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包括壳体、添料组件和导流组件,添料组件包括药箱抽屉,药箱抽屉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药箱抽屉的正上方设有加药桶,药箱抽屉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储药箱,导流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对称安装于壳体内的底壁上,进水管的顶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开设有加药口,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连接,第一U型管的一端连接有旋翼式水表,旋翼式水表的顶端连接有脉冲传感器,壳体内壁一侧的底端安装有计量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储药箱、旋翼式水表、脉冲传感器和计量泵等,使得该防控机组能够将释放的阻垢剂剂量控制在精准的范围,促使阻垢效果得到提升。促使阻垢效果得到提升。促使阻垢效果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洗浴热水水垢防控的
,具体为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在洗浴热水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凉水被加热,水温逐步升高,碳酸氢根受热分解,产生碳酸根离子,随后会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及氢氧化镁水垢,堵塞热水管道及加热装置,严重者会带来锅炉爆炸、太阳能真空管爆裂、空气源热泵停机等危害。
[0003]目前市场上的水垢处理装置在进行阻垢时,难以将释放的阻垢剂剂量控制在精准的范围,因此组垢效果不佳,且管道易因被酸性清洗剂腐蚀,甚至穿孔,使得管道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包括壳体、添料组件和导流组件,所述添料组件包括药箱抽屉,所述药箱抽屉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药箱抽屉的正上方设有加药桶,所述药箱抽屉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储药箱,所述储药箱外部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吸药阀,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对称安装于壳体内底壁上的两侧,且所述进水管的顶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开设有加药口,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远离出水口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压力表接口,所述进水管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出水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管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外顶壁上靠近进水口的一侧与出水管的外顶壁上靠近出水口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管连接,所述第一U型管的外部靠近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旋翼式水表,所述旋翼式水表的顶端连接有脉冲传感器,所述壳体内壁一侧的底端安装有计量泵,所述计量泵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吸药阀和加药口连接,且所述计量泵与脉冲传感器呈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的内壁均为304不锈钢材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进水管、出水管、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的内壁均为304不锈钢材质,可以避免该机组因腐蚀而损坏。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两侧的中间位置对称安装有滑道,所述药箱抽屉的两侧与滑道呈滑动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药箱抽屉的两侧与滑道呈滑动连接,可以便于加药桶和储药箱由该机组上拆卸下来。
[0009]优选的,所述药箱抽屉顶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聪明座,所述加药桶与储药箱通过聪明座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聪明座,可以将加药桶的出药口顶开。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外部一侧的上端开设有检修门,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检修门相邻
一侧的顶端对称安装有压力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打开检修门,可以对加药桶进行更换,通过压力表,可以对该机组进行安全监测。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的四个顶角处均安装有橡胶垫。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橡胶垫,可以使得该机组摆放更加稳定。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物联网通讯模块,所述壳体外顶壁上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物联网通讯模块,可以通过远程设备对该机组进行监视和控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旋翼式水表,将流速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计量泵根据脉冲信号的数量,将储药箱中的生活水阻垢剂按比例投放至进水管和出水管中,生活水阻垢剂随后在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内与水流迅速混合,并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螯合反应,生成稳定可溶的化合物,阻止了水加热后产生碳酸钙水垢及氢氧化镁水垢,从而使得该防控机组能够将释放的阻垢剂剂量控制在精准的范围,促使阻垢效果得到提升,且通过进水管、出水管、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的内壁均为不锈钢材质,可以避免该机组因腐蚀而损坏。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区放大图;
[0019]图4为图2中的B区放大图。
[0020]图中:1、壳体;11、检修门;12、压力表;13、橡胶垫;14、滑道;2、控制器;3、物联网通讯模块;4、添料组件;41、加药桶;42、储药箱;421、吸药阀;43、旋翼式水表;431、脉冲传感器;44、计量泵;45、药箱抽屉;451、聪明座;5、导流组件;51、进水管;52、出水管;53、第一U型管;54、第二U型管;55、加药口;56、压力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
4,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包括壳体1、添料组件4和导流组件5,所述添料组件4包括药箱抽屉45,所述药箱抽屉45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药箱抽屉45的正上方设有加药桶41,所述药箱抽屉45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储药箱42,所述储药箱42外部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吸药阀421,所述导流组件5包括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对称安装于壳体1内底壁上的两侧,且所述进水管51的顶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开设有加药口55,所述进水管51的顶部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52的顶部远离出水口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压力表接口56,所述进水管51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出水管52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管53连接,所述进水管51的外顶壁上靠近进水口的一侧与出水管52的外顶壁上靠近出水口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管54连接,所述进水管51、出水管52、第一U型管53和第二U型管54的内壁均为304不锈钢材质,通过进水管51、出水管52、第一U型管53和第二U型管54的内壁均为304不锈钢材质,可以避免该机组因腐蚀而损坏,所述第一U型管53的外部靠近进水管51的一端连接有旋翼式水表43,所述旋翼式水表43的顶端连接有脉冲传感器431,所述壳体1内壁一侧的底端安装有计量泵44,所述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垢防控机组,包括壳体(1)、添料组件(4)和导流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添料组件(4)包括药箱抽屉(45),所述药箱抽屉(45)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药箱抽屉(45)的正上方设有加药桶(41),所述药箱抽屉(45)底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储药箱(42),所述储药箱(42)外部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吸药阀(421),所述导流组件(5)包括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对称安装于壳体(1)内底壁上的两侧,且所述进水管(51)的顶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开设有加药口(55),所述进水管(51)的顶部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52)的顶部远离出水口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压力表接口(56),所述进水管(51)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与出水管(52)远离出水口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管(53)连接,所述进水管(51)的外顶壁上靠近进水口的一侧与出水管(52)的外顶壁上靠近出水口的一侧设有第二U型管(54)连接,所述第一U型管(53)的外部靠近进水管(51)的一端连接有旋翼式水表(43),所述旋翼式水表(43)的顶端连接有脉冲传感器(431),所述壳体(1)内壁一侧的底端安装有计量泵(44),所述计量泵(4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的赛儿海百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