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包括穿刺滴管组件、灌注器、冲洗测压管和信号输出接头,穿刺滴管组件由瓶塞穿刺针和滴管连通组成,灌注器的灌注连接腔进口端与滴管之间通过输液软管密闭连通;冲洗管腔进口端与灌注连接腔出口端通过引流管密闭连通,冲洗测压管出口端设有压电测压弧形片;信号放大器一端与压电测压弧形片电连接,信号放大器另一端与信号输出接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实现冲洗液地引流作业,还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中所接触脑组织的受压进行实时压力监测,并根据压力监测反馈进行及时调节,具有构造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压准确、引流通畅等优点。方便、测压准确、引流通畅等优点。方便、测压准确、引流通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神经外科疾病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手术是CSDH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手术主要是在颅骨上钻孔,然后将引流管放入颅内对血肿进行冲洗及引流。手术的主要风险及难度在于术中将引流管放入颅内后进行冲洗引流时,若操作不当,引流管可能会损伤脑组织及神经,影响疗效及预后。CSDH对颅脑正常组织、神经已造成一定压迫及损伤,并且该病种的主体人群多为高龄老人(70岁以上),脑萎缩比例较高,脑组织顺应性普遍较差,更容易受到二次损伤而影响手术疗效及预后。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主刀医师的临床经验来规避上述风险,而没有相关的辅助手段来有效的规避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可直观地定量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操作精细化,改善了医疗条件,可以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积累更客观的手术数据,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包括穿刺滴管组件、灌注器、冲洗测压管和信号输出接头,所述穿刺滴管组件由瓶塞穿刺针和滴管连通组成,所述灌注器具有灌注连接腔,灌注器上还设有信号放大器,所述灌注器的灌注连接腔进口端与滴管之间通过输液软管密闭连通;所述冲洗测压管的管腔通过隔板分隔成冲洗管腔和线缆腔,所述冲洗管腔进口端与灌注连接腔出口端通过引流管密闭连通,所述冲洗测压管出口端设有与冲洗管腔出口端相对应的压电测压弧形片;所述信号放大器一端通过输入线缆与压电测压弧形片电连接,所述输入线缆配合穿过线缆腔,所述线缆腔两端分别通过密封端头进行密闭,所述信号放大器另一端与信号输出接头通过输出电缆电连接。
[000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本技术还包括监护仪,所述监护仪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接头对应电插接。
[000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电测压弧形片为凸起于冲洗测压管端部且与冲洗测压管相配合的圆弧形形状。
[0008]优选地,所述输入线缆除位于线缆腔之外的部分均紧固于引流管外壁。
[0009]优选地,所述灌注器上设有与灌注连接腔相对应的灌注阀。
[0010]优选地,所述输液软管上安装设有流量调节器。
[0011]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上安装设有流量阀。
[0012]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构造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压准确、引流通畅的测压引流管系统,既可以实现冲洗液的引流作业,还可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引流管所接触脑组织的受压情况进行实时压力监测,通过压力反馈机制规避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操作精细化,改善了医疗条件,可以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积累更客观的手术数据,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0014](2)本技术直观地定量手术风险,并且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手术难度,打破了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只能靠高年资医师临床经验规避风险的困境,使低年资医师通过压力反馈机制也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及顺利完成手术。
[0015](3)本技术所需材料简便易取且相对廉价,没有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并且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治愈率,从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节约了社会资源,不仅改善患者预后,还减少治疗花费。
[0016](4)本技术所需材料简便易取,方法易操作,在基层医院也易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冲洗测压管、压电测压弧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0020]1-穿刺滴管组件,11-瓶塞穿刺针,12-滴管,2-输液软管,3-流量调节器,4-灌注器,41-灌注连接腔,411-灌注阀,42-信号放大器,5-输出电缆,6-信号输出接头,7-引流管,71-流量阀,8-冲洗测压管,81-冲洗管腔,82-线缆腔,821-密封端头,9-压电测压弧形片,10-输入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包括穿刺滴管组件1、灌注器4、冲洗测压管8和信号输出接头6,穿刺滴管组件1由瓶塞穿刺针11和滴管12连通组成,瓶塞穿刺针11可与输液袋的袋口塞或输液瓶的瓶塞穿刺连接。灌注器4具有灌注连接腔41,灌注器4上还设有信号放大器42,灌注器4的灌注连接腔41进口端与滴管12之间通过输液软管2密闭连通。冲洗测压管8的管腔通过隔板分隔成冲洗管腔81和线缆腔82,冲洗管腔81进口端与灌注连接腔41出口端通过引流管7密闭连通,冲洗测压管8出口端设有与冲洗管腔81出口端相对应的压电测压弧形片9。信号放大器42一端通过输入线缆10与压电测压弧形片9电连接,输入线缆10配合穿过线缆腔82,线缆腔82两端分别通过密封端头821进行密闭,输入线缆10除位于线缆腔82之外的部分均紧固于引流管7外壁。如图1所示,信号放大器42另一端与信号输出接头6通过输出电缆5电连接。
[0024]本技术还包括监护仪,监护仪的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接头6对应电插接,压电测压弧形片9监测到的压力数据经过信号放大器42信号放大后传输至监护仪,便于手术医生进行观测。如图1、图2所示,压电测压弧形片9凸起设于冲洗测压管8端部(压电测压弧
形片9为冲洗测压管8端部的弧形延伸部)且与冲洗测压管8相配合的圆弧形形状。
[0025]灌注器4上设有与灌注连接腔41相对应的灌注阀411,通过灌注阀411可以进行灌注连接腔41的灌注开关控制,同时还可以进行灌注连接腔41中的灌注流量大小、流速控制。
[0026]如图1所示,输液软管2上安装设有流量调节器3,该流量调节器3可以控制输液软管2的流量及流速大小,最大为输液软管2的管径流量,最小为零。本技术的引流管7上安装设有流量阀71,该流量阀71可以控制引流管7的流量及流速大小。
[0027]使用时,准备好1000ml的0.9%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输液袋或输液瓶,若为输液袋,则输液袋带有袋口塞,若为输液瓶,则输液瓶带有瓶塞,本实施例以输液瓶为例,通过穿刺滴管组件1的瓶塞穿刺针11刺穿输液瓶的瓶塞以使得输液软管2通过穿刺滴管组件1与输液瓶连通。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颅骨上钻孔,将冲洗测压管8伸入到患者的血肿处,冲洗测压管8的压电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手术的测压引流管系统,包括穿刺滴管组件(1),所述穿刺滴管组件(1)由瓶塞穿刺针(11)和滴管(12)连通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注器(4)、冲洗测压管(8)和信号输出接头(6),所述灌注器(4)具有灌注连接腔(41),灌注器(4)上还设有信号放大器(42),所述灌注器(4)的灌注连接腔(41)进口端与滴管(12)之间通过输液软管(2)密闭连通;所述冲洗测压管(8)的管腔通过隔板分隔成冲洗管腔(81)和线缆腔(82),所述冲洗管腔(81)进口端与灌注连接腔(41)出口端通过引流管(7)密闭连通,所述冲洗测压管(8)出口端设有与冲洗管腔(81)出口端相对应的压电测压弧形片(9);所述信号放大器(42)一端通过输入线缆(10)与压电测压弧形片(9)电连接,所述输入线缆(10)配合穿过线缆腔(82),所述线缆腔(82)两端分别通过密封端头(821)进行密闭,所述信号放大器(42)另一端与信号输出接头(6)通过输出电缆(5)电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慢性硬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晟,丁建,
申请(专利权)人:张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