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4826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所述消白装置系统包括烧结单元、烟囱、换热装置、除尘装置、余热锅炉与冷凝装置;所述烟囱包括烟囱本体,沿烟囱本体的轴向方向,烟囱本体的内衬间隔设置有环形换热夹套;所述烧结单元产生的烟气依次流经环形换热夹套与换热装置后,流入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余热锅炉、冷凝装置、换热装置与烟囱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烟囱内设置换热夹套,并利用烧结烟气本身的热量作为热源,提高了烟气热量的能量利用率;而且烟囱内的烟气温度较高,能有有效避免酸雾的形成,能够有效避免烟囱的腐蚀。囱的腐蚀。囱的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一种消白装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的广泛应用,脱硫后的烟气含水量较未脱硫前大幅增加,且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此种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原烟囱对其必然造成严重的腐蚀,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0003]为了解决烟囱防腐问题,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包括烟气换热器与烟囱防腐技术。其中的烟气换热器存在堵塞与流动阻力大且能耗高的问题;其中的烟囱防腐技术则受制于材料水平,难以完全做到无腐蚀。
[0004]CN 102049187A公开了一种无GGH的FGD脱硫烟气排放装置及烟囱,所述脱硫烟气排放装置及烟囱包括导烟管、集烟壳体、环形平台。至少有一根导烟管与集烟壳体上截面连通,导烟管为圆形导烟管、锥形导烟管、棱柱形导烟管、棱锥形导烟管、异形导烟管中任意一种。集烟壳体为中空截圆锥台壳体、中空截棱锥台壳体中的任一个,环形平台套装固定在导烟管中上部,环形平台上至少设有一个导流孔,环形平台半径和集烟壳体下端部内接圆半径相等。其通过在烟囱从下而上沿高程每隔一定高度安装一台烟气排放装置,使每段烟囱内壁凝结液能够通过烟气排放装置的导流孔以及导流支管和导流主管流入地面凝结池,但这造成了烟囱内的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设备运行与维护的成本较高。
[0005]CN 205402766U公开了一种湿烟气助旋储热防腐结构烟囱,包括烟囱外筒和砖砌内衬,所述烟囱外筒与砖砌内衬之间设有空气保温夹层;所述烟囱外筒每隔一段距离构造牛腿支撑结构,分段支撑砖砌内衬;所述砖砌内衬的内表面设有助旋结构,所述助旋结构为直线型助旋结构,内部设有热传输管,所述热传输管跨牛腿支撑结构布置,所述热传输管的两端和中间位置由支管穿过砖砌内衬与空气保温夹层连通。其利用烟囱内部热烟气与烟囱内陈之间的强迫对流换热,提高了烟囱温度,使其中的水蒸气不发生冷凝。但烟囱的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高,而且由于牛腿支撑结构长度较大,提高了烟囱的施工成本。
[0006]CN 104154549A公开了一种锅炉湿法脱硫脱雾烟气再热烟囱防腐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包括锅炉、除尘器、吸风机、脱硫塔、脱雾除湿装置和烟囱,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分体式热管换热器,分体式热管换热器分为上部换热器和下部换热管;锅炉与除尘器连接,除尘器与吸风机连接,吸风机与下部换热管连接,下部换热管与脱硫塔连接,脱硫塔与脱硫除湿装置连接,脱雾除湿装置与烟囱连接,上部换热管通过管道与烟囱前面与脱雾除湿装置连接的管道进行连接。所述一体化装置无法对烟气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而且需要引入外部气流进行换热,成本较高。
[0007]对此,需要提供一种能量利用率高,且消白效果好的消白装置系统,其能够有效较低脱硫烟气对烟囱的腐蚀,提高烟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所述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利用烧结烟气产生的热量,并能够有效避免烟囱的腐蚀。
[0009]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所述消白装置系统包括烧结单元、烟囱、换热装置、除尘装置、余热锅炉、脱硫脱硝装置与冷凝装置。
[0011]所述烟囱包括烟囱本体,沿烟囱本体的轴向方向,烟囱本体的内衬间隔设置有环形换热夹套。
[0012]所述烧结单元产生的烟气依次流经环形换热夹套与换热装置后,流入除尘装置。
[0013]所述除尘装置、余热锅炉、脱硫脱硝装置、冷凝装置、换热装置与烟囱依次连接。
[0014]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消白装置系统时,烧结烟气具有较高的热量,其通入烟囱内的环形换热夹套,使烟囱内壁升温,同时与烟囱内的气体进行换热,从而有效避免了烟囱内酸雾的形成,提高了烟囱的使用寿命。由烟囱的环形换热夹套流出的气体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与冷凝装置流出的气体进行换热,使流入烟囱的气体得到预热,同时又能使进入除尘装置的气体温度较低,有效避免了高温气体对除尘装置结构的破坏,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消白的效果。
[0015]所述脱硫脱硝装置为本领域常规的湿法脱硫脱硝装置,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16]优选地,所述烟囱本体内的环形换热夹套突出所述内衬设置。
[0017]为了提高环形换热夹套与烟气的换热效果,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突出所述内衬设置。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突出内衬的距离过短时,无法实现烟气与环形换热夹套的有效换热;而当环形换热夹套突出内衬的距离过长,则会增加烟气流动的阻力,且加重烟气对环形换热夹套的腐蚀。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突出内衬的距离为环形换热夹套所在位置,烟囱本体内径的2

5%,例如可以是2%、2.5%、3%、3.5%、4%、4.5%或5%,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9]本技术所述环形换热夹套所在位置,为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的中心位置。
[0020]优选地,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的底面与烟囱底面的夹角为5

10
°
,例如可以是5
°
、6
°
、7
°
、8
°
、9
°
或10
°
,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1]优选地,相邻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的距离为烟囱本体高度的10

20%,例如可以是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2]优选地,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的数量为3

6个,例如可以是3个、4个、5个或6个。
[0023]优选地,所述烧结单元的烟气出口与环形换热夹套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串联连接时,烧结单元排放的烟气由最顶部的环形换热夹套通入,由最底部的环形换热夹套流出。
[0025]本技术在烧结烟气出口与环形换热夹套进行串联连接时,使烧结烟气由顶部逐渐流向底部,使烧结烟气与烟气实现错流换热,提高了烟气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0026]优选地,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由圆形格栅连通。
[0027]本技术不对格栅网的孔面积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使烟气能够正常流动即可。所述圆形格栅连通同一层环形换热夹套,能够提高环形换热夹套内热源温度分布的均一性,而且能够提高换热面积,提高烟气的换热效果。
[0028]优选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
[0029]优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列管式换热器或间壁式换热器。
[0030]所述系统是指设备系统、装置系统或生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烧结烟气热量的消白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白装置系统包括烧结单元、烟囱、换热装置、除尘装置、余热锅炉、脱硫脱硝装置与冷凝装置;所述烟囱包括烟囱本体,沿烟囱本体的轴向方向,烟囱本体的内衬间隔设置有环形换热夹套;所述烧结单元产生的烟气依次流经环形换热夹套与换热装置后,流入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余热锅炉、脱硫脱硝装置、冷凝装置、换热装置与烟囱依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白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本体内的环形换热夹套突出所述内衬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白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的底面与烟囱底面的夹角为5

10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白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环形换热夹套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林张芳贾宁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鑫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