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225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属于电线电缆加工中的拉丝机技术领域。它包括用于引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与出液管相连接并且相通,特点是:在所述的出液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对与出液管的管腔相通的出液分配管,出液分配管上以间布状态地开设有喷液孔。优点:由于在出液管上连接了出液分配管,由出液分配管上的喷液孔将由进液管引入的冷却液以液帘般地喷射到处于拉丝过程中的导线上,可起到对导线的优异的冷却作用,使导线的温度得以降低,有助于提高拉丝机构的拉丝速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加工中的拉丝机
,具体涉及一种拉丝 机的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已有技术中的拉丝机的结构由图2所示,包括拉丝箱箱体1、拉丝机构2、 巻线机构3、冷却机构4和动力机构,拉丝机构2设在拉丝箱箱体1的主箱腔 11中,巻线机构3亦称巻绕机构设在拉丝箱箱体1的副箱腔12中,冷却机构 4位于所述的主箱腔11中并且对应于拉丝机构2的上方,动力机构设在拉丝 箱箱体l的后侧,与拉丝机构2和巻线机构3传动联结,其中拉丝机构2 包括第一、第二拉丝盘21、 22和拉丝模23,第一拉丝盘21通过第一主轴座 211可动地设在拉丝箱箱体1的主箱腔11的箱壁上,并且与动力机构传动联 结,第二拉丝盘22通过第二主轴座221可动地设在拉丝箱箱体1的主箱腔11 的箱壁上,与动力机构传动联结,并且还与第一拉丝盘21保持平行,拉丝模 23通过拉丝模座231固定在主箱腔ll的箱壁上,并且居于第一、第二拉丝盘 21、 22之间;巻线机构3包括导轮31、第一、第二、第三过渡轮32、 34、 35、 张力轮33和绕线盘36以及过渡轮角板37,导轮31和第一过渡轮32可旋转 地枢设在副箱腔12的箱壁上部,第二、第三过渡轮34、 35设在过渡轮角板 37的中部和下端,过渡轮角板37的上端与第一调节杆371的一端固定,第一 调节杆371的另一端设在副箱腔12的箱壁上,张力轮33设在第二调节杆331 的一端,第二调节杆331的另一端设在副箱腔12的箱壁上,绕线盘36枢置 在副箱腔12的下方;冷却机构4包括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进液管41与出 液管42连接并相通,出液管42上开设有出液孔421。当拉丝机工作时,导线5引至第一拉丝盘21后经拉丝模23引至第二拉 丝模22,在第一、第二拉丝盘21、 22和拉丝模23的作用下使导线5由粗变 细,并且由巻线机构3巻取,同时,在拉丝过程中,由冷却机构4将起润滑、 冷却和清洗作用的拉丝油从迸液管41引入到出液管42,由出液管42上的出 液孔421射出到导线5上。上述冷却机构4所存在的欠缺是由于出液管42内的液体是表现犹如注 射器般的束状射出的,因此难以对导线5起到理想的冷却效果,而对导线5 的冷却效果的优劣直接会影响拉丝机的拉丝速度,冷却效果越差,拉丝速度 越慢,因为导线5发热会引发断裂。目前配置有由上述结构的冷却机构4的 拉丝机的拉丝速度即导线5的线速度是较为缓慢的,也就是说第一、第二拉 丝盘21、 22的转速只能控制在800ii/mii1,因此对拉丝效果造成影响,产能无 法提高。本技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导线体现良好的冷却效果而藉以提 高拉丝效率的结构简练的拉丝机的冷却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它包括用 于引入冷却液的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与出液管相连接并且相通,特点是 在所述的出液管上还连接有至少一对与出液管的管腔相通的出液分配管,出 液分配管上以间布状态地开设有喷液孔。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液分配管以水平状态地 连接在出液管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液孔开设在出液分配 管的偏下方的管壁上。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液分配管的数量有一对。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液分配管的数量有三根。 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三根出液分配管之间的 间距是相等的。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液分配管的长度是相同的。 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液分配管的长度是相同的。 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间距相等是指第一、第二根出液分配管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第三根出液分配管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液为拉丝油,所述的拉丝油是由乳化剂、防锈剂、减摩剂、水质处理剂和矿物油配制成的高速铜拉丝油。