及第二拉片时,锁止件保持锁定。
[0019]优选的,锁止件具体为U型弹片。
[0020]优选的,U型弹片包括:
[0021]与第一拉片的第一拉孔相抵的第一凸起;
[0022]与第一凸起相连且与底座所设的插孔相配合的插齿;
[0023]当拉动第一拉片时,第一拉片上提第一凸起以使第一凸起带动插齿缩回插孔。
[0024]优选的,第一拉孔的孔沿一体式设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以拨动第一凸起的第一拨块。
[0025]优选的,U型弹片还包括:
[0026]与底座的端部相抵的第二凸起;
[0027]连接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过渡凹槽;
[0028]当拉动第二拉片时,第二拉片脱开过渡凹槽以使第二拉片通过上提过渡凹槽的槽沿带动第一凸起上移直至插齿缩回插孔。
[0029]优选的,第二拉片设有用以供U型弹片穿过的第二拉孔,第二拉孔的孔沿一体式设有与过渡凹槽相配合以拨动过渡凹槽的第二拨块。
[0030]优选的,底座远离第一拉片的一端固设有沿底座的高度方向延伸以阻止第二凸起脱开底座的止挡槽。
[0031]优选的,底座的顶部固设有至少一个T型卡柱,每个T型卡柱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挡块和右挡块,T型卡柱与左挡块的两相对侧之间设有用以安装第一拉片的左安装孔,T型卡柱与右挡块的两相对侧之间设有用以安装第二拉片的右安装孔。
[0032]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服饰,包括帽子、前片、第一绳带、第二绳带、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均设于前片上,第一绳带的一端固设于帽子的第一侧,其另一端与第一拉链相连,当下拉第一拉链时,帽子的第一侧实现收紧;第二绳带的一端固设于帽子的第二侧,其另一端与第二拉链相连,当下拉第二拉链时,帽子第二侧实现收紧;由此可通过下拉第一拉链和/或第二拉链使帽子的帽口实现收紧,防止帽子松脱,体验感较好。
[0033]与现有技术明显不同的是,第一绳带远离帽子的一端由第一拉链固定,第二绳带远离帽子的一端由第二拉链固定,使第一绳带与第二绳带二者的自由端由原有的悬吊状态变为固定状态,消除第一绳带及第二绳带因摆动而缠绕至脖颈的风险,安全性得到提升。
[0034]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服饰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及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服饰的帽口正常时的结构图;
[00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服饰的帽口收缩时的结构图;
[00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的服饰结构图;
[0039]图4为图1中第一拉链的结构图;
[0040]图5为图4的爆炸图;
[0041]图6为图4中的第一拉链处于正常状态时的剖面图;
[0042]图7为图4中的第一拉链在第一拉片抬起时的剖面图;
[0043]图8为图4中的第一拉链在第二拉片抬起时的剖面图;
[0044]图9为图4中锁止件的结构图。
[0045]附图标记如下:
[0046]帽子1、前片2、第一绳带31、第二绳带32、第一拉链41、第二拉链42、第一挡片51和第二挡片52;
[0047]底座411、第一拉片412、第二拉片413、锁止件414、T型卡柱415、左挡块416和右挡块417;
[0048]插孔4111、止挡板4112和止挡槽4113;
[0049]第一拉孔4121和第一拨块4122;
[0050]第二拉孔4131和第二拨块4132;
[0051]第一凸起4141、插齿4142、第二凸起4143和过渡凹槽4144;
[0052]左安装孔4161;
[0053]右安装孔4171。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5]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6]请参考图1至图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服饰的帽口正常时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服饰的帽口收缩时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设有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的服饰结构图;图4为图1中第一拉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饰,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子(1)和前片(2),还包括:分别固设于所述帽子(1)两侧的第一绳带(31)和第二绳带(32);设于所述前片(2)且与所述第一绳带(31)远离所述帽子(1)的一端相连的第一拉链(41);设于所述前片(2)且与所述第二绳带(32)远离所述帽子(1)的一端相连的第二拉链(42);当下拉所述第一拉链(41)和/或所述第二拉链(42),所述帽子(1)的帽口实现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前片(2)且与所述第一拉链(41)相对、用以在所述第一拉链(41)下拉时遮挡所述第一绳带(31)的第一挡片(51);固设于所述前片(2)且与所述第二拉链(42)相对、用以在所述第二拉链(42)下拉时遮挡所述第二绳带(32)的第二挡片(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链(41)与所述第二拉链(4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拉链(41)包括:底座(411);分别相对地设于所述底座(411)顶部以反向拉动所述底座(411)滑动的第一拉片(412)和第二拉片(413),所述第一拉片(412)与所述第一绳带(31)相连;设于所述底座(411)、所述第一拉片(412)及所述第二拉片(413)之间并用以锁定所述底座(411)的锁止件(414);当拉动所述第一拉片(412)或所述第二拉片(413)时,所述锁止件(414)解除锁定;当不拉动所述第一拉片(412)及所述第二拉片(413)时,所述锁止件(414)保持锁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414)具体为U型弹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弹片包括:与所述第一拉片(412)的第一拉孔(4121)相抵的第一凸起(4141);与所述第一凸起(4141)相连且与所述底座(411)所设的插孔(4111)相配合的插齿(4142);当拉动所述第一拉片(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微微高群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