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机油泵,属于机油泵技术领域,包括法兰盘,法兰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筒和机油泵主体;机油泵主体包括机油泵壳体;机油泵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法兰盘,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盖;机油泵壳体内设置有泵轴;泵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机油泵壳体和法兰盘,另一端插接于机油泵盖;机油泵壳体内设置有进油腔和出油腔,进油腔连接有进油口,出油腔连接有出油口;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出油口连接有出油管;进油管和出油管的一端贯穿法兰盘,延伸至腔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机油泵壳体与机油泵盖结合面间隙过大,泵轴旋转时会产生热量以及受挤压力的影响,机油泵盖可能发生变形,导致机油渗漏,进而导致机油泵周边部件污染的问题。污染的问题。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机油泵
:
[0001]本技术属于机油泵
,具体涉及一种防渗漏机油泵。
技术介绍
:
[0002]机油泵在润滑系统中,可迫使机油自油底壳送到引擎运动件的装置。汽车发动机中使用的机油泵,通常采用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这两种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容积变化使低压油变成高压油,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和修理方便。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进油腔。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发动机各运动件的摩擦表面上。
[0003]目前,机油泵的泵体和泵盖之间是通过螺栓实现平面钢性连接。泵体与泵盖之间和齿轮与泵盖之间的端面间隙是靠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来保证。由于泵体和泵盖具有的特殊结构,其连接的端面不便磨削加工,其平面度往往很难达到要求,造成泵体与泵盖之间端面间隙过大,同时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时会产生热量以及受挤压力的影响,泵盖可能发生变形,导致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机油渗漏,进而导致机油泵周边部件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泵,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与泵盖之间端面间隙过大,同时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时会产生热量以及受挤压力的影响,泵盖可能发生变形,导致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机油渗漏,进而导致机油泵周边部件污染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渗漏机油泵,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与所述法兰盘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密封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机油泵主体,所述机油泵主体位于所述腔体内;
[0006]所述机油泵主体包括机油泵壳体;所述机油泵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盖;所述机油泵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机油泵壳体和法兰盘,另一端可转动的插接于所述机油泵盖;所述泵轴的轴线与所述机油泵壳体的中心所在的轴线平行且不共线;所述泵轴上套设有内转子,所述内转子的外齿啮合有外转子的内齿;所述机油泵壳体内部设置有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通道连接有进油口,所述出油腔通过出油通道连接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法兰盘,延伸至所述腔体外。
[000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泵盖靠近所述机油泵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匹配的橡胶圈。
[000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泵盖与所述机油泵壳体的结合面设置有疏油纸。
[000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泵轴通过法兰和密封圈与所述机油泵壳体连接。
[001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泵轴通过法兰和密封圈与所述法兰盘连接。
[0011]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泵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机油泵壳体的端部。
[001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泵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泵轴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泵轴位于所述限位槽的端部嵌设有钢珠,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置有与所述钢珠相匹配的凹槽。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油泵,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与所述法兰盘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密封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机油泵主体,所述机油泵主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机油泵主体包括机油泵壳体;所述机油泵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盖;所述机油泵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机油泵壳体和法兰盘,另一端可转动的插接于所述机油泵盖;所述泵轴的轴线与所述机油泵壳体的中心所在的轴线平行且不共线;所述泵轴上套设有内转子,所述内转子的外齿啮合有外转子的内齿;所述机油泵壳体内部设置有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通道连接有进油口,所述出油腔通过出油通道连接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接有进油管,所述出油口连接有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法兰盘,延伸至所述腔体外。当机油泵壳体与机油泵盖的结合面发生机油渗漏时,密封筒与法兰盘形成密闭的腔体可以截留住渗漏的机油。本技术解决了本技术解决了机油泵壳体与机油泵盖结合面间隙过大,同时泵轴旋转时会产生热量以及受挤压力的影响,机油泵盖可能发生变形,导致机油泵壳体与机油泵盖结合面机油渗漏,进而导致机油泵周边部件污染的问题。
[0014]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防渗漏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防渗漏机油泵中机油泵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防渗漏机油泵中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法兰盘;2、密封筒;3、腔体;4、机油泵主体;41、机油泵壳体;411、泵轴;412、进油腔;413、出油腔;414、进油通道;415、进油口;416、出油通道;417、出油口;42、机油泵盖;421、环形槽;422、橡胶圈;423、限位槽;424、凹槽;43、内转子;44、外转子;45、进油管;46、出油管;47、疏油纸;48、螺栓;49、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渗漏机油泵,所述防渗漏机油泵包括法兰盘1,所述法兰盘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筒2,所述密封筒2与所述法兰盘1形成密闭的腔体3;所述法兰盘1靠近所述密封筒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机油泵主体4,所述机油泵主体4位于所述腔体3内。
[0024]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机油泵主体4包括机油泵壳体41;所述机油泵壳体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盖42;所述机油泵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泵轴411;所述泵轴411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机油泵壳体41和法兰盘1,另一端可转动的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盘(1),所述法兰盘(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筒(2),所述密封筒(2)与所述法兰盘(1)形成密闭的腔体(3);所述法兰盘(1)靠近所述密封筒(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机油泵主体(4),所述机油泵主体(4)位于所述腔体(3)内;所述机油泵主体(4)包括机油泵壳体(41);所述机油泵壳体(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盘(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机油泵盖(42);所述机油泵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泵轴(411);所述泵轴(411)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机油泵壳体(41)和法兰盘(1),另一端可转动的插接于所述机油泵盖(42);所述泵轴(411)的轴线与所述机油泵壳体(41)的中心所在的轴线平行且不共线;所述泵轴(411)上套设有内转子(43),所述内转子(43)的外齿啮合有外转子(44)的内齿;所述机油泵壳体(41)内部设置有进油腔(412)和出油腔(413),所述进油腔(412)通过进油通道(414)连接有进油口(415),所述出油腔(413)通过出油通道(416)连接有出油口(417);所述进油口(415)连接有进油管(45),所述出油口(417)连接有出油管(46);所述进油管(45)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新机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