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42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分拣摊青,晒青,萎凋,摇青,自动称重,揉捻,发酵,复合一次烘干,成型解块、二次烘干,初制提香,静态陈化储存和醇化精制提香。该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通过针对粗老叶的不同含水及青叶性质不同而特别设计的速热萎凋工艺设备,可达到品质控制和规模化生产要求,利用雾化加水使茶叶的含水更加均匀,通过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微波的频率较高,热量迅速提高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升温去青涩的效果,古法新制,提升枣叶茶的独特味道和品质,此外醇化提香具有灭菌功能,对除去茶叶的苦涩味有明显效果。为高端茶企提供了有力的工艺技术保证。艺技术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枣芽红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位于神奇的北纬37
°
,枣树耐旱,生命力极强,有“铁杆庄稼”之称。多野生、无污染的黄士丘陵沟窒区孕育着临县红枣,甜中带酸、营养丰富,素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之说。临县红枣种植面积有82万亩,根据近3年采摘枣芽叶统计每亩产量约为1000kg左右,因枣树树冠高大以及生长区沟豁纵横,按四分之一的有效采摘率计算,每亩实际平均可采摘250kg,则全县约有1亿kg的产量。按2021年5

8月份采摘旺季的平均收购价10元/kg计算,仅采摘枣芽叶一项枣区枣农每年保守估算约收益10亿元人民币。为此,开发枣芽红茶是对我省红枣林经济的综合利用,可变废为宝,是枣农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对巩固脱贫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003]枣树芽及嫩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糖类、黄酮、皂苷类等物质,因此是一种极具创新研发价值的天然保健和药用资源,枣芽红茶属于经济林新兴产业范畴,味甘、性温,是以“预防为主”的健康饮品,经山西中医药大学化学、动物研究证明:阳府井枣芽红茶系列产品具有助睡眠、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三高等功效,适宜大众群体饮用。
[0004]枣芽红茶是源于枣树刚生长出来的嫩枣芽叶,经过上述的古法新制工艺加工而成。现有的枣芽红茶由于制备技术落后,采用传统的单一制备工艺,容易出现制备技术瓶颈,且制备出的枣芽红茶的品质较低。这种新兴的枣芽红茶古法新制工艺可为我国各大红枣产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分拣摊青,按原料质量标准进行采摘和验收、分级,筛选出花果、陈叶、腐叶,保证茶青原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同时茶青15~24h自动化摊放生产;
[0009]S2:晒青,采用自动晒青设备促使茶青萎凋,调节自动晒青设备的红外线强度,使晒青房的温度20~37℃,湿度10~15℃,自动晒青设备可以将晒青过程实现自动摊青、翻青;
[0010]S3:复合萎凋,(1)气调萎凋:在自动储青萎凋网底部设置风机,使青叶进行第一次萎凋、保鲜,并设置温度22~35℃,湿度12~14℃,自动控制气调系统,确保茶青鲜活;
[0011](2)快速萎凋:将鲜叶自动进入快速萎凋系统,保鲜叶逐步升温除湿,使鲜叶软化去水;
[0012](3)速热萎凋:针对粗老叶的不同含水及青叶性质的不同,通过速热萎凋设备,加
速鲜叶水分挥发,使之内外分布均匀;
[0013]S4:摇青,通过摇青机对茶叶实施机械运动力0.5~1h,香气初现;
[0014]S5:自动称重,精准的计量控制,投料均匀稳定。生产线随时可在线调控并保证每一批次原料均衡准确;
[0015]S6:揉捻,将茶叶置于揉捻机内,揉捻过程中速度控制在40~50转/min,时长为8~20min;
[0016]S7:发酵,利用雾化加水使茶叶的含水更加均匀,通过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温度35~50℃、湿度40~50RH%、时长7~14h;
[0017]S8:复合一次烘干,通过微波和不同的复合射线烘干将茶叶内部分子高速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茶叶在微波设备中停留时间为15~40min;;茶叶在烘干机中停留时间为0.5~2h;
[0018]S9:成型解块,通过主机操作频率数字化调节,自动取料,压力控制在1300~1500Pa、时长1~2min、反复成型3~5次;
[0019]S10:二次烘干,传统制茶效果,智能温控,升温速度快,控制精准。循环过程稳定,透气性良好,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抑制酶性氧化,保质干燥。茶叶在烘干机中停留时间为0.5~2h;
[0020]S11:初制提香,调控红外线温度100~128℃对茶叶进行醇化和提香处理,最后的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
