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07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按如下步骤进行:A)称取30~80份合成基岩屑、10~50份沥青加入反应器中加热,当温度升至2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钻探固废物处理
,尤其指在钻井岩屑的资源化再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合成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润滑性和储层保护效果,但是合成基钻井液钻屑处理费用高,合成基油回收难度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国内外含油钻屑处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填埋法、固化法、溶剂萃取法、生物法、固液分离法以及热处理方法。
[0003]中国专利CN 104140799A提出了《一种油基钻屑微乳清洗液及其清洗方法》。其中,一种油基钻屑微乳清洗液,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按体积百分比(17-56):(11-18):(10-33):(21-33)混合后,形成三相体系,其中间相为微乳清洗液,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醚醇,优选乙二醇单丁醚或苯氧基丙醇;助表面活性剂为短链醇,优选正丁醇或异丙醇。一种油基钻屑清洗方法,将制备的油基钻屑微乳清洗液与油基钻屑按质量比为(0.5:1)~(3:1)搅拌混合,搅拌时间10~30min,搅拌速度100~450rpm;固液分离,离心速度2000~4500rpm,离心时间5~30min,将从油基钻屑中清洗出的基础油、油基钻屑微乳清洗液和钻屑分离为不同的相。该专利技术利用微乳液体系具有超低表面张力的特点,将微乳液体系引入油基钻屑基础油回收和处理中,与其它油基钻屑处理技术相比,工艺简单,处理后基础油回收率大于80%,清洗后钻屑残油量小于2%,最佳可达0.5%,达到相关环保技术标准,且微乳清洗液还可重复使用,处理成本低。
[0004]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难以真正实现合成基钻井液岩屑的无害化、资源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将固废物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转变成有利用价值的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环保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合成基钻井液岩屑30~80份、沥青10~40份、软化点调节剂10~2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
[0007]其中:所述的岩屑为利用合成基钻井液钻井产生的岩屑。
[0008]所述的沥青为乳化沥青、氧化沥青、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所述的软化点调节剂为碳酸钙。
[0010]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0011]所述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0012]前述的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称取30~80份合成基岩屑、10~50份沥青加入反应器中加热,当温度升至240-280℃时保持温度稳定,将合成基岩屑和沥青熔融混拌均匀;B)熔融过程中加入10~20份软化点调节剂,对软化点进行调节;C)将熔融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在粉体表面均匀喷洒1~10份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搅拌0.8-1.2小时;D)混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在50℃以下烘干,粉碎,即得到钻井液用封堵剂。
[0013]本专利技术的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能够获得以下效果:本专利技术促进了合成基岩屑与沥青的熔融混合,实现了岩屑的沥青化;通过加温脱去岩屑中的水分,加入软化点调节剂,改善了岩屑的软化点。冷却至室温后,经研磨粉碎可得到不同粒度、形状的封堵剂,产品软化点可调,可应用在水基钻井液中,由于沥青颗粒在高温下具有软化变形的特点,有效封堵裂缝和孔隙。该专利技术有效利用合成基钻井液岩屑固废物制备封堵剂,解决了岩屑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等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5]综合实施例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结合性能测试实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1: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合成基钻井液岩屑30份、沥青10份、软化点调节剂10、表面活性剂1份。
[0017]实施例2: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称取30份合成基岩屑、10份沥青加入反应器中加热,当温度升至240℃时保持温度稳定,将岩屑和沥青熔融混拌均匀。熔融过程中加入10份软化点调节剂,对软化点进行调节。将熔融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在粉体表面均匀喷洒1份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1h。混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在50℃下烘干,粉碎,即得到钻井液用封堵剂。
[0018]上述实施例1或2中,所述的岩屑为利用合成基钻井液钻井产生的岩屑,棱角分明,呈不规则形状。岩屑含合成基基础油大约10~30%,含水率0~6%,以及合成基钻井液中的其他成分,如乳化剂、润湿剂等。所述的石油沥青为乳化沥青、氧化沥青、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沥青中的油溶性成分可以与岩屑中的合成基基础油加热熔融混合,促进了岩屑的沥青化。所述的软化点调节剂是碳酸钙,用于提高封堵剂的软化点。碳酸钙经过研磨粉碎后也可以作为钻井液封堵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靠静电作用吸附在岩屑表面,中和岩屑的负电荷,削弱岩屑离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阻止岩屑分散。
[0019]实施例3: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合成基钻井液岩屑80份、沥青40份、软化点调节剂20份、表面活性剂10份。
[0020]实施例4:
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称取55份合成基岩屑、30份沥青加入反应器中加热,当温度升至260℃时保持温度稳定,将岩屑和沥青熔融混拌均匀。熔融过程中加入15份软化点调节剂,对软化点进行调节。将熔融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在粉体表面均匀喷洒3份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1h。混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在50℃下烘干,粉碎,即得到钻井液用封堵剂。
[0021]上述实施例3或4中,所述的岩屑为利用合成基钻井液钻井产生的岩屑,棱角分明,呈不规则形状。岩屑含合成基基础油大约10~30%,含水率0~6%,以及合成基钻井液中的其他成分,如乳化剂、润湿剂等。所述的石油沥青为乳化沥青、氧化沥青、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沥青中的油溶性成分可以与岩屑中的合成基基础油加热熔融混合,促进了岩屑的沥青化。所述的软化点调节剂是碳酸钙,用于提高封堵剂的软化点。碳酸钙经过研磨粉碎后也可以作为钻井液封堵剂。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靠静电作用吸附在岩屑表面,中和岩屑的负电荷,削弱岩屑离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阻止岩屑分散。
[0022]实施例5:合成基钻井液岩屑组分利用蒸馏法测定合成基钻井液岩屑中水分的含量,然后对剩余部分进行索氏抽提,抽提溶剂为三氯甲烷。将抽提后剩余的岩屑等杂质烘干称量,通过减量法可以得到合成基钻井液岩屑中水分、油和固体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合成基钻井液岩屑30~80份、沥青10~40份、软化点调节剂10~20份、表面活性剂1~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屑为利用合成基钻井液钻井产生的岩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为乳化沥青、氧化沥青、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点调节剂为碳酸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基钻井液岩屑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香张海青陈二丁邱春阳刘均一王雪晨李波王承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