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和包括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30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和包括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有机金属化合物由式1表示,其中,M为过渡金属,L1和L2为如本文中提供的配体,n1和n2各自独立地为1或2,n1和n2之和为2或3,和L1不同于L2。式1M(L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和包括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
[0001]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在韩国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5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

2020

0060898和于2021年5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

2021

0064010的优先权以及由其产生的所有权益,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引入本文中。


[0003]本公开内容涉及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和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4]有机发光器件(OLED)为产生全色图像的自发射器件。另外,OLED具有宽的视角并且呈现出优异的驱动电压和响应速度特性。
[0005]OLED的结构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其中所述有机层典型地包括发射层。空穴传输区域可位于阳极和发射层之间,且电子传输区域可位于发射层和阴极之间。从阳极提供的空穴可通过空穴传输区域朝着发射层移动,且从阴极提供的电子可通过电子传输区域朝着发射层移动。空穴和电子在发射层中可复合以产生激子。这些激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以由此产生光、例如可见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个或多个方面提供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至少一种的有机发光器件、和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
[0007]另外的方面将部分地在随后的详细描述中阐明,且部分地将由所述详细描述明晰,或者可通过本公开内容的所呈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践而获悉。
[0008]根据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有机金属化合物由式1表示:
[0009]式1
[0010]M(L1)
n1
(L2)
n2
[0011]其中,在式1中,
[0012]M可为过渡金属,
[0013]L1可为由式2A表示的配体,
[0014]L2可为由式2B表示的配体,
[0015]n1和n2可各自独立地为1或2,当n1为2时,两个L1可彼此相同或不同,和当n2为2时,两个L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
[0016]n1与n2之和可为2或3,
[0017]L1可不同于L2,
[0018][0019]其中,在式2A和2B中,
[0020]Y4为C或N,
[0021]X1为Si或Ge,
[0022]X
21
为O、S、S(=O)、N(Z
29
)、C(Z
29
)(Z
30
)、或Si(Z
29
)(Z
30
),
[0023]T1‑
T4各自独立地为C、N、结合至环CY1的碳原子、或结合至式1中的M的碳原子,条件是T1‑
T4之一为结合至式1中的M的碳原子,且未结合至M的T1‑
T4的另一个为结合至环CY1的碳原子,
[0024]T5‑
T8各自独立地为C或N,
[0025]T1‑
T8之中的N原子的总数为0或1,
[0026]环CY1和环CY
14
各自独立地为C5‑
C
30
碳环基团或C1‑
C
30
杂环基团,
[0027]Ar2为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Z0取代的环CY2,其中环CY2为不饱和C5‑
C
30
碳环基团或不饱和C1‑
C
30
杂环基团,
[0028]R
21

R
23
各自独立地为各自未被取代或被如下取代的C1‑
C
60
烷基或C6‑
C
60
芳基:氘、

F、

Cl、

Br、

I、

CD3、

CD2H、

CDH2、

CF3、

CF2H、

CFH2、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C1‑
C
20
烷基、C3‑
C
10
环烷基、苯基、或其组合,
[0029]Z0、Z1、Z2、Z
29
、Z
30
、和R
11

R
14
各自独立地为氢、氘、

F、

Cl、

Br、

I、

SF5、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0
杂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
C
60
烷基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
C
60
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烷基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杂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杂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单价非芳族稠合杂多环基团、

N(Q1)(Q2)、

Si(Q3)(Q4)(Q5)、

Ge(Q3)(Q4)(Q5)、

B(Q6)(Q7)、

P(=O)(Q8)(Q9)、或

P(Q8)(Q9),
[0030]d2为1

6的整数,和当d2为2或更大时,至少两个Ar2彼此相同或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机金属化合物,其由式1表示:式1M(L1)
n1
(L2)
n2
其中,在式1中,M为过渡金属,L1为由式2A表示的配体,L2为由式2B表示的配体,n1和n2各自独立地为1或2,当n1为2时,两个L1彼此相同或不同,和当n2为2时,两个L2彼此相同或不同,n1与n2之和为2或3,和L1不同于L2,其中,在式2A和2B中,Y4为C或N,X1为Si或Ge,X
21
为O、S、S(=O)、N(Z
29
)、C(Z
29
)(Z
30
)、或Si(Z
29
)(Z
30
),T1‑
T4各自独立地为C、N、结合至环CY1的碳原子、或结合至式1中的M的碳原子,条件是T1‑
T4之一为结合至式1中的M的碳原子,且未结合至M的T1‑
T4的另一个为结合至环CY1的碳原子,T5‑
T8各自独立地为C或N,T1‑
T8之中的N原子的总数为0或1,环CY1和环CY
14
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Ar2为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Z0取代的环CY2,其中环CY2为不饱和C5‑
C
30
碳环基团或不饱和C1‑
C
30
杂环基团,R
21

R
23
各自独立地为各自未被取代或被如下取代的C1‑
C
60
烷基或C6‑
C
60
芳基:氘、

F、

Cl、

Br、

I、

CD3、

CD2H、

CDH2、

CF3、

CF2H、

CFH2、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C1‑
C
20
烷基、C3‑
C
10
环烷基、苯基、或其组合,
Z0、Z1、Z2、Z
29
、Z
30
、和R
11

R
14
各自独立地为氢、氘、

F、

Cl、

Br、

I、

SF5、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0
杂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
C
60
烷基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
C
60
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60
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烷基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60
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杂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60
杂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单价非芳族稠合杂多环基团、

