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253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水混凝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例为:水泥(1.2~3.0)、回收碎骨料(1.0~2.5)、发泡剂(1.0~3.0)、水(1.0~2.8)和小麦秸秆灰(1.0~3.5)。本发明专利技术添加小麦秸秆灰以及将用于燃烧小麦秸秆灰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通入到混合罐内对回收碎骨料加水反应成碳酸钙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折以及空气污染的指数均提高,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混凝土
,具体为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生态混凝土由于具有多孔结构,雨水透过性能良好,而且有吸音性,适合草本类植物生长等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透水混凝土也被称为多孔混凝土,实质上是一种由骨料、胶凝材料、水及添加剂等拌和而成的建材,其强度主要是依靠包裹在骨料表面的硬化的胶凝材料将骨料粘结而形成。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降噪音的性能,主要被用于铺筑堤坝、护岸、人行道、大型广场及绿色建筑的路肩和隔板等。
[000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物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农业产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废弃物也随之增多,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生物质―秸秆的年平均产生量达6.4亿吨,除少部分用于造纸、板材加工外,大部分秸秆资源被荒废或者就地焚烧,产生的秸秆灰不仅占用土地,同时还产生大量烟尘和CO2,这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相比较于其它生物质,小麦秸秆收获季节的气温高,易干燥、易收集;小麦秸秆灰的杂质少、质纯,不含有毒有害成分,且具有高活性、廉价性以及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原材料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加工。研究还发现,掺加一定量的秸秆灰混凝土的热阻要高于普通混凝土,能实现混凝土自保温功能。
[0004]经检索公开号CN 107573009 A公开了一种生态透水性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生态透水性泡沫混凝土中的组成成分及重量份比例如下:水泥 15~36份,铁尾矿渣微粉5~15份,污泥中空陶粒10~2 5份,再生轻骨料12~40份,改性秸秆纤维0.1~0.6份,改性发泡剂0.1~2份,增稠剂 0.2~1份,水10~30份。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改性发泡剂,使得具有薄壁结构、处于介稳状态的气泡在水泥料浆硬化之前,通过化合热、重力、表面张力以及毛细孔效应共同作用与周围相邻气泡达到稳定状态,水泥料浆硬化之后形成透水型泡沫混凝土。虽然该具有较大的连通孔隙率,可实现高渗透性,流动性好,施工表面平整,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
[0005]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
[0006]第一、该技术方案中直接采用废旧的再生轻骨料作为基料与其他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但是由于再生轻骨料使用时间较久,其强度和骨料的硬度都较弱,如果直接使用的话必然会造成整个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降低问题;
[0007]第二、该技术方案中在虽然使用小麦秸秆灰做集料,但是燃烧小麦秸秆必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污染严重,不利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例为:
[0010]水泥(1.2~3.0)、回收碎骨料(1.0~2.5)、发泡剂(1.0~3.0)、水(1.0~2.8)和小麦秸秆灰(1.0~3.5)。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例为:
[0012]水泥:回收碎骨料:发泡剂:水:小麦秸秆灰=2.2:1.8:1.6:1.9:2.6。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提供了所述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回收碎骨料投放在混合罐内,并且投入定量的水,进行混合搅拌20min后备用;
[0016]S2:将小麦秸秆投放在燃烧炉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通入到步骤1的混合罐内,并且继续搅拌30min后备用,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混合罐内回收碎骨料与水混合形成的石灰水会反应形成碳酸钙;
[0017]S3:将发泡剂继续添加到步骤2中的混合罐内,进行混合搅拌 10min;
[0018]S4:将小麦秸秆灰和水继续添加到步骤3中的混合罐内进行搅拌25min后即可投放出来使用;
[0019]S5:将制备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自然养护5天即可投入使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中回收碎骨料事先粉碎后经过10目不锈钢网板进行筛选。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用于燃烧小麦秸秆的燃烧炉设置在混合罐的旁边,将燃烧炉的排气管与混合罐侧顶盖连通设置,并且排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0023]CO2+Ca(OH)2=CaCO3

+H2O。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到步骤4中搅拌的速率均为300r/min。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小麦秸秆灰以及将用于燃烧小麦秸秆灰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通入到混合罐内对回收碎骨料加水反应成碳酸钙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折以及空气污染的指数均提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该技术方案中直接采用废旧的再生轻骨料作为基料与其他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但是由于再生轻骨料使用时间较久,其强度和骨料的硬度都较弱,如果直接使用的话必然会造成整个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降低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小麦秸秆灰做集料,但是燃烧小麦秸秆必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污染严重,不利于混凝土生产的环保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例为:水泥:回收碎骨料:发泡剂:水:小麦秸秆灰= 1.6:2.0:1.2:1.9:2.8。
[003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将回收碎骨料投放在混合罐内,并且投入定量的水,进行混合搅拌20min后备用;
[0032]S2:将小麦秸秆投放在燃烧炉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通入到步骤1的混合罐内,并且继续搅拌30min后备用,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混合罐内回收碎骨料与水混合形成的石灰水会反应形成碳酸钙;
[0033]S3:将发泡剂继续添加到步骤2中的混合罐内,进行混合搅拌 10min;
[0034]S4:将小麦秸秆灰和水继续添加到步骤3中的混合罐内进行搅拌 25min后即可投放出来使用;
[0035]S5:将制备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自然养护5天即可投入使用。
[0036]进一步的,步骤1中回收碎骨料事先粉碎后经过10目不锈钢网板进行筛选,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0037]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例为:水泥(1.2~3.0)、回收碎骨料(1.0~2.5)、发泡剂(1.0~3.0)、水(1.0~2.8)和小麦秸秆灰(1.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例为:水泥:回收碎骨料:发泡剂:水:小麦秸秆灰=2.2:1.8:1.6:1.9: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4.应用于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所述一种利用麦秸秆灰做集料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回收碎骨料投放在混合罐内,并且投入定量的水,进行混合搅拌20min后备用;S2:将小麦秸秆投放在燃烧炉内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通入到步骤1的混合罐内,并且继续搅拌30min后备用,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混合罐内回收碎骨料与水混合形成的石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张志萱朱娜林颖马博汪发红刘玉娟王梅节王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