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79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属于隧道除尘技术领域。该除尘包括输灰通道,输灰通道上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设置于输灰通道的一侧,入口上端设置有集尘系统,集尘系统用于吸收外部气体中的灰尘,并将灰尘通过入口排入输灰通道内,输灰通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用于将进入输灰通道的灰尘输送至出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由集尘系统用于外部气体中灰尘的吸收,集尘系统将灰尘收集后,集尘系统将灰尘通过入口排入到输灰通道上,最后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灰尘输送至出口并排出输灰通道,通过此种方式来降低因爆破产生的扬尘在隧道内聚集的浓度,进而降低扬尘对施工场地的污染。施工场地的污染。施工场地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除尘
,特别是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公路、铁路等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工程。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隧道开挖方法得到了迅猛发展。比较常用的开挖方法有钻爆法、盾构法和掘进机法。由于钻爆法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开挖成本低,特别适用于坚硬岩石隧道、破碎岩石隧道及大量短隧道的施工,因此钻爆法仍是当前国内外常用的隧道开挖方法。
[0003]但是隧道的爆破会伴随着大量的尘土,隧道内的通风也不及室外的通风效果,大量灰尘会聚集在隧道内,一方面会大大降低有效视野范围,另一方面人体大量吸入灰尘会造成身体的损害,所以现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隧道内扬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隧道爆破导致的扬尘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包括输灰通道,所述输灰通道上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于所述输灰通道的一侧,所述入口上端设置有集尘系统,所述集尘系统用于吸收外部气体中的灰尘,并将灰尘通过所述入口排入所述输灰通道内,所述输灰通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用于将进入所述输灰通道的灰尘输送至所述出口。
[0007]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由集尘系统用于外部气体中灰尘的吸收,由于输灰通道通过入口与集尘系统进行了接通,集尘系统将灰尘收集后,集尘系统将灰尘通过入口排入到输灰通道上,最后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灰尘输送至出口并排出输灰通道,通过此种方式来降低因爆破产生的扬尘在隧道内聚集的浓度,进而降低扬尘对施工场地的污染。
[0008]优选的,所述入口朝向上方开口。
[0009]优选的,所述集尘系统包括烟道系统和风机系统,所述风机系统与烟道系统连接;
[0010]所述烟道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进风通道,另一端设有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之间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连接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滤筒远离所述入口的一端设置有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用于将所述滤筒表面附着的灰尘排入所述入口;
[0011]所述风机系统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进风通道吸入所述壳体,并通过排风通道排出所述壳体。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花板,所述花板的两端连接于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滤筒的一端与花板连接,所述壳体底部为敞口,所述敞口与入口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清灰装置设置于滤筒靠近所述花板的一端。
[0014]优选的,所述清灰装置包括脉冲阀和PLC控制器;
[0015]所述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内均设置有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从进风通道进入壳体内的粉尘浓度和经过壳体后到达排风通道的粉尘浓度,并将粉尘浓度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
[0016]所述脉冲阀与所述滤筒连接,所述脉冲阀的信号输入端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PLC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粉尘浓度信号和控制脉冲阀的开闭。
[0017]优选的,所述脉冲阀还连接有气包,所述气包的进气端连接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设置于车架上。
[0018]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滤筒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使灰尘聚集于滤筒上,滤筒上设置了脉冲阀,由空压机来给脉冲阀提供一个高压冲击的动力,高压气体喷射至滤筒上,使滤筒上的灰尘掉落至输灰通道上。
[0019]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连接有粉尘捕集罩。
[0020]优选的,所述风机系统包括引风机和变频电机,所述引风机与排风通道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频电机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出口处设置有储灰箱。
[0022]优选的,所述储灰箱的底部安装有滑轮。
[0023]采用上述结构,可供储灰箱灵活进出。
[0024]优选的,还包括车架,所述输灰通道和所述集尘系统均设置于车架上,所述车架的两端均设有驾驶系统,所述驾驶系统均能控制车架的前进和后退以及转向。
[0025]采用上述结构,车架的两端的驾驶系统其具有相同的操作功能且可以互锁,具体的为一端驾驶室工作时,另一端驾驶室不能进行任何操作,方便除尘车在隧道内调用。
[002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由集尘系统用于外部气体中灰尘的吸收,由于输灰通道通过入口与集尘系统进行了接通,集尘系统将灰尘收集后,集尘系统将灰尘排入到输灰通道上,最后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灰尘输送至出口,排出输灰通道,通过此种方式来降低因爆破产生的扬尘在隧道内聚集的浓度,进而降低扬尘对整个施工场地的污染。
[0028]2.采用上述结构,车架的两端的驾驶系统其具有相同的操作功能且可以互锁,具体的为一端驾驶室工作时,另一端驾驶室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双头驾驶可实现除尘车在狭窄的隧道空间内调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除尘车的集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除尘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除尘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脉冲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输灰通道的剖视图;
[0034]图6是本技术PLC控制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0036]图中标记:1

粉尘捕集罩,2

进风通道,3

脉冲阀,4

花板,5

滤筒,6

空压机,7

引风管,8

排风通道,9

引风机,10

变频电机,11

驾驶系统,12

储灰箱,13

输灰通道,14


旋输送机,15

车轮,16

滑轮,17

车架,18

入口,19

出口,20

壳体,21

风扇,22

集尘系统,23

烟道系统,24

风机系统,25

清灰装置,26

粉尘浓度传感器,27

PLC控制器,28

气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灰通道(13),所述输灰通道(13)上具有入口(18)和出口(19),所述入口(18)设置于所述输灰通道(13)的一侧,所述入口(18)上端设置有集尘系统(22),所述集尘系统(22)用于吸收外部气体中的灰尘,并将灰尘通过所述入口(18)排入所述输灰通道(13)内,所述输灰通道(1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机(14),所述螺旋输送机(14)用于将进入所述输灰通道(13)的灰尘输送至所述出口(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18)朝向上方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系统(22)包括烟道系统(23)和风机系统(24),所述风机系统(24)与烟道系统(23)连接;所述烟道系统(23)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的一端设有进风通道(2),另一端设有排风通道(8),所述进风通道(2)与所述排风通道(8)之间设置有滤筒(5),所述滤筒(5)设置于所述入口(18)的上方,所述滤筒(5)连接于所述壳体(20)内部,所述滤筒(5)远离所述入口(18)的一端设置有清灰装置(25),所述清灰装置(25)用于将所述滤筒(5)表面附着的灰尘排入所述入口(18);所述风机系统(24)能够将外部空气通过进风通道(2)吸入所述壳体(20),并通过排风通道(8)排出所述壳体(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移动式除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24)包括引风机(9)和变频电机(10),所述引风机(9)的进风端与排风通道(8)相连通,所述引风机(9)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频电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陈永刚穆炜罡于海涛侯永川李亚隆毛锦波赵红刚李德增曾煜张斌斌姜彪孙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