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00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接线端子、绝缘外壳和陶瓷体裙部,所述火花塞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金属外壳,且火花塞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段,所述火花塞主体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内垫圈,所述火花塞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陶瓷体裙部,且陶瓷体裙部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环形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心电极底端设计一个变径台阶,使其在装配后与陶瓷体裙部形成一个环形沟槽,在即使中心电极与陶瓷体裙部形成积碳,由于环形间隙的存在也不会因闪络爬电出现漏电现象,同时优化火花塞点火端的结构,以改善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和积碳问题,也避免了发动机低速早燃或失火。火。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


[0001]本技术涉及火花塞
,具体为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

技术介绍

[0002]火花塞俗称火嘴,它的作用是把高压导线送来的脉冲高压电放电,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空气,产生电火花以此引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火花塞的功用是将上万伏的高压电引入燃烧室,并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与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配合使发动机作功,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现有的火花塞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1、现有的火花塞在使用过程中,绝缘性较差,容易产生电弧导致跑电;
[0004]2、现有的火花塞在使用过程中,点火距离较大,使得着火率较低;
[0005]3、现有的火花塞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积碳填充,还容易导致发动机低速早燃或失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绝缘性较差,点火距离较大,容易被积碳填充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接线端子、绝缘外壳和陶瓷体裙部,所述火花塞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金属外壳,且火花塞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段,所述火花塞主体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内垫圈,且火花塞主体内部靠近内垫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片,所述火花塞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接线端子,且火花塞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陶瓷体裙部,且陶瓷体裙部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环形间隙。
[0008]优选的,所述火花塞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聚醚醚酮树脂层,且聚醚醚酮树脂层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螺杆。
[0009]优选的,所述金属螺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阻粉末,且金属螺杆的底端设置有导体玻璃。
[0010]优选的,所述火花塞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陶瓷绝缘体,且陶瓷绝缘体外部的顶端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沟状波纹。
[0011]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电极,且绝缘外壳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垫圈。
[0012]优选的,所述陶瓷体裙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心电极,且中心电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极连接柱。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通过在火花塞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内垫圈与密封垫片,大大的加强了火花塞各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金属螺杆与中心电极之间设有
导体玻璃,能够承受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高压,同时保证了密封性能,通过聚醚醚酮树脂层的设置,保证了内部结构与外层的绝缘性,陶瓷绝缘体具有耐高电压、耐冲击、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同时沟状波纹的设置可以组织电弧的产生,防止跑电。
[0015](2)该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通过在金属螺杆的中间位置设置的电阻粉末,汽车的点火高压从火花塞主体顶端的接线端子进入,经过金属螺杆与电阻粉末,进行电压干扰抑制,再经过中心电极电离后,同时在电极连接柱与侧电极产生两条电弧,此时的电弧比老式火花塞的一条电弧的距离明显增加,使引火面积增大,着火率提高,燃烧效率提高。
[0016](3)该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通过在中心电极底端设计一个变径台阶,使其在装配后与陶瓷体裙部形成一个环形沟槽,在即使中心电极与陶瓷体裙部形成积碳,由于环形间隙的存在也不会因闪络爬电出现漏电现象,同时优化火花塞点火端的结构,以改善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和积碳问题,也避免了发动机低速早燃或失火。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绝缘外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火花塞主体;101、沟状波纹;102、内垫圈;103、密封垫片;104、螺纹连接段;105、陶瓷绝缘体;106、金属螺杆;107、电阻粉末;108、导体玻璃;109、聚醚醚酮树脂层;110、金属外壳;2、接线端子;3、绝缘外壳;301、侧电极;302、连接垫圈;4、陶瓷体裙部;401、电极连接柱;402、中心电极;403、环形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1、接线端子2、绝缘外壳3和陶瓷体裙部4,火花塞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金属外壳110,且火花塞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段104,火花塞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段104进行安装使用,且汽车的点火高压从火花塞主体1顶端的接线端子2进入,经过金属螺杆106与电阻粉末107,进行电压干扰抑制,再经过中心电极402电离后,同时在电极连接柱401与侧电极301产生两条电弧,此时的电弧比老式火花塞的一条电弧的距离明显增加,使引火面积增大;
[0024]火花塞主体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内垫圈102,且火花塞主体1内部靠近内垫圈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片103,火花塞主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聚醚醚酮树脂层109,且聚醚醚酮树脂层10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螺杆106,金属螺杆10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阻粉末107,且金属螺杆106的底端设置有导体玻璃108,火花塞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陶瓷绝缘体105,且陶瓷绝缘体105外部的顶端等距离设置有多个沟状波纹101,沟状波纹101的设置可以组织电弧的产生,防止跑电;
[0025]火花塞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接线端子2,且火花塞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外壳3,绝缘外壳3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电极301,且绝缘外壳3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垫圈302,绝缘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陶瓷体裙部4,且陶瓷体裙部4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环形间隙403,陶瓷体裙部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心电极402,且中心电极4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极连接柱401,环形间隙403的存在也不会因闪络爬电出现漏电现象,同时优化火花塞点火端的结构,以改善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和积碳问题。
[0026]工作原理:使用时,在中心电极402底端设计一个变径台阶,使其在装配后与陶瓷体裙部4形成一个环形沟槽,在即使中心电极402与陶瓷体裙部4形成积碳,由于环形间隙403的存在也不会因闪络爬电出现漏电现象,同时优化火花塞点火端的结构,以改善发动机冷启动性能和积碳问题,也避免了发动机低速早燃或失火,汽车的点火高压从火花塞主体1顶端的接线端子2进入,经过金属螺杆106与电阻粉末107,进行电压干扰抑制,再经过中心电极402电离后,同时在电极连接柱401与侧电极301产生两条电弧,此时的电弧比老式火花塞的一条电弧的距离明显增加,使引火面积增大,着火率提高,燃烧效率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包括火花塞主体(1)、接线端子(2)、绝缘外壳(3)和陶瓷体裙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金属外壳(110),且火花塞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段(104),所述火花塞主体(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内垫圈(102),且火花塞主体(1)内部靠近内垫圈(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片(103),所述火花塞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接线端子(2),且火花塞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绝缘外壳(3),所述绝缘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陶瓷体裙部(4),且陶瓷体裙部(4)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环形间隙(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起动的新型火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主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聚醚醚酮树脂层(109),且聚醚醚酮树脂层(109)的内部设置有金属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澄泼柯若维
申请(专利权)人:盖德新材料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