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206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涉及围堰结构领域,针对现有的围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有效根据蓄水量对蓄水进行排泄,不能够保证围堰的安全性,极大的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围堰本体,所述围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近水坡和泄洪坡,所述围堰本体朝向近水坡的一侧为蓄水区,所述围堰本体朝向泄洪坡的一侧为泄洪区,所述近水坡包括挡水坡以及多个缓冲坡,多个所述缓冲坡设置于挡水坡的上方,所述缓冲坡又包括护坡结构和斜坡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蓄水上升的速度有选择性的进行排泄,防止水压过大导致围堰坍塌,极大的保证了围堰的安全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围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围堰通常在水利施工方面运用较广,用于临时性挡水结构,如果在河流内施工,通常需要直线性垂直于河道把水流挡住,提高工作效率,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
[0003]而在雨水季时,河流的水流上升速度较快,一旦围堰承受的水压过大时,则会发生坍塌,导致工程无法进行,而现有的围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有效根据蓄水量对蓄水进行排泄,不能够保证围堰的安全性,极大的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我们继续设计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蓄水上升的速度有选择性的进行排泄,防止水压过大导致围堰坍塌,极大的保证了围堰的安全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使用方便。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包括围堰本体,所述围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近水坡和泄洪坡,所述围堰本体朝向近水坡的一侧为蓄水区,所述围堰本体朝向泄洪坡的一侧为泄洪区,所述近水坡包括挡水坡以及多个缓冲坡,多个所述缓冲坡设置于挡水坡的上方,所述缓冲坡又包括护坡结构和斜坡结构,所述护坡结构呈水平设置,:
[0008]多个所述缓冲坡上均设置有防洪结构,所述防洪结构包括泄洪机构以及多个触发机构;
[0009]所述泄洪机构设置于所述护坡结构上,所述围堰本体内还设置有与泄洪机构连通的泄洪通道,所述泄洪通道远离泄洪机构的一端通过泄洪坡与泄洪区连通;
[0010]多个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斜坡结构上,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片组件,所述触片组件设置于进水槽内,所述触片组件包括软绳以及第一接触板,所述软绳的一端与第一接触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进水槽、浮力组件以及与浮力组件连接的第一发电组件,所述进水槽朝向斜坡结构的一侧呈开口状,所述浮力组件设置于进水槽内,当蓄水进入到所述进水槽内时,所述浮力组件沿进水槽高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浮力组件控制第一发电组件发电,同时与所述触片组件接触,控制所述泄洪机构对蓄水泄洪。
[0012]进一步而言:所述泄洪机构包括泄洪口、遮挡板以及电动推杆,所述泄洪口与泄洪通道相连通并设置于护坡结构上,所述遮挡板与泄洪口的内壁铰接,用于遮挡泄洪口,所述
电动推杆的一端与遮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泄洪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遮挡板将泄洪口关闭或打开。
[0013]进一步而言:所述浮力组件包括浮箱、双向推杆电机、第二接触板以及多个挡板,所述第二接触板设置于浮箱朝向第一接触板的一侧,所述浮箱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水口,所述双向推杆电机设置于浮箱内,所述双向推杆电机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挡板,所述双向推杆电机用于通过挡板控制浮箱内蓄水的容量,以使所述浮箱的浮力发生变化。
[0014]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发电组件包括第一发电箱、第一磁铁组、第一闭合线圈以及多个移动杆,所述第一磁铁组位于第一发电箱内与第一发电箱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闭合线圈位于第一磁铁组内,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移动杆,多个所述移动杆背离第一闭合线圈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进水槽内与所述浮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闭合线圈通过所述浮箱在第一磁铁组内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所述第一闭合线圈的一端与双向推杆电机和电动推杆的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板电性连接,所述双向推杆电机和电动推杆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接触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闭合线圈两端位于第一磁铁组外。
[0015]进一步而言:所述围堰本体内还成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设置有多个蓄电机构,所述蓄电机构包括安装箱、旋转组件以及若干第二发电组件,所述安装箱与泄洪通道相连通,若干所述第二发电组件设置于安装箱的两侧,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连接在安装箱内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发电组件内,所述旋转组件在水流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发电组件转动。
[0016]进一步而言: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安装箱转动连接的转动杆以及多个设置于转动杆外圈的引流板,多个所述所述引流板在安装箱内沿转动杆的外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引流板背离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泄洪通道内。
