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075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包括上部浮动环、下部定位环、上抵接密封环、下抵接密封环、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拨动块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驱动环的转动,如此可以带动外螺纹浮动环向下移动,使得上部浮动环通过下端两侧的限位柱在下部定位环上端两侧的限位槽内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上抵接密封环向下挤压下抵接密封环,当上抵接密封环向下挤压下抵接密封环时,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会形成向内侧四周的抵压运动,使得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紧固于内部的运动轴件上,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能。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能。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密封圈是用于防止油、气、水、粉尘等渗漏的常用物品,密封圈大多都是金属外圈和橡胶内圈等软质材料制成,其主要是由材料自身的弹性提供密封力以实现密封作用,现有密封圈的截面大多呈标准圆形或者椭圆形,其内圆周面挤压形成内密封面,这种结构的密封圈因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但是现有的密封圈主要是由材料自身的弹性提供密封力以实现密封作用,但是自身弹性的紧固力往往不能实现很好的密封性能,另外由于橡胶等材料本身质地较软,所以在长时间的受力后,非常容易因为变形而失去密封效果,使得密封圈的实际密封效果大大减弱,另外不同密封直径有时候需要进行微调,而现有的密封装置并不具有调节密封直径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可微调密封直径的可调式密封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包括上部浮动环、下部定位环、上抵接密封环、下抵接密封环、调节机构;所述上部浮动环安装于下部定位环的上方;所述上部浮动环的四周内侧安装上抵接密封环;所述下部定位环的四周内侧安装下抵接密封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螺纹浮动环、内螺纹驱动环、转动杆、拨动块、限位柱;所述下部定位环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槽;所述下部定位环的上端内部四周设有环形驱动槽;所述环形驱动槽位于限位槽的内侧;所述环形驱动槽的两侧中间外部分别设有转动开槽;所述上部浮动环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一个限位柱;所述上部浮动环的下端四周安装外螺纹浮动环;所述上部浮动环下端两侧的限位柱插接于下部定位环上端两侧的限位槽内;所述上部浮动环下端的外螺纹浮动环插接于下部定位环上端的环形驱动槽内;所述外螺纹浮动环的四周外侧螺纹套接安装内螺纹驱动环;所述内螺纹驱动环的外侧旋转卡接安装于环形驱动槽的内部外侧壁上;所述内螺纹驱动环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分别安装一个拨动块;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于转动开槽内;所述拨动块转动驱动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上下相对抵压运动,并且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相对抵压运动时形成对内侧四周的抵压运动。
[0005]进一步,所述环形驱动槽的外侧壁上下四周分别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内螺纹驱动环的两侧上下分别设有卡接杆;所述内螺纹驱动环通过两侧上下的卡接杆旋转卡接于环形驱动槽外侧壁上下四周的环形卡槽上。
[0006]进一步,所述上抵接密封环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环体结构;所述下抵接密封环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环体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上部浮动环和下部定位环之间的内侧四周和外侧四周均设有伸缩环体;所述伸缩环体为波纹管。
[0008]进一步,所述外螺纹浮动环的下端四周外侧设有限位环体。
[0009]进一步,所述上抵接密封环的下端四周内侧和下抵接密封环的上端四周内侧分别设有抵接环凸。
[0010]进一步,所述上部浮动环和下部定位环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将传统一体结构的密封圈设计呈了拆卸式的结构,通过拨动块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驱动环的转动,如此可以带动外螺纹浮动环向下移动,使得上部浮动环通过下端两侧的限位柱在下部定位环上端两侧的限位槽内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上抵接密封环向下挤压下抵接密封环,由于上抵接密封环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环体结构以及下抵接密封环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环体结构,如此当上抵接密封环向下挤压下抵接密封环时,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会形成向内