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09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09
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及其应用,属于植物授粉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定居巢包括巢体,巢体内设有若干巢管和用于固定巢管的孔板;所述巢体包括设有底版的圆柱形外桶,外桶上端设有环形沟槽,外桶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孔板的卡位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达到快速收集油茶授粉昆虫,实现大大提高新造油茶林地或结实率低的油茶林地坐果率的目的。或结实率低的油茶林地坐果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授粉
,具体涉及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营建及其在提高油茶林坐果率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油茶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作为浙西南山区的林业主导产业,在推进林农增收致富,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油茶属自交不亲和植物,花粉限制是导致结实率低和“千花一果”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结实结籽对传粉昆虫依赖度高。
[0003]蜜蜂总科(Apoidea)是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传粉类群,且通常传粉效率很高,蜜蜂总科的传粉昆虫是自然界最重要的传粉者。家养蜜蜂作为传粉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的家养蜜蜂品种为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等,但这些家养蜜蜂采集油茶粉蜜后会引发中毒症状,整个种群也会因个体的大量中毒死亡迅速衰弱,甚至灭亡。油茶花蜜中的寡聚糖、棉籽糖、水苏糖、半乳糖和多糖对蜜蜂有毒性。其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较高,两者均可结合成蜜蜂不能消化的半乳糖,是引起蜜蜂中毒的主要成分,同时油茶蜜粉中的生物碱、甙类等也是中毒的主要原因。而且,我国油茶产区多数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地区,花期时气温低,家养蜜蜂大多不出巢活动,使得利用家养蜜蜂为油茶授粉的技术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0004]油茶传粉昆虫种类可涉及5目33科130种,而其中数量最多、传粉效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是膜翅目的油茶地蜂、大分舌蜂、纹地蜂、湖南地蜂等野生蜜蜂,此类蜜蜂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油茶林环境并契合油茶传粉需要的特征。因此,开发一种收集油茶林野生蜜蜂资源的装置并应用到坐果率低的油茶林产地是解决油茶坐果率低的重要途径。目前没有发现该类装置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装置,首先通过该装置高效地收集油茶传粉昆虫资源,然后再将收集到的油茶传粉昆虫资源应用到结实率低的油茶林产地,从而实现提高结实率,提高油茶产量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包括巢体,巢体内设有若干巢管和用于固定巢管的孔板;所述巢体包括设有底版的圆柱形外桶,外桶上端设有环形沟槽,外桶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孔板的卡位圈。
[0007]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管包括圆柱形的管体,管体上端设有向外突起的巢管檐边,所述管体由底版和侧壁构成,侧壁中下部设有透水透气孔。
[0008]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内设有2-4块径向排列的分区隔板;环形沟槽内种植蜜源植物和/或放置授粉昆虫引诱剂。
[0009]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体的外桶侧壁中上部设有通孔。
[0010]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上设有若干个孔径比巢管外径略大的圆孔。
[0011]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管管体的外径为9-20cm,壁厚1-3mm,长度为50-100cm;所述巢体外桶高度为60-120cm,内径为70-80cm。
[0012]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21)孔径为10-21cm。
[0013]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管(3)内填充基质,所述基质为林地土壤和泥炭的混合物,体积配比为林地土壤60%-80%,泥炭20%-40%。
[0014]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蜜源植物为白车轴草、多花木蓝和猪屎豆的组合,或白车轴草、伞房决明、猪屎豆的组合,或紫花苜蓿、胡枝子和猪屎豆的组合。
[0015]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在提高油茶林坐果率上的应用,其应用方法如下:1)选择丰产油茶林地,挖掘洞穴安放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的巢体,并将孔板装配到卡位圈上;2)在巢管内填满基质;3)将巢管放置到孔板的圆孔位置;4)在孔板上方覆盖3-5cm厚的基质;5)待收集到合适数量的蜜蜂资源后,取出其中的部分巢管搬运到新造油茶林地或结实率低的油茶林地,将取出巢管处更换上新的填充有基质的新巢管;6)于新造油茶林地或结实率低的油茶林地挖掘洞穴,将步骤5)中取出的巢管竖直放置在洞穴中,并回填土壤。
[0016]上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由巢体、巢管和孔板三部分组成,巢体外周的环形沟槽内可以种植蜜源植物,也可以放入用于油茶林野生蜜蜂引诱剂,用于吸引授粉昆虫;巢管穿过孔板,巢管内用于填充适合油茶林野生蜜蜂的筑巢基质,成为油茶林野生蜜蜂的定居屋;巢体与巢管之间存在大量空隙,而且巢体和巢管上分布有孔,既保证了水、气的交换,同时又给油茶林野生蜜蜂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让更多蜜蜂资源在此安家。当收集到一定数量的蜜蜂资源后,可以轻松取出若干根巢管,搬运到别的油茶林地,从而实现快捷引入油茶林授粉昆虫,提高油茶林坐果率的目的。在取出巢管后的圆孔中,再插入填充基质的新的巢管,用于下一步收集授粉昆虫,实现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的长期定点,给昆虫营造一个安定的家;而当收集有足够数量的油茶授粉昆虫后,更换新的巢管,给昆虫又提供了新的筑巢空间。如此定期进行巢管的更换,不断应用到需要引入授粉昆虫的油茶林地来提高油茶林坐果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达到快速收集油茶授粉昆虫并便捷地应用,实现大大提高新造油茶林地或结实率低的油茶林地坐果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巢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孔板安放在巢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孔板与巢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巢体;2-孔板;3-巢管;11-外桶;12-沟槽;13-卡位圈;14-隔板;15-通孔;21-圆孔;31-管体;32-巢管檐边;33-透水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收集油茶传粉昆虫的装置——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包括巢体1(见图1、图3),巢体1内设有若干巢管3(图5)和用于固定巢管的圆形孔板2(图4),巢体1主要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下部是设有底版的圆柱形的外桶11,上部为向桶外延伸的环形沟槽12,环形沟槽12由内环、底面和外环围合构成,其中环形沟槽12的内环与外桶11共壁,外桶11与环形沟槽12内环相接处设有用于固定孔板2的卡位圈13,卡位圈位于巢体内侧。本装置在巢体1内还设有巢管3(见图5),包括设有圆形底版的圆柱形管体31(即管体31由底版和侧壁构成),管体31上端设有向外突起的巢管檐边32。使用时,圆形孔板2放置在卡位圈13上方,圆形孔板2的直径略小于内环内径,比卡位圈13的内径长1-2cm较为合适,确保圆形孔板能较稳固地与巢体1内侧的卡位圈13配合(如图2、图6所示)。孔板2上设有若干个孔径比巢管3外径略大的圆孔21,方便巢管3穿过圆孔,巢管檐边32外径大于圆孔21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包括巢体(1),巢体(1)内设有若干巢管(3)和用于固定巢管的孔板(2);所述巢体(1)包括设有底版的圆柱形外桶(11),外桶(11)上端设有环形沟槽(12),外桶(11)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孔板(2)的卡位圈(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管(3)包括圆柱形的管体(31),管体(31)上端设有向外突起的巢管檐边(32),所述管体(31)由底版和侧壁构成,侧壁中下部设有透水透气孔(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沟槽(12)内设有2-4块径向排列的分区隔板(14); 环形沟槽内种植蜜源植物和/或放置授粉昆虫引诱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体的外桶(11)侧壁中上部设有通孔(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2)上设有若干个孔径比巢管(3)外径略大的圆孔(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授粉昆虫定居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巢管(3)管体(31)的外径为9-20cm,壁厚1-3mm,长度为50-100cm;所述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永金李泽建宋艳冬吴国华曾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