[0017]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发电组件包括第二发电箱、第二闭合线圈以及第二磁铁组,所述第二磁铁组设置于第二发电箱内的两侧,所述第二闭合线圈位于第二磁铁组之间并设置于转动杆的外圈,所述第二闭合线圈通过所述转动杆在第二磁铁组内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0018]进一步而言:所述填充腔内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二闭合线圈与所述蓄电池之间实现电连接。
[0019]进一步而言:所述填充腔内还设有充泥管袋和若干倾斜设置的紧固锁,所述紧固锁将所述填充腔内划分成若干空间,所述充泥管袋逐层分布于若干所述紧固锁划分的空间内。
[0020]10、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的工作方法,提供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通过往年的水位情况设置防汛预警线;
[0022]S2:根据设置的防汛预警线确定缓冲坡,缓冲坡的高度要高于设定的防汛预警线;
[0023]S3:根据缓冲坡上设置的进水槽,当蓄水的高度高于防汛预警线时,通过蓄水的浮力能够控制触发机构触发,通过一定时间内触发机构触发的数量来判断蓄水水位上升的速度,当在一定时间内,触发机构触发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时,则代表蓄水区内的水位上升较快;当在一定时间内,触发机构的数量少于两个时,则代表蓄水区内的水位上升较慢;
[0024]S4:当水位上升较快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打开围堰上的所有泄洪机构;当水位上升较慢时,根据触发机构的触发顺序,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依次打开泄洪机构;
[0025]S5:当泄洪机构对蓄水进行泄洪时,蓄水通过泄洪通道从蓄水区进入到泄洪区,同时控制旋转组件带动第二发电组件进行发电,为蓄电池进行充电;
[0026]S6:蓄水水位降低至防汛警戒线以下时,浮力组件在重力的作用下与触片组件分离,形成电流短路,使触发机构关闭,这时泄洪机构在控制单元控制下关闭。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8]本系统通过设置触片组件、浮力组件、第一发电组件、旋转组件以及第二发电组件等机构,其中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触发机构能够根据蓄水的水位进行触发,进而打开泄洪机构,通过泄洪机构对蓄水区内的蓄水进行排泄,同时在排泄蓄水时,能够通过蓄电机构实现水流发电,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根据蓄水水位上升的速度,选择合适的排泄方式,极大的缓解了蓄水对围堰本体的压力,保障了围堰本体的安全。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蓄水上升的速度有选择性的进行排泄,防止水压过大导致围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包括围堰本体(1),所述围堰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近水坡(11)和泄洪坡(12),所述围堰本体(1)朝向近水坡(11)的一侧为蓄水区,所述围堰本体(1)朝向泄洪坡(12)的一侧为泄洪区,所述近水坡(11)包括挡水坡(111)以及多个缓冲坡(112),多个所述缓冲坡(112)设置于挡水坡(111)的上方,所述缓冲坡(112)又包括护坡结构(1121)和斜坡结构(1122),所述护坡结构(1121)呈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坡(112)上均设置有防洪结构(2),所述防洪结构(2)包括泄洪机构(21)以及多个触发机构(22);所述泄洪机构(21)设置于所述护坡结构(1121)上,所述围堰本体(1)内还设置有与泄洪机构(21)连通的泄洪通道(13),所述泄洪通道(13)远离泄洪机构(21)的一端通过泄洪坡(12)与泄洪区连通;多个所述触发机构(22)设置于所述斜坡结构(1122)上,所述触发机构(22)包括触片组件(221),所述触片组件(221)设置于进水槽(222)内,所述触片组件(221)包括软绳(2211)以及第一接触板(2212),所述软绳(2211)的一端与第一接触板(22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水槽(22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机构(22)包括进水槽(222)、浮力组件(223)以及与浮力组件(223)连接的第一发电组件(224),所述进水槽(222)朝向斜坡结构(1122)的一侧呈开口状,所述浮力组件(223)设置于进水槽(222)内,当蓄水进入到所述进水槽(222)内时,所述浮力组件(223)沿进水槽(222)高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浮力组件(223)控制第一发电组件(224)发电,同时与所述触片组件(221)接触,控制所述泄洪机构(21)对蓄水泄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机构(21)包括泄洪口(211)、遮挡板(212)以及电动推杆(213),所述泄洪口(211)与泄洪通道(13)相连通并设置于护坡结构(1121)上,所述遮挡板(212)与泄洪口(211)的内壁铰接,用于遮挡泄洪口(211),所述电动推杆(213)的一端与遮挡板(212)连接,另一端与泄洪口(211)的内壁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遮挡板(212)将泄洪口(211)关闭或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组件(223)包括浮箱(2231)、双向推杆电机(2232)、第二接触板(2233)以及多个挡板(2234),所述第二接触板(2233)设置于浮箱(2231)朝向第一接触板(2212)的一侧,所述浮箱(223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水口,所述双向推杆电机(2232)设置于浮箱(2231)内,所述双向推杆电机(223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234),所述双向推杆电机(2232)用于通过挡板(2234)控制浮箱(2231)内蓄水的容量,以使所述浮箱(2231)的浮力发生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汛管袋围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组件(224)包括第一发电箱(2241)、第一磁铁组(2242)、第一闭合线圈(2243)以及多个移动杆(2244),所述第一磁铁组(2242)位于第一发电箱(2241)内与第一发电箱(2241)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闭合线圈(2243)位于第一磁铁组(2242)内,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移动杆(2244),多个所述移动杆(2244)背离第一闭合线圈(2243)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进水槽(222)内与所述浮箱(22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闭合线圈(2243)通过所述浮箱(2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叶青潘国华高建楠姚平杨建峰王亮孔增增陈世俊张明文赵艳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