本技术所推荐的冷却机构,由于在出液管上连接了出液分配管,由 出液分配管上的喷液孔将由进液管引入的冷却液以液帘般地喷射到处于拉丝 过程中的导线上,可起到对导线的优异的冷却作用,使导线的温度得以降低, 有助于提高拉丝机构的拉丝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拉丝机的冷却机构配置在拉丝机上的示意图。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冷却机构配置在拉丝机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敬请参见图l,在该图中给出了拉丝机的拉丝箱箱体l,该拉丝箱箱体l 构成有主、副箱腔ll、 12。拉丝机的拉丝机构2设在主箱腔中,该拉丝机构 2包括第一、第二拉丝盘21、 22和拉丝模23,第一拉丝盘21通过第一主轴 座211设在主箱腔11的箱壁上,并且与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传动联结, 第二拉丝盘22通过第二主轴座221设在主箱腔11的箱壁上,与第一拉丝盘 21平行,拉丝模23固定在拉丝模座231上,拉丝模座231与主箱腔11的箱壁固定,并且处于第一、第二拉丝盘21、 22之间。拉丝机的巻线机构3设在 副箱腔12中,该机构的导轮31和第一过渡轮32分别枢置在副箱腔12的箱 底壁的上部和箱侧壁的上部。张力轮33设在第二调节杆331的末端,而第二 调节杆331的基部设在副箱腔12的箱底壁上,第二、第三过渡轮34、 35各 自居于形状呈L形的过渡轮角板37的中部和下端,而过渡轮角板37的上端 固定在第一调节杆371的末端,第一调节杆371的基部设在副箱腔12的箱底 壁上。绕线盘36 (也可称为收巻盘)套在绕线盘轴上,而绕线盘轴与动力机 构传动联结,三沟导轮38可旋转地设在副箱腔12的底壁上,与动力机构传 动联结。作为本技术所推荐的冷却机构,它包括用于引入冷却液的进液管41、 出液管42以及出液分配管43,进液管41与出液管42连接并且相通,在本实 施例中所推荐的三根出液分配管43以水平状态地连接在出液管42上,每根 出液分配管43上间设有喷液孔431,喷液孔431在出液分配管43上的优选位 置是处于出液分配管43的偏下方与出液分配管43的顶壁或底壁之间形成有 倾斜角度。三根出液分配管43之间的间隔距是相同的,即第一、第二出液 分配管43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第三出液分配管43之间的间距相等,而且三 根出液分配管43的长度是相等的。如果将出液分配管43减少相同长度两根 或增加至相同长度的四根,那么应当视为与本技术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等 效。当拉丝机进入拉丝工作状态时,动力传动机构工作,带动拉丝机构2和 巻线机构3的绕线盘36工作,导线5从拉丝箱箱体1侧部的引线孔13引至 位于主箱腔11中的拉丝机构2的第一拉丝盘21、拉丝模23和第二拉丝盘22, 直至引及到巻绕机构3后由绕线盘36收巻。导线5在巻绕机构3的走向是 依次经导轮31、三沟导轮38、第一过渡轮32、张力轮33和第二、第三过渡轮34、 35后到达绕线盘36。在此过程中,进液管41的管路上的泵开启,冷 却液经进液管41引入出液管42,进而由出液分配管43上的喷液孔431喷出。 由于各出液分配管43上的喷液孔431能使冷却液以液帘(水帘)般地喷出, 因而能对行经于下方的导线5体现理想的冷却作用,由于冷却效果得到了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它包括用于引入冷却液的进液管(41)、出液管(42),进液管(41)与出液管(42)相连接并且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液管(42)上还连接有至少一对与出液管(42)的管腔相通的出液分配管(43),出液分配管(43)上以间布状态地开设有喷液孔(4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它包括用于引入冷却液的进液管(41)、出液管(42),进液管(41)与出液管(42)相连接并且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液管(42)上还连接有至少一对与出液管(42)的管腔相通的出液分配管(43),出液分配管(43)上以间布状态地开设有喷液孔(43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液 分配管(43)以水平状态地连接在出液管(42)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液 孔(431)开设在出液分配管(43)的偏下方的管壁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拉丝机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新袁文新陆文龙姚国清张健朱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中联光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