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05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暖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及风量调节管,风量调节管相接于壳体右端且与壳体相通,壳体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有通风网,通风网左端中部贯穿固定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左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动电机左端通过转轴焊接固定有三块位于转轴外围的扇叶,壳体内部上端且位于通风网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风速传感器,壳体内部下端且位于通风网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通过外温度传感器、外风速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及内风速传感器,利于对整个暖通装置的风速、湿度及温度的暖通信号进行预警监测,使预警监测效果更加全面,实现了精准把控暖气输送后舒适度的效果。准把控暖气输送后舒适度的效果。准把控暖气输送后舒适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暖通信号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暖通
,特别是涉及暖通信号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从功能上说也是未来家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取这三个功能的综合简称,即为暖通空调,暖通空调是分户的中央空调,中央空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创造一种舒适的室内环境,从而优化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
[0003]现目前的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对冷风及暖风进行预警监测时的效果一般,且预警监测效果不够全面,从而难以精准的把控暖风输送至室内时的舒适度,而且暖风在往室内输送时,难以把控暖风的输送量,导致室内的取暖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暖通信号预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预警监测效果不够全面,导致室内的取暖效果欠佳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及风量调节管,所述风量调节管相接于所述壳体右端且与所述壳体相通:
[0006]所述壳体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有通风网,所述通风网左端中部贯穿固定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左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动电机左端通过转轴焊接固定有三块位于所述转轴外围的扇叶,所述壳体内部上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风速传感器,所述壳体内部下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
[0007]所述风量调节管内部左端焊接固定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内侧开有四个均与分布的通风口,所述通风板右端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围均匀固定有四块盖于所述通风口左端的调节板,所述风量调节管内部上方且位于所述调节板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内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量调节管内部下方且位于所述调节板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内风速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左端相接有与其相通的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内部左端相接有防尘网,所述进风罩内部左下端且位于所述防尘网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罩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除湿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右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热丝,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器,所述电热丝下端贯穿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电加热器相接,所述电热丝与所述电加热器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部上端安装有显示器,所述外温度传感器、外风速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及内风速传感器分别通过线缆与所述显示器信号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风量调节管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轴右端贯穿出所
述风量调节管且与所述旋转电机左端相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风量调节管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风量调节管上端且位于所述调节板的右端相接有暖气排放管,所述暖气排放管与所述风量调节管相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前端为开口端,所述壳体外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盖于所述壳体开口端前部的第一密封板,所述风量调节管前端为开口端,所述风量调节管外部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盖于所述风量调节管开口端前部的第二密封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5]通过外温度传感器对外部温度进行预警监测,而外风速传感器对进入到壳体内的风速进行预警监测,且湿度传感器则对进入到壳体内的空气湿度进行预警监测,内温度传感器则对进入到风量调节管内的温度进行预警监测,同时内风速传感器则对排出的风量速度进行预警监测,再由显示器将各项监测数值进行显示,从而利于对整个暖通装置的风速、湿度及温度的暖通信号进行预警监测,使预警监测效果更加全面,实现了精准把控暖气输送后舒适度的效果,且通过调节板的转动,利于调整风量调节管对暖气排放管内的暖风输送量,因此利于根据室内的具体情况进行暖风风量的输送,更好的提高室内取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通风网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通风板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1

4中:壳体1、进风罩2、风量调节管3、防尘网4、除湿板5、通风网6、转动电机7、扇叶8、电加热器9、电热丝10、外温度传感器11、显示器12、湿度传感器13、外风速传感器14、通风板15、调节板16、暖气排放管17、旋转电机18、旋转轴19、内温度传感器21、内风速传感器22、通风调节口23、第一密封板24、第二密封板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
[0023]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包括壳体1及风量调节管3,所述风量调节管3相接于所述壳体1右端且与所述壳体1相通:
[0024]所述壳体1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有通风网6,所述通风网6左端中部贯穿固定有转动电机7,所述转动电机7左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动电机7左端通过转轴焊接固定有三块位于所述转轴外围的扇叶8,所述壳体1内部上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6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风速传感器14,所述壳体1内部下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6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13,所述壳体1左端相接有与其相通的进风罩2,所述进风罩2内部左端相接有防尘网4,所述进风罩2内部左下端且位于所述防尘网4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温度传感器11,所述进风罩2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除湿板5,所述壳体1内部右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热丝10,所述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器9,所述电热丝10下端贯穿出所述壳
体1并与所述电加热器9相接,所述电热丝10与所述电加热器9电性连接;
[0025]具体的,将转动电机7通电工作,且使转动电机7通过转轴带动扇叶8转动,扇叶8转动时加速冷风进入到进风罩2内,此时防尘网4对冷风进行过滤,减少杂质进入到进风罩2内,再通过除湿板5对冷风中水份进行初步除湿,利于降低后续除湿难度,并通过外温度传感器11对冷风进行预警监测,当电加热器9通电后对电热丝10进行通电加热,冷风经过通风网6继续往右移动时,通风网6进一步的对冷风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而电热丝10则对冷风进行加热,结合外温度传感器11对冷风监测的值,再结合湿度传感器13对冷风进行预警监测,且通过外风速传感器14对进入壳体1内的风速进行预警监测,利于精准的控制暖风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长。
[0026]所述风量调节管3内部左端焊接固定有通风板15,所述通风板15内侧开有四个均与分布的通风口23,所述通风板15右端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9,所述旋转轴19外围均匀固定有四块盖于所述通风口23左端的调节板16,所述风量调节管3内部上方且位于所述调节板16右侧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包括壳体(1)及风量调节管(3),所述风量调节管(3)相接于所述壳体(1)右端且与所述壳体(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左端固定连接有通风网(6),所述通风网(6)左端中部贯穿固定有转动电机(7),所述转动电机(7)左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动电机(7)左端通过转轴焊接固定有三块位于所述转轴外围的扇叶(8),所述壳体(1)内部上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6)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风速传感器(14),所述壳体(1)内部下端且位于所述通风网(6)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13);所述风量调节管(3)内部左端焊接固定有通风板(15),所述通风板(15)内侧开有四个均与分布的通风口(23),所述通风板(15)右端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9),所述旋转轴(19)外围均匀固定有四块盖于所述通风口(23)左端的调节板(16),所述风量调节管(3)内部上方且位于所述调节板(16)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内温度传感器(20),所述风量调节管(3)内部下方且位于所述调节板(16)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内风速传感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信号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端相接有与其相通的进风罩(2),所述进风罩(2)内部左端相接有防尘网(4),所述进风罩(2)内部左下端且位于所述防尘网(4)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外温度传感器(11),所述进风罩(2)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除湿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秋远安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庆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