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79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所述气仓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单向进气阀,且第一单向进气阀进气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机构。其有益效果是,通过止血垫的设置,可以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出血后,血液流入压迫装置与皮肤之间,影响该装置压迫止血的效果,通过穿刺孔的设置可以在穿刺点做到包裹式的压迫止血效果,防止穿刺点出血,通过第一气带和第二气带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均匀的压迫病人穿刺部位,不会勒伤病人,同时可以稳定的达到压迫止血效果,不会发生偏移,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气带与第二气带之间空间的大小,使得该装置适用于各种部位。使得该装置适用于各种部位。使得该装置适用于各种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周血管指的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胸腹的主动脉和颅内动脉以外的所有血管,主要包括内脏和肢体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穿刺途径对除颅内血管和心脏冠状血管以外的其他血管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经血管途径对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而现有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较为简单,不能在穿刺点做到包裹式的压迫止血效果,很容易在穿刺点出血,同时有些压迫装置由于受力不均匀,使病人感到不适,甚至勒伤病人,并且此类压迫装置容易发生脱落、偏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其解决了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包括气仓和充气机构,所述气仓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单向进气阀,且第一单向进气阀进气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气仓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放气阀,所述气仓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一气带,且气仓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气带,所述第一气带与第二气带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手握充气球和第二单向进气阀,所述充气管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单向进气阀进气端的外表面,且充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手握充气球,所述手握充气球的左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单向进气阀。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气带远离气仓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气带接近气仓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且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可以粘连。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仓内开设有穿刺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止血垫,且止血垫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通过止血垫的设置,可以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出血后,血液流入压迫装置与皮肤之间,影响该装置压迫止血的效果,通过穿刺孔的设置可以在穿刺点做到包裹式的压迫止血效果,防止穿刺点出血,通过第一气带和第二气带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均匀的压迫病人穿刺部位,不会勒伤病人,同时可以稳定的达到压迫止血效果,不会发生偏移,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气带与第二气带之间空间的大小,使得该装置适用
于各种部位。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充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气仓;2、第一单向进气阀;3、放气阀;4、第一气带;5、第二气带;6、充气机构;7、穿刺孔;8、第一魔术贴;9、第二魔术贴;10、止血垫;11、充气管;12、手握充气球;13、第二单向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包括气仓1和充气机构6,所述气仓1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单向进气阀2,且第一单向进气阀2进气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机构6,所述气仓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放气阀3,所述气仓1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一气带4,且气仓1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气带5,所述第一气带4与第二气带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通过第一气带4与第二气带5的设置可以均匀的压迫病人穿刺部位,不会勒伤病人,同时可以稳定的达到压迫止血效果,不会发生偏移,通过防滑纹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气带4和第二气带5与患者皮肤的摩擦力,避免此压迫装置发生偏移。
[0019]具体的,所述充气机构6包括充气管11、手握充气球12和第二单向进气阀13,所述充气管11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单向进气阀2进气端的外表面,且充气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手握充气球12,所述手握充气球12的左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单向进气阀13,通过可以拆卸式充气机构6的设置,方便医生操作,同时避免病人因不小心碰触手握充气球12,而改变气压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压迫效果的稳定性。
[0020]具体的,所述第一气带4远离气仓1一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8,所述第二气带5接近气仓1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9,且第一魔术贴8与第二魔术贴9可以粘连,通过第一魔术贴8和第二魔术贴9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气带4与第二气带5之间空间的大小,使得该装置适用于各种部位。
[0021]具体的,所述气仓1内开设有穿刺孔7,可以在穿刺点做到包裹式的压迫止血效果,防止穿刺点出血的情况。
[0022]具体的,所述气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止血垫10,且止血垫10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通过止血垫10的设置,可以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出血后,血液流入压迫装置与皮肤之间,
影响该装置压迫止血的效果,通过防滑纹的设置,可以增加该装置与患者皮肤的摩擦力,避免此压迫装置发生偏移。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4]在使用该装置时,将病人的穿刺点放置穿刺孔7内,将第一气带4和第二气带5缠绕病人穿刺部位,并贴紧第一魔术贴8和第二魔术贴9,关闭放气阀3,将充气机构6安装在第一单向进气阀2的进气端,通过用手挤压手握充气球12,将第一气带4和第二气带5内气压加压至合适气压后,卸下充气机构6,取下该装置时,将放气阀3打开后,分离第一魔术贴8和第二魔术贴9。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包括气仓(1)和充气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仓(1)的正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单向进气阀(2),且第一单向进气阀(2)进气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机构(6),所述气仓(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放气阀(3),所述气仓(1)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一气带(4),且气仓(1)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气带(5),所述第一气带(4)与第二气带(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用穿刺点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6)包括充气管(11)、手握充气球(12)和第二单向进气阀(13),所述充气管(11)的一端套接在第一单向进气阀(2)进气端的外表面,且充气管(11)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