[0021]S12:静态陈化储存:陈化过程贮藏时不可受阳光直射和雨淋,只要放置在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的地方即可;
[0022]S13:醇化精制提香,通过红外不同波长射线对茶叶进行醇化、提香处理。
[0023]优选的,S2中,自动晒青设备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环境、茶叶品种,调节自动晒青设备的红外线强度促使茶青萎凋。
[0024]优选的,S3中,复合速热萎凋设备整合了电磁与微波的杀青,通过两次的杀青可以使茶叶中的酶均匀钝化,并且保证鲜叶杀匀杀透。
[0025]优选的,S6中,揉捻机采用自动称量投料、自动加压揉捻、自动出料,同时揉捻自主编程接口,加工工艺灵活,揉捻压力实时反馈。
[0026]优选的,S11中,香气由青草气逐渐转成花果香,并使青叶逐渐转变成褐红色。
[0027]优选的,S12中,盛于容器中的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暴晒的地方。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通过针对粗老叶的不同含水及青叶性质不同而特别设计的速热萎凋工艺设备,可达到品质控制和规模化生产要求。加速鲜叶水分挥发,使之内外分布均匀。相较于目前较于单一的杀青设备,此套杀青设备整合了电磁与微波的杀青,通过两次的杀青可以使茶叶中的酶均匀钝化,并且保证鲜叶杀匀杀透;
[0029]利用雾化加水使茶叶的含水更加均匀,通过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香气由青草气逐渐转成花果香,并使青叶逐渐转变成褐红色,为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奠定基础;
[0030]微波的频率较高,使茶叶内部分子高速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热量迅速提高
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升温的效果。可以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蒸发部分水分,挥发青草气味,软化组织。快速去除茶叶中的苦涩杂味。营养损失少:茶叶在微波的时候停留时间短,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0031]模拟传统香茶加工工艺,达到传统制茶效果,智能温控,升温速度快,控制精准。循环过程稳定,透气性良好,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抑制酶性氧化,保质干燥。温度根据散失水分调节,贴近人性化生产,同时也可以通过干燥的方法对茶叶增加香气和茶叶的观赏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内容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的内容。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内容,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枣芽红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枣芽红茶的古法新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拣摊青,按原料质量标准进行采摘和验收、分级,筛选出花果、陈叶、腐叶,保证茶青原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同时茶青15~24h自动化摊放生产;S2:晒青,采用自动晒青设备促使茶青萎凋,调节自动晒青设备的红外线强度,使晒青房的温度20~37℃,湿度10~15℃,自动晒青设备可以将晒青过程实现自动摊青、翻青;S3:复合萎凋,(1)气调萎凋:在自动储青萎凋网底部设置风机,使青叶进行第一次萎凋、保鲜,并设置温度22~35℃,湿度12~14℃,自动控制气调系统,确保茶青鲜活;(2)快速萎凋:将鲜叶自动进入快速萎凋系统,保鲜叶逐步升温除湿,使鲜叶软化去水;(3)速热萎凋:针对粗老叶的不同含水及青叶性质的不同,通过速热萎凋设备,加速鲜叶水分挥发,使之内外分布均匀;S4:摇青,通过摇青机对茶叶实施机械运动力0.5~1h,香气初现;S5:自动称重,精准的计量控制,投料均匀稳定。生产线随时可在线调控并保证每一批次原料均衡准确;S6:揉捻,将茶叶置于揉捻机内,揉捻过程中速度控制在40~50转/min,时长为8~20min;S7:发酵,利用雾化加水使茶叶的含水更加均匀,通过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温度35~50℃、湿度40~50RH%、时长7~14h;S8:复合一次烘干,通过微波和不同的复合射线烘干将茶叶内部分子高速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茶叶在微波设备中停留时间为15~40min;;茶叶在烘干机中停留时间为0.5~2h;S9:成型解块,通过主机操作频率数字化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五生杨壮杨佳格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