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16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包括:底膜和设于所述底膜上的双层主体膜;所述双层主体膜侧下方开设有充气口;所述双层主体膜充气后与所述底膜之间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冷藏品;所述双层主体膜可充气成房屋形状并向外延伸出一条进出通道;所述收容腔顶部以及所述进出通道顶部分别设有送风口,外界制冷设备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收容腔和所述进出通道内通冷气;所述进出通道上设有内门和外门,所述内门设在所述进出通道最内侧,所述外门设在所述进出通道最外侧,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通过毛刺粘带与所述进出通道连接。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保温效果较好,而且易于拆装,便于运输。便于运输。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


[0001]本技术属于移动冷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土建冷库通常采用钢材或其他板材为主体结构,利用发泡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并进行现场拼装成冷库。但是,当对冷库的移动性要求较高时,传统冷库因拆装不便,施工周期长,移动的运输成本过高而造成企业成本升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0003]移动冷库又叫组合式冷库、活动冷库、拼装式冷库。是与传统的土建冷库相对应的一种新型冷库。移动冷库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药品等各种物品的冷冻冷藏。移动冷库具有可移动性:不受地点环境限制接电即可制冷;以及便携性:产品在捕捞或屠宰后第一时间即可冻结。目前移动冷库主要为集装箱,而集装箱的尺寸对运输有一定的要求。
[0004]专利申请202021744585.5公开了一种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外罩、保温罩和制冷设备,充气柱框架由若干个垂直、水平和倾斜的充气柱组合,形成一个相互连接贯通的密闭充气通道,充气柱框架外粘合一层外罩,充气柱框架的前侧设一进出口,保温罩为一个整体连接到充气柱框架上,保温罩前侧设一进出口,与充气柱框架进出口的位置重合。但该可移动冷库包括充气柱框架、外罩、保温罩三层结构,现场进行外罩组装较为麻烦;而且保温罩由保温层、外表层和粘合层组成,所使用的新型纳米保温材料,实质上也是保温模块拼装形式,难以保证与充气柱框架的气密性,进而影响保温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保温效果更好、便于安装的充气式移动冷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旨在解决目前的移动冷库保温效果不够好、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包括:底膜和设于所述底膜上的双层主体膜;所述双层主体膜侧下方开设有充气口,外界充气设备通过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双层主体膜导通,并对所述双层主体膜进行充气;所述双层主体膜充气后与所述底膜之间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冷藏品;所述双层主体膜可充气成房屋形状并向外延伸出一条进出通道;所述收容腔顶部以及所述进出通道顶部分别设有送风口,外界制冷设备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收容腔和所述进出通道内通冷气;所述进出通道上设有内门和外门,所述内门设在所述进出通道最内侧,所述外门设在所述进出通道最外侧,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通过毛刺粘带与所述进出通道连接。
[000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双层主体膜和所述底膜是一体成型的,在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的安装现场只需要将所述双层主体膜充气即可成型;再将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安装上即可通冷气使用。并且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拆除方便,不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所述
内门和所述外门拆下,再将所述双层主体膜内部的气体释放完,即可打包进行运输。比现有技术202021744585.5公开的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安装和拆除都要方便快捷。
[0009]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由于具有所述双层主体膜,充气一方面是为了快速成型,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温。本技术的充气式移动冷库整体都被气体填充,比现有技术202021744585.5公开的气肋式框架可移动冷库的充气柱框架的保温作用好。
[0010]另外,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具有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将所述进出通道隔离出一个相对密封的转运空间,而且所述进出通道顶部单独设有送风口。当需要向所述收容腔内搬运冷藏品时,可以先打开所述外门,将冷藏品搬入所述进出通道,然后关闭所述外门,待所述送风口处通入足够的冷气,所述进出通道内的温度与所述收容腔内的温度一致时,再打开所述内门,将冷藏品搬入所述收容腔内,从而避免因搬入新的冷藏品导致所述收容腔内的温度不稳定而影响原有冷藏品的保鲜。
[0011]进一步,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包括主体气囊和设在所述主体气囊边缘的密封边,所述主体气囊的形状和所述进出通道内径相匹配,所述毛刺粘带设在所述密封边上;在所述主体气囊堵住所述进出通道的情况下,所述密封边包住所述主体气囊和所述进出通道之间的缝隙。
[0012]所述双层主体膜朝向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四个角上设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上设有拉锁开口,所述收纳袋内设有配重块。设所述配重块是为了方便所述双层主体膜刚刚安装好时与地面固定。
[0013]所述送风口处设有保温风管,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保温风管与所述外界制冷设备连接。所述保温风管进一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冷气导入所述收容腔的过程中的散发。
[0014]所述收容腔内壁上设有多块轻质保温板,所述轻质保温板通过磁带与所述双层主体膜连接。所述轻质保温板进一步起到保温作用。而且所述轻质保温板拆装方便。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具有所述双层主体膜,容易成型、方便安装的同时,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0017](2)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具有所述进出通道和设在所述移动通道两端的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三者共同构成一个转运空间,避免搬入新的冷藏品时造成所述收容腔内的温度波动;
[0018](3)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具有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两者通过所述毛刺粘带与所述进出通道连接,密封性较好,且安装和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充气式移动冷库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充气式移动冷库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充气式移动冷库的内门或外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底膜;2:双层主体膜;3:充气口;4:外界充气设备;5:收容腔;6:进出通道;7:送风口;8:外界制冷设备;9:内门;10:外门;11:毛刺粘带;12:主体气囊;13:密封边;14:收纳袋;15:配重块;16:保温风管;17:轻质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25]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图1为本技术的充气式移动冷库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充气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移动冷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式移动冷库包括:底膜和设于所述底膜上的双层主体膜;所述双层主体膜侧下方开设有充气口,外界充气设备通过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双层主体膜导通,并对所述双层主体膜进行充气;所述双层主体膜充气后与所述底膜之间形成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冷藏品;所述双层主体膜可充气成房屋形状并向外延伸出一条进出通道;所述收容腔顶部以及所述进出通道顶部分别设有送风口,外界制冷设备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收容腔和所述进出通道内通冷气;所述进出通道上设有内门和外门,所述内门设在所述进出通道最内侧,所述外门设在所述进出通道最外侧,所述内门和所述外门通过毛刺粘带与所述进出通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移动冷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赛赛梁妙凤梁景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瑞雪冷链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