侧四周的抵压运动,使得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紧固于内部的运动轴件上,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能,同时可以微调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的密封直径,使用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螺纹驱动环、转动杆、拨动块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至3所示,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包括上部浮动环1、下部定位环2、上抵接密封环3、下抵接密封环4、调节机构5;所述上部浮动环1安装于下部定位环2的上方;所述上部浮动环1的四周内侧安装上抵接密封环3;所述下部定位环2的四周内侧安装下抵接密封环4;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外螺纹浮动环52、内螺纹驱动环53、转动杆54、拨动块55、限位柱51;所述下部定位环2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槽22;所述下部定位环2的上端内部四周设有环形驱动槽21;所述环形驱动槽21位于限位槽22的内侧;所述环形驱动槽21的两侧中间外部分别设有转动开槽23;所述上部浮动环1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一个限位柱51;所述上部浮动环1的下端四周安装外螺纹浮动环52;所述上部浮动环1下端两侧的限位柱51插接于下部定位环2上端两侧的限位槽22内;所述上部浮动环1下端的外螺纹浮动环52插接于下部定位环2上端的环形驱动槽21内;所述外螺纹浮动环52的四周外侧螺纹套接安装内螺纹驱动环53;所述内螺纹驱动环53的外侧旋转卡接安装于环形驱动槽21的内部外侧壁上;所述内螺纹驱动环53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转动杆54;所述转动杆54的外端分别安装一个拨动块55;所述转动杆54转动安装于转动开槽23内;所述拨动块55转动驱动上抵接密封环3和下抵接密封环4上下相对抵压运动,并且上抵接密封环3和下抵接密封环4相对抵压运动时形成对内侧四周的抵压运动。
[0018]如图1至3所示,进一步优选,所述环形驱动槽21的外侧壁上下四周分别设有环形卡槽24;所述内螺纹驱动环53的两侧上下分别设有卡接杆531;所述内螺纹驱动环53通过两侧上下的卡接杆531旋转卡接于环形驱动槽外侧壁上下四周的环形卡槽24上。进一步,所述上抵接密封环3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环体结构;所述下抵接密封环4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环体结构。进一步,所述上部浮动环1和下部定位环2之间的内侧四周和外侧四周均设有伸缩环体6;所述伸缩环体6为波纹管。进一步,所述外螺纹浮动环52的下端四周外侧设有限位环体521。进一步,所述上抵接密封环3的下端四周内侧和下抵接密封环4的上端四周内侧分别设有抵接环凸7。进一步,所述上部浮动环1和下部定位环2为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上抵接密封环3和下抵接密封环4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0019]本专利技术将传统一体结构的密封圈设计呈了拆卸式的结构,通过拨动块55的转动,带动转动杆5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驱动环53的转动,如此可以带动外螺纹浮动环52向下移动,使得上部浮动环1通过下端两侧的限位柱51在下部定位环2上端两侧的限位槽22内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上抵接密封环3向下挤压下抵接密封环4,由于上抵接密封环3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环体结构以及下抵接密封环4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环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浮动环、下部定位环、上抵接密封环、下抵接密封环、调节机构;所述上部浮动环安装于下部定位环的上方;所述上部浮动环的四周内侧安装上抵接密封环;所述下部定位环的四周内侧安装下抵接密封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螺纹浮动环、内螺纹驱动环、转动杆、拨动块、限位柱;所述下部定位环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槽;所述下部定位环的上端内部四周设有环形驱动槽;所述环形驱动槽位于限位槽的内侧;所述环形驱动槽的两侧中间外部分别设有转动开槽;所述上部浮动环的下端两侧分别安装一个限位柱;所述上部浮动环的下端四周安装外螺纹浮动环;所述上部浮动环下端两侧的限位柱插接于下部定位环上端两侧的限位槽内;所述上部浮动环下端的外螺纹浮动环插接于下部定位环上端的环形驱动槽内;所述外螺纹浮动环的四周外侧螺纹套接安装内螺纹驱动环;所述内螺纹驱动环的外侧旋转卡接安装于环形驱动槽的内部外侧壁上;所述内螺纹驱动环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分别安装一个拨动块;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于转动开槽内;所述拨动块转动驱动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接密封环上下相对抵压运动,并且上抵接密封环和下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岳东橡胶密封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