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便携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48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便携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此伤口敷料具有三层结构,亲肤疏水层为贴近皮肤侧,亲水吸液层为中间层,疏水防粘层为贴近衣物侧。亲肤疏水层包含如下成分: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槲皮素、维生素K2、异丙醇。亲水吸液层中包含如下成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水溶性壳聚糖、无水乙醇、纯化水。疏水防粘层包含如下成分:聚乙烯基缩丁醛、乙基纤维素、槲皮素、无水乙醇。此敷料的多功能化三层结构,使伤口环境湿润,同时避免了伤口过度补水,有利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且简洁便携的伤口敷料制备方法使得医用临床的根据伤口位置和形状个性化定制紧密贴合伤口的敷料成为可能,具有很好的前景。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便携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伤口敷料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便携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

技术介绍

[0002]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可生产超精细纤维、简便高效的工艺,已在组织工程、载药、医用敷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公认的纳米纤维工业化最有希望的工艺方法。
[0003]近些年,便携式静电纺丝装置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体积大幅缩小,易于携带,而且能够控制静电纺丝敷料的形状,即在创伤处几分钟内原位沉积形成敷料,适用于各种不规则形状的伤口。
[0004]但目前便携式静电纺丝可供选择进行静电纺丝的材料并不多,目前主要应用的材料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乳酸等。Xiaofei Liu等人利用此技术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明胶溶于乙酸静电纺丝成纳米纤维敷料;Hongrang Chen等人利用此技术将聚乳酸和明胶溶于六氟异丙醇静电纺丝成纳米纤维敷料。可以看出,该技术依赖于溶液静电纺丝,这造成了有机溶剂残留于纤维中的风险,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便携式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一种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所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开发了一种可进行静电纺丝作为伤口敷料的新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其采用的溶剂均绿色无毒,避免了溶剂残留对伤口的影响。
[0006]而目前伤口敷料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亲水性敷料虽然能够吸收伤口渗出液,但由于它湿润的表面,可能会使伤口过度湿润,影响伤口愈合进程,而疏水性伤口敷料虽然可以防止外部环境影响伤口,但没有清除伤口渗出液的效果。
[0007]因此,该敷料构建了亲疏水的不对称的多功能结构,可以由靠近伤口的亲肤疏水层自下而上吸收伤口渗出液到亲水吸液层,达到控制伤口表面润湿性的效果,从而为伤口提供一个相对干爽的愈合环境,避免伤口过度补水,促进伤口的愈合。本专利技术额外添加了抗菌剂,抗氧化剂等物质,可以达到抗菌,消炎,抗氧化等效用,在伤口处理方面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所制备的敷料存在不能个性化贴合伤口形状而且制备机器设备庞大的问题,以及使用无毒溶剂、采用便捷的方式制备个性化性能良好的纳米纤维敷料的需求,利用便携式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一种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本专利技术可便捷对各种形状伤口进行处理,在伤口处原位形成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此敷料可为伤口提供一个相对干爽的愈合环境,避免过多伤口渗出液影响伤口愈合进程。
[0009]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满足上述的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亲肤疏水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槲皮素、维生素K2依次加入到异丙醇中,常温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制备成亲肤疏水层纺丝液,称其为前
驱液A。亲肤疏水层具有优良的疏水性,可以防止伤口渗出液对伤口周围皮肤的浸渍,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疏水层中的槲皮素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可以减轻伤口的炎症反应;(2)亲水吸液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水溶性壳聚糖加入到乙醇水溶液中,常温搅拌至混合均匀,制备成亲水吸液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B。亲水吸液层是伤口渗出液被吸收的驱动源,其可将伤口渗出液可导入吸入亲水层中,却不会回流入伤口,同时其中的水溶性壳聚糖具有抗菌性,可以防止病菌的增殖;(3)疏水防粘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缩丁醛、乙基纤维素、槲皮素依次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常温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制备成疏水防粘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C。疏水防粘层可以防止亲水层与衣物粘连而污染衣物,同时增加了伤口敷料的透气性;(4)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的制备:使用注射器分别抽取前驱液A、B、C。并将前驱液A、B、C依次放入便携式静电纺丝装置中在伤口进行纺丝,得到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多功能化的三层结构,使得伤口表面干爽、伤口环境湿润,并且保持透气性,有利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且简洁便携的伤口敷料制备方法使得医用临床的个性化定制伤口贴合的伤口敷料成为可能,具有很好的前景。
[0010]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为,该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为了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适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为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1]本专利技术所有原料,对其来源没有特别限制,在市场上购买的或按照本
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制备的即可。
[0012]实施例1一种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肤疏水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缩丁醛8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2份、槲皮素 1份、维生素K2 1份依次加入到异丙醇88份中,常温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制备成亲肤疏水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A;(2)亲水吸液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0份、聚丙烯酸钠1份、水溶性壳聚糖2份加入至无水乙醇58份、纯化水29份的乙醇水溶液中,常温搅拌至混合均匀,制备成亲水吸液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B;(3)疏水防粘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缩丁醛 12份、乙基纤维素 3份、槲皮素 1份依次加入到无水乙醇84份中,常温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制备成疏水防粘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C;(4)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的制备:使用注射器抽取1 ml 前驱液A,将注射器放入便携静电纺丝设备中,距离皮肤伤口5 cm的位置进行便携静电纺丝,1 min后纺丝结束,卸下注射器;再取新注射器抽取1 ml 前驱液B,重复上述纺丝步骤;再取新注射器抽取1 ml前驱液C,继续重复上述纺丝步骤,即制成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上述的便携静电纺丝的参数均为纺丝电压为 10 kV,针头型号为23 G。
[0013]实施例2
一种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肤疏水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缩丁醛 20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5份、槲皮素 3份、维生素K2 2份依次加入到异丙醇70份中,常温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制备成亲肤疏水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A;(2)亲水吸液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2份、聚丙烯酸钠2份、水溶性壳聚糖5份加入至无水乙醇54份、纯化水27份的乙醇水溶液中,常温搅拌至混合均匀,制备成亲水吸液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B;(3)疏水防粘层纺丝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缩丁醛 20份、乙基纤维素 5份、槲皮素 4份依次加入到无水乙醇71份中,常温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制备成疏水防粘层纺丝液,称其为前驱液C;(4)便携静电纺丝:使用注射器抽取1 ml 前驱液A,将注射器放入便携静电纺丝设备中,距离皮肤伤口5 cm的位置进行便携静电纺丝,1 min后纺丝结束,卸下注射器;再取新注射器抽取1 ml 前驱液B,重复上述纺丝步骤;再取新注射器抽取1 ml前驱液C,继续重复上述纺丝步骤,即制成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上述的便携静电纺丝的参数均为纺丝电压为 8 kV,针头型号为21 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多层功能化伤口敷料采用便携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其包含亲肤疏水层、亲水吸液层和疏水防粘层的三层结构,其中,所述的亲肤疏水层为贴近皮肤侧,亲水吸液层为中间层,疏水防粘层为贴近衣物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亲肤疏水层中含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量的各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 8~20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2~5份、槲皮素 1~3份、维生素K2 1~2份、异丙醇 70~8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亲水吸液层中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量的各组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0~14份、聚丙烯酸钠1~3份、水溶性壳聚糖2~5份、无水乙醇52~58份、纯化水26~29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疏水防粘层中包含以下按重量份计量的各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 12~20份、乙基纤维素 3~5份、槲皮素 1~4份、无水乙醇 71~84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功能化便携电纺丝伤口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平均分子量为48000~72000。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功能化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光辉董沛鑫周鲁滨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