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包括轴承底座、轴承盖、两个轴承侧盖,所述轴承底座和轴承盖形状大小相同,两个所述轴承侧盖分别位于轴承底座和轴承盖两端,所述轴承底座和轴承盖的内部均对称设有第一挡环,两个所述第一挡环的一侧均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侧盖的一侧均设有与轴承相匹配的限位环,两个所述轴承的内部设有转轴,轴承侧盖的一侧均贯穿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转轴之间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普通轴承座的基础上,设置了双重固定装置,解决了缺乏双重固定结构,容易因固定不紧造成轴转动过程不稳定,容易造成轴承座和轴承损坏,不便于人们使用的缺点。不便于人们使用的缺点。不便于人们使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座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
技术介绍
[0002]转盘轴承座引是一种可以接受综合载荷、构造特别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座,其具有构造紧凑、回转灵敏、装置维护方便等特点。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
[0003]目前市场上的轴承座大多采用上下盖结构,缺乏双重固定结构,容易因固定不紧造成轴转动过程不稳定,容易造成轴承座和轴承损坏,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具有双重固定结构功能解决了缺乏双重固定结构,容易因固定不紧造成轴转动过程不稳定,容易造成轴承座和轴承损坏,不便于人们使用的缺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包括轴承底座、轴承盖、两个轴承侧盖,所述轴承底座和轴承盖形状大小相同,两个所述轴承侧盖分别位于轴承底座和轴承盖两端,所述轴承底座和轴承盖的内部均对称设有第一挡环,两个所述第一挡环的一侧均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侧盖的一侧均设有与轴承相匹配的限位环,两个所述轴承的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轴承侧盖的一侧均贯穿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转轴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轴承侧盖的一侧均对称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螺栓,所述轴承底座和轴承盖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螺栓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均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固定块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延伸至螺纹槽内部一侧均设有与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一弹簧,所述传动板延伸出安装孔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传动板的一端均设有卡块,所述轴承侧盖的一侧均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轴承底座的一侧固定设有底座,所述轴承盖的两侧设有与底座相匹配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面均对称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设有滑块,所述轴承底座的顶面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均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内部均设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均设有与滑孔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第二挡环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均固定设有把手。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剖面呈梯形截面,所述限位环与轴承底座和轴承盖的内壁呈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与轴承侧盖之间均设有防松垫圈,所述防松垫圈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第一螺栓、螺纹槽、安装孔、固定块、连接块、传动板、第一
弹簧、连接板、卡块和卡槽的数量均为四个或四个以上。
[0010]优选的,所述轴承底座和轴承盖之间设有与轴承底座和轴承盖相匹配的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和限位块的一侧均设有弧形倒角。
[0012]优选的,所述轴承盖的顶面中心设有拉环,所轴承盖的顶面一侧贯穿设有注油嘴。
[00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面对称设有多个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数量为四个或四个以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轴承安置在轴承底座内部,然后将转轴插入轴承内部,盖上轴承盖,使固定杆和滑块插入滑槽内部,通过设有第二挡环、滑杆、限位块和第二弹簧对滑块进行限位,完成了初步通过上下盖对轴承固定,盖上轴承侧盖,使限位环的一侧和第一挡环配合抵住轴承,通过将第一螺栓插入第二通孔,转动第一螺栓插入螺纹槽,通过第一螺栓对传动板进行挤压,使第一弹簧压缩,使传动板通过连接块翻转,从而使连接板翻转,从而带动卡块翻转插入卡槽内部,通过设有防松垫圈,使第一螺栓不易产生松动,通过设有拉环,便于将轴承座提拉移动到合适的地方,通过第二螺栓将底座固定,通过设有注油嘴便于对轴承座内部进行注油,便于对轴承进行保养,完成了对轴承的双重固定的过程,使轴承固定更稳定,转轴转动过程更加稳定,不易造成轴承座和轴承损坏,更便于人们使用。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的结构正剖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的第一螺栓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的结构侧剖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的固定杆剖视图。
[0021]图中:1轴承底座、2轴承盖、3轴承侧盖、4第一挡环、5轴承、6限位环、7转轴、8第一通孔、9密封圈、10第二通孔、11第一螺栓、12螺纹槽、13安装孔、14固定块、15连接块、16传动板、17第一弹簧、18连接板、19卡块、20卡槽、21防松垫圈、22底座、23固定座、24固定杆、25滑块、26滑槽、27滑孔、28第二挡环、29滑杆、30限位块、31第二弹簧、32把手、33密封垫片、34拉环、35注油嘴、36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图1
‑
4,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包括轴承底座1、轴承盖2、两个轴承
侧盖3,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形状大小相同,两个轴承侧盖3分别位于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两端,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的内部均对称设有第一挡环4,两个第一挡环4的一侧均设有轴承5,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设有与轴承5相匹配的限位环6,两个轴承5的内部设有转轴7,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贯穿设有与转轴7相匹配的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与转轴7之间设有密封圈9,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对称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螺栓11,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螺栓11相匹配的螺纹槽12,螺纹槽12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的内部均固定设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一侧均铰接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远离固定块1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6,传动板16延伸至螺纹槽12内部一侧均设有与螺纹槽12相匹配的第一弹簧17,传动板16延伸出安装孔13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远离传动板16的一端均设有卡块19,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轴承座,包括轴承底座(1)、轴承盖(2)、两个轴承侧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形状大小相同,两个所述轴承侧盖(3)分别位于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两端,所述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的内部均对称设有第一挡环(4),两个所述第一挡环(4)的一侧均设有轴承(5),所述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设有与轴承(5)相匹配的限位环(6),两个所述轴承(5)的内部设有转轴(7),所述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贯穿设有与转轴(7)相匹配的第一通孔(8),所述第一通孔(8)与转轴(7)之间设有密封圈(9),所述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对称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螺栓(11),所述轴承底座(1)和轴承盖(2)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螺栓(11)相匹配的螺纹槽(12),所述螺纹槽(12)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的内部均固定设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一侧均铰接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远离固定块(1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6),所述传动板(16)延伸至螺纹槽(12)内部一侧均设有与螺纹槽(12)相匹配的第一弹簧(17),所述传动板(16)延伸出安装孔(13)的一侧均设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远离传动板(16)的一端均设有卡块(19),所述轴承侧盖(3)的一侧均设有与卡块(19)相匹配的卡槽(20),所述轴承底座(1)的一侧固定设有底座(22),所述轴承盖(2)的两侧设有与底座(22)相匹配的固定座(23),所述固定座(23)的底面均对称设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的底端设有滑块(25),所述轴承底座(1)的顶面设有与滑块(25)相匹配的滑槽(26),所述滑槽(26)的一侧均开设有滑孔(27),所述滑孔(27)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州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