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66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以横向并可拆装地配置在外部梁之间的钢板结构和用于连接两钢板结构的钢框架;其中,所述钢框架和钢板结构组合形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模板,且所述钢框架至少包含外框体和配置在外框体中的多个内置隔板,所述内置隔板竖向对接于两钢板结构之间,并将外框体所围合成的浇注区隔成多个待灌注单元;所述外框体至少允许混凝土进入并填充在模板内,内置隔板上均开设有贯通孔,并且所述外框体的外周侧包覆有混凝土层。通过位于整个钢框架最外侧的外框体,在其外周侧包覆有混凝土层,有效增大了墙体的强度,并能够起到显著的防护作用。并能够起到显著的防护作用。并能够起到显著的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因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灵活多变的截面形式以及抗剪切刚度较强等优势,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高层建筑结构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对剪力墙的受力、抗震性能等都提高了要求。然而常规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因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脆性破坏,且延性性能差。另外的,现阶段的剪力墙相比于常规墙体具有承载能力强、延性性能好和耗能能力优异等特点,但该剪力墙在服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火灾、恶劣环境侵蚀和撞击等损坏威胁。
[0003]需要提到的是,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以横向并可拆装地配置在外部梁之间的钢板结构和用于连接两钢板结构的钢框架;其中,所述钢框架和钢板结构组合形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模板,且所述钢框架至少包含外框体和配置在外框体中的多个内置隔板,所述内置隔板竖向对接于两钢板结构之间,并将外框体所围合成的浇注区隔成多个待灌注单元;所述外框体至少允许混凝土进入并填充在模板内,内置隔板上均开设有贯通孔,并且所述外框体的外周侧包覆有混凝土层。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框体构造为由钢管体围成的矩形框,且钢管体的外侧焊接有多个规则排布的带肋钢筋。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各带肋钢筋与钢管体相垂直设置,并内嵌在所述混凝土层中。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至少为带肋钢筋厚度的3倍。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层是以外部支模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外框体处。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层为活性粉末混凝土。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隔板沿竖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贯通孔;并且,相邻内置隔板的贯通孔相互对应设置。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板结构以可拆装的方式贴附设置在外部梁的内侧面;该钢板结构的板体外周缘开设有多个间距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配置在外部梁一侧的紧固件相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框架预留有用以混凝土灌注在浇注区的孔位。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钢框架对接于所述钢板结构的两端均设置为能够贯通浇注区的开口。
[0016]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随附附图),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是图1中A处的剖示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内置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中钢板结构在B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标:1

钢板结构;2

钢框架;3

外框体;4

内置隔板;5

贯通孔;6

混凝土层;7

带肋钢筋;8

安装孔;9

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实施例
[0029]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以横向并可拆装地配置在外部梁之间的钢板结构1和用于连接两钢板结构1的钢框架2。其中,钢框架2和钢板结构1组合形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模板,且钢框架2至少包含外框体3和配置在外框体3中的多个内置隔板4,内置隔板4竖向对接于两钢板结构1之间,并将外框体3所围合成的浇注区隔成多个待灌注单元。外框体3至少允许混凝土进入并填充在模板内,内置隔板4上均开设有贯通孔5,并且外框体3的外周侧包覆有混凝土层6。
[0030]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形成剪力墙结构,且钢框架2的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横向并可拆装地配置在外部梁之间的钢板结构和用于连接两钢板结构的钢框架;其中,所述钢框架和钢板结构组合形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模板,且所述钢框架至少包含外框体和配置在外框体中的多个内置隔板,所述内置隔板竖向对接于两钢板结构之间,并将外框体所围合成的浇注区隔成多个待灌注单元;所述外框体至少允许混凝土进入并填充在模板内,内置隔板上均开设有贯通孔,并且所述外框体的外周侧包覆有混凝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构造为由钢管体围成的矩形框,且钢管体的外侧焊接有多个规则排布的带肋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各带肋钢筋与钢管体相垂直设置,并内嵌在所述混凝土层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束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至少为带肋钢筋厚度的3倍。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淼张仁巍张常涛林忠东曾武华田尔布王军芳颜玲月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