N(Q1)(Q2)、

Si(Q3)(Q4)(Q5)、

Ge(Q3)(Q4)(Q5)、

B(Q6)(Q7)、

P(=O)(Q8)(Q9)、或

P(Q8)(Q9),d2为1

6的整数,和当d2为2或更大时,至少两个Ar2彼此相同或不同,a1和b1各自独立地为0

20的整数,当a1为2或更大时,至少两个Z1彼此相同或不同,和当b1为2或更大时,至少两个R
14
彼此相同或不同,a2为0

5的整数,和当a2为2或更大时,至少两个Z2彼此相同或不同,条件1或条件2被满足:条件1其中式2B中的X1为Si,式2B中的R
12
既不是氢也不是甲基,和式2A中的T1‑
T8各自不为N,和条件2其中,在式2B中,R
12
为氢,或者R
12
中包括的碳原子的数量为1,R
21

R
23
的至少两个任选地彼此结合以形成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者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多个Z1的至少两个任选地彼此结合以形成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者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多个Z2的至少两个任选地彼此结合以形成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者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R
12
和R
13
任选地彼此结合以形成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者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多个R
14
的至少两个任选地彼此结合以形成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者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Z0、Z1、Z2、Z
29
、Z
30
、和R
11

R
14
的至少两个任选地彼此结合以形成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5‑
C
30
碳环基团或者未被取代或被至少一个R
10a
取代的C1‑
C
30
杂环基团,R
10a
通过参考R
14
的描述理解,式2A和2B中的*和*'各自表示与式1中的M的结合位点,和取代的C1‑
C
60
烷基、取代的C2‑
C
60
烯基、取代的C2‑
C
60
炔基、取代的C1‑
C
60
烷氧基、取代的C1‑
C
60
烷硫基、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取代的C1‑
C
10
杂环烷基、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取代的C2‑
C
10
杂环烯基、取代的C6‑
C
60
芳基、取代的C7‑
C
60
烷基芳基、取代的C7‑
C
60
芳基烷基、取代的C6‑
C
60
芳氧基、取代的C6‑
C
60
芳硫基、取代的C1‑
C
60
杂芳基、取代的C2‑
C
60
烷基杂芳基、取代的C2‑
C
60
杂芳基烷基、取代的C1‑
C
60
杂芳氧基、取代的C1‑
C
60
杂芳硫基、取代的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和取代的单价非芳族稠合杂多环基团的取代基为:氘、

F、

Cl、

Br、

I、

CD3、

CD2H、

CDH2、

CF3、

CF2H、

CFH2、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C1‑
C
60
烷基、C2‑
C
60
烯基、C2‑
C
60
炔基、C1‑
C
60
烷氧基、或C1‑
C
60
烷硫基;各自被如下取代的C1‑
C
60
烷基、C2‑
C
60
烯基、C2‑
C
60
炔基、C1‑
C
60
烷氧基、或C1‑
C
60
烷硫基:氘、

F、

Cl、

Br、

I、

CD3、

CD2H、

CDH2、

CF3、

CF2H、

CFH2、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C3‑
C
10
环烷基、C1‑
C
10
杂环烷基、C3‑
C
10
环烯基、C2‑
C
10
杂环烯基、C6‑
C
60
芳基、C6‑
C
60
芳氧基、C6‑
C
60
芳硫基、C1‑
C
60
杂芳基、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单价非芳族稠合杂多环基团、

N(Q
11
)(Q
12
)、

Si(Q
13
)(Q
14
)(Q
15
)、

Ge(Q
13
)(Q
14
)(Q
15
)、

B(Q
16
)(Q
17
)、

P(=O)(Q
18
)(Q
19
)、

P(Q
18
)(Q
19
)、或其组合;各自未被取代或被如下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C1‑
C
10
杂环烷基、C3‑
C
10
环烯基、C2‑
C
10
杂环烯基、C6‑
C
60
芳基、C6‑
C
60
芳氧基、C6‑
C
60
芳硫基、C1‑
C
60
杂芳基、C1‑
C
60
杂芳氧基、C1‑
C
60
杂芳硫基、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或单价非芳族稠合杂多环基团:氘、

F、

Cl、

Br、

I、

CD3、

CD2H、

CDH2、

CF3、

CF2H、

CFH2、羟基、氰基、硝基、氨基、脒基、肼基、腙基、羧酸基团或其盐、磺酸基团或其盐、磷酸基团或其盐、C1‑
C
60
烷基、C2‑
C
60
烯基、C2‑
C
60
炔基、C1‑
C
60
烷氧基、C1‑
C
60
烷硫基、C3‑
C
10
环烷基、C1‑
C
10
杂环烷基、C3‑
C
10
环烯基、C2‑
C
10
杂环烯基、C6‑
C
60
芳基、C7‑
C
60
烷基芳基、C7‑
C
60
芳基烷基、C6‑
C
60
芳氧基、C6‑
C
60
芳硫基、C1‑
C
60
杂芳基、C2‑
C
60
烷基杂芳基、C2‑
C
60
杂芳基烷基、C1‑
C
60
杂芳氧基、C1‑
C
60
杂芳硫基、单价非芳族稠合多环基团、单价非芳族稠合杂多环基团、

N(Q
21
)(Q
22
)、

Si(Q
23
)(Q
24
)(Q
25
)、

Ge(Q
23
)(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圭荣姜炳俊郭丞燕金象同李芳璘李贞仁崔炳基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