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882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该同轴电缆由8根单芯同轴电缆通过1+7正规绞合而成,并由聚酯膜及最外部的外护套将所述8根单芯同轴电缆包住,每一根单芯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是内导体、绝缘层、接地导体、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及内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聚酯膜与外护套之间还设有一层总金属编织屏蔽层。所述总金属编织屏蔽层为镀锡软铜线编织而成,其编织密度大于9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同轴电缆由于增加了总金属编织屏蔽层,因而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而且总外径更小,同时由于其绝缘层采用发泡聚乙烯材料,故其柔软性并没有受到不利影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通讯领域所用的通讯电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性能更为良好的同轴电缆,主要应用于E1信号的传输。表2-电缆SYV75-2-1x8的结构尺寸(单位mm) 表3-电缆SYV75-2-1x8的电气性能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电缆SYV75-2-1x8的总外径较大,为14.3毫米,而通信设备的出线密度却越来越大,在同样满足相关标准中对该类电缆的电气性能、物理机械性能、阻燃性能等要求的条件下,希望电缆的外径越小越好。于是出现了型号为SFYZ75-2-1x8的8芯同轴电缆,该电缆的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可见其结构与附图说明图1中所示的电缆SYV75-2-1x8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内导体5与实心聚乙烯绝缘层8之间增加了一层氟塑料9,相当于有内外两层绝缘层,内绝缘层为氟塑料9,外绝缘层为实心聚乙烯8。电缆SFYZ75-2-1x8所用的主要材料、结构尺寸及电气性能分别如表4、表5和表6所示 表4-电缆SFYZ75-2-1x8所用的主要材料 表5-电缆SFYZ75-2-1x8的结构尺寸(单位mm) 表6-电缆SFYZ75-2-1x8的电气性能 在导体直径均为0.252毫米的情况下,把电缆SYV75-2-1x8与电缆SFYZ75-2-1x8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电缆SFYZ75-2-1x8的衰减常数略大,但总外径却减小了4.5毫米,减小约31%,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出线密度。在早期的进出机柜的E1电缆选型中,经常使用上述两种型号的电缆,但没有任何电磁屏蔽保护措施。但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对电子设备EMC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经常需要选用具有总金属编织屏蔽层的多芯同轴电缆。在现有多芯电缆的基础上加总金属编织屏蔽层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却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其总外径将加大,如SFYZ75-2-1x8加总金属编织屏蔽层后,其型号为SFYZP75-2-1x8,总外径由原来的9.8毫米变为11毫米,降低了设备的出线密度;二是增加总金属编织屏蔽层后,电缆的柔软性变差,给电缆的加工和安装带来很大的不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构造一种同轴电缆,由8根单芯同轴电缆通过1+7正规绞合而成,并由聚酯膜及最外部的外护套将所述8根单芯同轴电缆包住,每一根单芯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是内导体、绝缘层、接地导体、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及内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聚酯膜与外护套之间还设有一层总金属编织屏蔽层。在本技术所述的同轴电缆中,所述绝缘层为低介质损耗的发泡聚乙烯,其外径为1.2±0.05mm,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Km。在本技术所述的同轴电缆中,所述总金属编织屏蔽层为镀锡软铜线编织而成,其编织密度大于90%,其规格为24×11×0.12,表示其中有24锭编织镀锡软铜线,每一锭有11根铜线,每根铜线的外径为0.12mm。在本技术所述的同轴电缆中,所述内导体和接地导体都是单股裸铜线,其直径同为0.252±0.005mm;所述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4)为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其编织密度大于90%,规格为16×6×0.08,表示其中有16锭编织铜线,每一锭有6根铜线,每根铜线的外径为0.08mm;所述单芯同轴电缆的内护套为阻燃聚氯乙烯,其外径为2.2±0.1mm。在本技术所述的同轴电缆中,所述外护套为阻燃聚氯乙烯,其外径9.6±0.2mm。本技术的同轴电缆中,由于增加了一个总金属编织屏蔽层,使之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而且总外径更小,同时由于其绝缘层采用发泡聚乙烯材料,材质比实心聚乙烯柔软,故增加总金属编织屏蔽层后其柔软性并没有受到不利影响,整体柔软性更佳。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虽然业界一直在追求通信电缆的高出线密度,追求电缆优良的EMC性能,但一直未开发出本技术中这种有具总金属编织屏蔽层、并且绝缘层采用发泡聚乙烯、总外径小至9.6毫米的8芯同轴电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单芯电缆可命名为SYFVZ75-1-1,其截面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内导体5为单股裸铜线,其直径为0.252±0.005mm;绝缘层10为低介质损耗的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外径为1.2±0.05mm,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Km;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4为软圆铜线编织而成,其编织密度大于90%,规格为16×6×0.08,表示编织铜线有16锭,每一锭有6根铜线,每根铜线的外径为0.08mm;在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4与绝缘层10之间是一条接地导体2,该接地导体也是单股裸铜线,其直径为0.252±0.05mm;单芯电缆的最外部为阻燃聚氯乙烯制成的内护套3,该内护套3的外径为2.2±0.1mm。本技术实施例中的8芯同轴电缆的截面结构如图3所示,可将其命名为SYFVZP75-1-1x8,其中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为镀锡软铜线,其编织密度大于90%,规格为24×11×0.12,表示其中编织铜线有24锭,每一锭有11根铜线,每根铜线的外径为0.12mm;电缆的最外护套1为阻燃聚氯乙烯,总外径9.6±0.2mm。为了便于比较,现列出本技术电缆SYFVZP75-2-1x8所使用的材料、结构尺寸和电气性能,分别如表7、表8和表9所示。表7-电缆SYFVZP75-1-1x8所用的主要材料 表8-电缆SYFVZP75-1-1x88所用的主要材料(单位mm) 表9-电缆SYFVZP75-1-1x8的电气性能 将型号为SYV75-2-1x8、SFYZ75-2-1x8、SYFVZP75-2-1x8的三种电缆的各种性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1、SYV75-2-1x8、SFYZ75-2-1x8两种电缆没有总金属编织屏蔽层,而本技术有一层密度大于90%的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不仅大大提高了电缆在传输过程中的屏蔽效率,还可以有效解决电缆出机柜时EMC不良问题。2、本技术虽然增加了总金属编织屏蔽层,但总外径并没有增大,与电缆SYV75-2-1x8相比,大大减小,与电缆SFYZ75-2-1x8相比,也略有减小,提高了单位面积中电缆的出线密度。3、本技术的绝缘层10采用发泡聚乙烯,材质比前两种电缆中绝缘层8的实心聚乙烯柔软,对提高电缆的柔软性贡献很大,故本技术增加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后其柔软性并没有受到不利影响,反而得到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由8根单芯同轴电缆通过1+7正规绞合而成,并由薄膜(7)及最外部的外护套(1)将所述8根单芯同轴电缆包住,每一根单芯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是内导体(5)、绝缘层(10)、接地导体(2)、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4)及内护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0)为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薄膜(7)与外护套(1)之间还设有一层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电缆,由8根单芯同轴电缆通过1+7正规绞合而成,并由薄膜(7)及最外部的外护套(1)将所述8根单芯同轴电缆包住,每一根单芯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是内导体(5)、绝缘层(10)、接地导体(2)、单芯金属编织屏蔽层(4)及内护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0)为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薄膜(7)与外护套(1)之间还设有一层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10)为低介质损耗的发泡聚乙烯,其外径为1.2±0.05mm,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K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为镀锡软铜线编织而成,其编织密度大于9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金属编织屏蔽层(11)的规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修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