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供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080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供氢系统,包括一组并排设置的瓶组总成,每个瓶组总成包括瓶组集成框架和设在瓶组集成框架内并排设置的一组氢瓶,每个瓶组总成的瓶组集成框架上均设有吊环,不同瓶组总成之间的管路通过瓶组间连接管路相连,所有氢瓶的放空口相连集成设置。采用集成框架设计,同样储氢量的车载供氢系统可实现减重20.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供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供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氢能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以其使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较好应用研究,与传统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突显出诸多优势。
[0003]车载供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部件,为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燃料供应。通常车载供氢系统包括燃料加注模块、储氢模块、供氢模块以及电控模块四个部分,其中燃料加注模块包括加氢面板、加氢口压力表、单向阀、过滤器、无缝钢管、直通和三通卡套等组件;储氢模块包括集成瓶阀、III型氢瓶、尾堵、PRD放空管路、高压传感器、高压管路、放空针阀、阻火器,以及氢瓶固定卡箍等;供氢模块包括减压阀、安全阀、过滤器、球阀和软管等;电控模块包括控制单元、线束、氢浓度传感器等。对于燃料电池客车而言,为保障不低于300km续航,通常需要在车顶布置不少于6个氢瓶的车载供氢系统,总质量750kg左右,造成整车质心上移;另,管路设计复杂,不便于安置布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供氢系统,以达到降低重量和成本的目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该车载供氢系统,包括一组并排设置的瓶组总成,每个瓶组总成包括瓶组集成框架和设在瓶组集成框架内并排设置的一组氢瓶,每个瓶组总成的瓶组集成框架上均设有吊环,不同瓶组总成之间的管路通过瓶组间连接管路相连,所有氢瓶的放空口相连集成设置。
[0007]进一步的或优选的:
[0008]所述瓶组集成框架为方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设有集成瓶阀、高压管路、瓶口端PRD管路、氢浓度传感器、瓶尾端PRD管路、氢瓶卡箍以及氢瓶安装底座。
[0009]所述氢瓶的瓶口端安装有集成瓶阀,瓶尾端安装有尾堵,一组氢瓶间通过集成瓶阀、高压管路、瓶口端PRD管路、尾堵和瓶尾端PRD管路进行连接。
[0010]所述瓶组总成内的管路通过一组固定夹进行固定支撑,固定支撑点间距≤1m。
[0011]所述集成瓶阀中集成有温度传感器、TPRD、高压电磁阀、溢流阀,同时预留有加氢/供氢管路接口和PRD放空接口。
[0012]所述尾堵集成有TPRD,同时预留有PRD放空接口。
[0013]所述氢瓶通过氢瓶卡箍和氢瓶安装底座固定于对应的瓶组总成内。
[0014]所述瓶组集成框架的一侧设有加氢管路、集成减压阀、供氢管路、电控单元、氢浓度传感器、放空针阀、手动放空口以及手动放空管。
[0015]所述集成减压阀集成有安全阀和低压电磁阀,低压电磁阀起到开启/切断燃料供应的作用。
[0016]所述氢瓶的瓶口端的PRD管路与手动放空管通过一个三通连接,集成为一个瓶口端PRD及手动放空口。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该车载供氢系统结构设计合理,采用铝合金、GFRP或CFRP材料进行集成框架设计,同样储氢量的车载供氢系统可实现减重20.7%

34.2%,储氢质量比提高25.2%

50%,降低了成本;优化减压阀安装位置,缩短高压管路和供氢管路布置长度;PRD放空口与针阀放空口集成设计,车载供氢系统放空口数量减至两个;为便于运输、安装,将车载供氢系统分为两个分总成设计,并在两个分总成中间靠近集成瓶阀一端设置一个氢浓度传感器,在减压阀上方设置一个氢浓度传感器,提高系统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车载供氢系统原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车载供氢系统等轴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车载供氢系统左视图。
[0023]图4为技术车载供氢系统底视图。
[0024]图5为技术车载供氢系统正视图。
[0025]图中:
[0026]1‑
车载供氢系统、2

三瓶组总成、201

三瓶组集成框架竖梁、202

三瓶组集成框架上横梁、202'

三瓶组集成框架下横梁、203

三瓶组集成框架纵梁、203'

三瓶组集成框架下纵梁、204

三瓶组集成框架支撑梁、205

三瓶组集成框架安装支架、206

三瓶组总成吊环、3

四瓶组总成、301

四瓶组集成框架竖梁、302

四瓶组集成框架上横梁、302'

四瓶组集成框架下横梁、303

四瓶组集成框架上纵梁、303'

四瓶组集成框架下纵梁、304

安装面板、305

四瓶组集成框架支撑梁、306

四瓶组集成框架安装支架、307

四瓶组总成吊环、4

氢瓶、5

加氢管路、6

集成瓶阀、7

高压管路、701

瓶组间高压连接管路、8

瓶口端PRD管路、801

瓶组间瓶口端PRD连接管路、9

集成减压阀、10

供氢管路、11

电控单元、12

氢浓度传感器、13

放空针阀、14

氢瓶尾端PRD管路、1401

瓶组间尾端PRD连接管路、15

瓶口端PRD及手动放空口、16

瓶尾PRD放空口、17

氢瓶卡箍、18

氢瓶安装底座、19

尾堵、20

固定夹、21

中压压力传感器、22

低压电磁阀、23

高压压力传感器、24

手动放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该车载供氢系统,包括一组并排设置的瓶组总成,每个瓶组总成包括瓶组集成框架和设在瓶组集成框架内并排设置的一组氢瓶,每个瓶组总成的瓶组集成框架上均设有吊环,不同瓶组总成之间的管路通过瓶组间连接管路相连,所有氢瓶的放空口相连集成设置。
[0029]优选的,车载供氢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三瓶组总成和四瓶组总成,三瓶组总成和四瓶组总成之间的高压管路通过瓶组间高压连接管路连接,瓶口端PRD管路通过瓶尾端PRD
管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并排设置的瓶组总成,每个瓶组总成包括瓶组集成框架和设在瓶组集成框架内并排设置的一组氢瓶,每个瓶组总成的瓶组集成框架上均设有吊环,不同瓶组总成之间的管路通过瓶组间连接管路相连,所有氢瓶的放空口相连集成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组集成框架为方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内设有集成瓶阀、高压管路、瓶口端PRD管路、氢浓度传感器、瓶尾端PRD管路、氢瓶卡箍以及氢瓶安装底座。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瓶的瓶口端安装有集成瓶阀,瓶尾端安装有尾堵,一组氢瓶间通过集成瓶阀、高压管路、瓶口端PRD管路、尾堵和瓶尾端PRD管路进行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组总成内的管路通过一组固定夹进行固定支撑,固定支撑点间距≤1m。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车载供氢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华邓高明潘立升李可可袁中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