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钢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55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包括面板、斜撑和斜梁,斜撑的底部设有张开成直角的叉状支腿,支腿和斜撑之间设有加强杆,加强杆与支腿的上部水平分叉相接;面板与电梯井相离的三侧设有上翻的翻板,翻板的内沿与面板间转动连接。该种电梯井钢平台,通过在斜撑和支腿之间设置加强杆,以增强斜撑和支腿之间的机械强度,避免作为主要承重部位的支腿与斜撑之间发生断裂或弯折的现象;将翻板的位置从面板的边缘位置内移,使翻板不会向下翻转至面板下方,避免电梯井平台因翻板过度翻转而卡接在电梯井内无法移动;通过在翻板与面板之间设置顶杆,可以有效避免电梯井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因翻板位置不固定而发生晃动。板位置不固定而发生晃动。板位置不固定而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钢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钢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防止层间错台,会在外墙、电梯井层间处设置K板,K板高度300mm,侧胁厚度65mm,并伸出楼面50mm,在上一层铝模板安装时,K板是不拆除的,而以往无K板施工时,电梯井平台每边离墙50mm即可提升,而K板的安装缩小了电梯井于层间处的平面尺寸,造成电梯井平台上移时会被K板卡住,不能通过传统吊装的方法进行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平台尺寸的电梯井钢平台。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包括面板、斜撑和斜梁,所述面板设置于斜撑和斜梁的顶部,所述斜撑呈倾斜状架设于楼层地面和电梯井内壁之间,所述斜梁设置于面板和斜撑之间,与面板和斜撑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0006]所述斜撑的底部设有张开成直角的叉状支腿,所述支腿和斜撑之间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支腿的上部水平分叉相接;
[0007]所述面板与电梯井相离的三侧设有上翻的翻板,位于面板两侧的为侧翻板,位于面板与电梯井内壁相接端的相对侧的为端翻板,所述翻板的内沿与面板间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斜撑的底部切割成水平面,所述支腿的上部水平分叉顶面与斜撑底部水平面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翻板的端部向端翻板的外沿所在侧延伸,所述侧翻板于端翻板所在侧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端翻板的宽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翻板与面板的相接位置与面板的边沿位置相离。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能够与所述翻板和面板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翻板上翻;
[0012]所述顶杆与设置于翻板的可旋转定位轴铰接,所述顶杆的端部抵接于面板顶面所设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若干平行于翻板旋转的阶梯状挡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底部设有框架,所述框架为网格状框架。
[0014]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斜撑和斜梁的顶部抵接于所述支架。
[0015]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与斜梁之间、斜撑与面板之间、斜梁与面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16]进一步地,组成所述斜撑的两根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一中位连杆,组成所述斜梁的两根支撑杆之间设有若干第二中位连杆。
[0017]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四角处均设有吊环。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该电梯井钢平台,通过在斜撑和支腿之间设置加强杆,以增强斜撑和支腿之间的机械强度,避免作为主要承重部位的支腿与斜撑之间发生断裂或弯折的现象。
[0020](2)该电梯井钢平台,将翻板的位置从面板的边缘位置内移,使翻板不会向下翻转至面板下方,避免电梯井平台因翻板过度翻转而卡接在电梯井内无法移动。
[0021](3)该电梯井钢平台,通过在翻板与面板之间设置顶杆,可以有效避免电梯井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因翻板位置不固定而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顶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斜撑;11

支腿;12

加强杆;13

第一中位连杆;14

第一支撑板;2

斜梁;21

第二中位连杆;3

支架;31

第二支撑板;4

框架;5

面板;6

侧翻板;7

端翻板;81

顶杆;811

定位轴;82

定位板;9

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4]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包括面板5、斜撑1和斜梁2,其中,面板5设置于斜撑1和斜梁2的顶部,斜撑1呈倾斜状架设于楼层地面和电梯井内壁之间,斜梁2设置于面板5和斜撑1之间,与面板5和斜撑1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0035]为了提高钢平台的机械强度,该面板5所用材质为波纹钢板,且面板5的底部焊接有由方钢焊成的网格状框架4,框架4的底部焊接有由槽钢焊成的矩形支架3,斜撑1和斜梁2的顶部抵接于该支架3,保证面板5的承重强度;
[0036]斜撑1和斜梁2则均由两根支撑杆构成,该支撑杆由槽钢制成,且组成斜撑1的两根支撑杆之间设有三根第一中位连杆13,分别位于斜撑1的上下两端以及邻近与斜梁2连接处的位置,组成斜梁2的两根支撑杆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二中位连杆21,以保证二者的支撑力;
[0037]为了方便对钢平台进行提升,面板5的四角处均设有吊环9,该吊环9固定焊接与支架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包括面板(5)、斜撑(1)和斜梁(2),所述面板(5)设置于斜撑(1)和斜梁(2)的顶部,所述斜撑(1)呈倾斜状架设于楼层地面和电梯井内壁之间,所述斜梁(2)设置于面板(5)和斜撑(1)之间,与面板(5)和斜撑(1)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的底部设有张开成直角的叉状支腿(11),所述支腿(11)和斜撑(1)之间设有加强杆(12),所述加强杆(12)与支腿(11)的上部水平分叉相接;所述面板(5)与电梯井相离的三侧设有上翻的翻板,位于面板(5)两侧的为侧翻板(6),位于面板(5)与电梯井内壁相接端的相对侧的为端翻板(7),所述翻板的内沿与面板(5)间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1)的底部切割成水平面,所述支腿(11)的上部水平分叉顶面与斜撑(1)底部水平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板(6)的端部向端翻板(7)的外沿所在侧延伸,所述侧翻板(6)于端翻板(7)所在侧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端翻板(7)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与面板(5)的相接位置与面板(5)的边沿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世林张洪兵郭建飞董国强张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