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96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横梁,包括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为一侧开口的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内还设有连接腔室以及补强腔室:该连接腔室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两纵向壁面以及连接两纵向壁面的两横向壁面;两该纵向壁面的两端连接至该凹槽的两侧面,且每一该纵向壁面上还设有两连接至该凹槽底面的连接柱,该横向壁面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该连接柱上;该补强腔室呈三角形,其设于连接腔室之间。通过设置矩形凹槽的本体,在本体内依次设置连接腔室和补强腔室,实现了对本体抗形变能力的补强,保持了防护横梁结构性能,解决现有横梁易形变的问题。解决现有横梁易形变的问题。解决现有横梁易形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横梁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护横梁,更进一步的具体的涉及一种一体化成型的铝合金防护横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横梁,多为弯折钢板结构,其易形变,导致抗冲击载荷能力衰减严重。
[0003]因此,急需一种不易形变,抗冲击能力稳定的防护横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护横梁,以解决现有横梁易形变的问题。
[0005]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防护横梁,包括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为一侧开口的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内还设有连接腔以及补强腔室:
[0006]该连接腔室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两纵向壁面以及连接两纵向壁面的两横向壁面;
[0007]两该纵向壁面的两端连接至该凹槽的两侧面,且每一该纵向壁面上还设有两连接至该凹槽底面的连接柱,该横向壁面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该连接柱上;
[0008]该补强腔室呈三角形,其设于连接腔室之间。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连接腔室有四个,其分别对称的设于该横梁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0]该补强腔室包括两对称的倾斜壁面,两倾斜壁面一端相连且连接至该凹槽的一侧面,另一端连接于该凹槽的另一侧面,进而形成该补强腔室。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在该横梁本体的一端,两该连接腔室分别为设于外侧的第一连接腔室和设于内侧的第二连接腔室;
[0012]该第一连接腔室的两纵向壁面间距小于第二连接腔室两纵向壁面间距,且该第一连接腔室的连接柱纵向间距小于第二连接腔室连接柱纵向间距。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第一连接腔室和第二连接腔室之间设有一个该补强腔室,该补强腔室的两倾斜壁面分别连接至该第一连接腔室和第二连接腔室的纵向壁面上。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横梁本体的中部对称设有两补强腔室,连接腔室设于补强腔室的末端。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连接柱的顶端设有螺纹孔。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该横梁本体为铝合金材质,该连接腔室以及补强腔室与该横梁本体一体化连接。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防护横梁,一种防护横梁,包括横梁本体,该横梁本体为一侧开口的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内还设有连接腔室以及补强腔室:该连接腔室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两
纵向壁面以及连接两纵向壁面的两横向壁面;两该纵向壁面的两端连接至该凹槽的两侧面,且每一该纵向壁面上还设有两连接至该凹槽底面的连接柱,该横向壁面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该连接柱上;该补强腔室呈三角形,其设于连接腔室之间。通过设置矩形凹槽的本体,在本体内依次设置连接腔室和补强腔室,实现了对本体抗形变能力的补强,保持了防护横梁结构性能,解决现有横梁易形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防护横梁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横梁,其包括横梁本体1,在该实施例中,该横梁本体1为一侧开口的矩形凹槽,其包括底面以及两个侧面,进而截面呈U字型结构;该横梁本体1的两端设有弯曲的封闭面,进而使该矩形凹槽的两端封闭,以形成一框架结构。
[0024]该横梁本体1的矩形凹槽内还设有连接腔室2以及补强腔室3。
[0025]其中,该连接腔室2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两纵向壁面22,在该纵向壁面22上,还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连接柱21:两该纵向壁:22的两端连接至该横梁本体1凹槽的两侧面,且每一连接柱21均连接至该凹槽底面上,进而形成纵向的稳定支撑,且连接柱21的牢固固定。
[0026]同时,长度方向上,相邻连接柱21之间还通过该横向壁面相连接,横向壁面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该连接柱21上,且横向壁面以及纵向壁面22的底部均与凹槽底面一体连接。该种矩形框架结构,对连接柱21固定稳固,且抗形变能力强,确保冲击过程提供足够的拉力。
[0027]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优选的,该连接腔室2有四个,其分别对称的设于该横梁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在该横梁本体1的一端,两该连接腔室2分别为设于外侧的第一连接腔室和设于内侧的第二连接腔室:为实现材料结构强度综合利用,该第一连接腔室的两纵向壁面22间距小于第二连接腔室两纵向壁面22间距,且该第一连接腔室的连接柱21纵向间距小于第二连接腔室连接柱22纵向间距。确保了冲击过程中,连接柱21在纵向宽度方向上,均匀固定横梁本体1的材料强度,同时,在冲击过程,对横梁本体1的两端提供更为宽泛的支撑固定面积,大为提高了抗冲击载荷能力。
[0028]为补强连接腔室2外部对凹槽抗形变强度,该实施例在相邻的连接腔室2之间还设有该补强腔室3。
[0029]每一补强腔室3包括两对称的倾斜壁面,两倾斜壁面一端相连且连接至该凹槽的一侧面,另一端连接于该凹槽的另一侧面,进而形成一三角形的该补强腔室3。
[0030]为确保材料利用率且控制整体重量,该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腔室和第二连接腔室之间设有一个该补强腔室3,且该补强腔室的两倾斜壁面分别连接至该第一连接腔室和第二连接腔室的纵向壁面上,实现了稳定衔接。
[0031]同时,该横梁本体1的中部对称设有两补强腔室3,横梁本体1两端的连接腔室2分别设于中部补强腔室3的末端。且该实施例中,横梁本体1中部补强腔室3长度大于两端补强腔室3长度,确保冲击载荷抗力同时,对吸能缓冲提供形变空间,以形成综合的安全防护性能。
[0032]该实施例中,连接腔室2的每一该连接柱22的顶端设有螺纹孔,以通过螺栓锁定于车架上,实现对横梁本体1的拉力支撑固定,且由中部完成冲击载荷的承接以及吸能,达到抗冲击效果。
[0033]在该实施例中,该横梁本体1为铝合金材质,该连接腔室2以及补强腔室3与该横梁本体1一体化连接,优选的是采用铝合金液态锻造,也称液态模锻或挤压铸造成型:使熔态或半熔态金属或合金,在模具型腔内填充,接着施加高压,使已凝固的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未凝固的金属承受等静压,同时发生高压凝固,最后获得制件;该防护横梁为一次性形成组织致密,无气孔、疏松,晶粒细化,表面光洁度高、尺寸精度高。
[003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横梁本体为一侧开口的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内还设有连接腔室以及补强腔室:该连接腔室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两纵向壁面以及连接两纵向壁面的两横向壁面;两该纵向壁面的两端连接至该凹槽的两侧面,且每一该纵向壁面上还设有两连接至该凹槽底面的连接柱,该横向壁面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一该连接柱上;该补强腔室呈三角形,其设于连接腔室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横梁,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腔室有四个,其分别对称的设于该横梁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该补强腔室包括两对称的倾斜壁面,两倾斜壁面一端相连且连接至该凹槽的一侧面,另一端连接于该凹槽的另一侧面,进而形成该补强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横梁,其特征在于:在该横梁本体的一端,两该连接腔室分别为设于外侧的第一连接腔室和设于内侧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会芳韩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诚恩智造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