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部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19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部上药装置,包括耳腔套(1),所述耳腔套(1)包括限位贴布(11),在所述限位凸块(11)的一侧设有水平伸出的导向管(12),在所述导向管(12)内插设有伸入耳腔的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一侧设有条形开口,该连接管(21)的伸入端端面上设有一段水平伸出的刮板(22);在所述连接管(21)内穿设有引药管(31),所述引药管(31)的一端伸入耳腔中,该引药管(31)的伸入端设有出药孔(3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耳腔套保护外耳道的外部,设置引药管上药,并利用连接管上的刮板抹匀上药,全程保证上药位置的准确性以及上药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操作便捷。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部上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耳部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给患者的耳部上药,尤其是软膏一类的药物,一般先把药膏吸入空针中,然后推挤针筒把药上到外耳道,在此过程中,由于是手持操作,手部的抖动会使空针的针尖位置容易刺伤外耳道粘膜,会引发患者的不适,甚至造成其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操作,又能保证上药安全的耳部上药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耳部上药装置,包括耳腔套,所述耳腔套包括限位贴布,在所述限位贴布的一侧设有水平伸出的导向管,在所述导向管内插设有伸入耳腔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有条形开口,该连接管的伸入端端面上设有一段水平伸出的刮板;在所述连接管内穿设有引药管,所述引药管的一端伸入耳腔中,该引药管的伸入端设有出药孔。
[000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限位贴布与耳廓的内侧壁贴合,并对导向管伸入外耳道的深度限位,再把引药管的一端套接上注射器,另一端设有出药孔,并经由耳腔套上的导向管伸入外耳道中,操作者带上额镜,利用传入导向管内的反射光线观察出药孔是否伸入到上药位置,待移动到位时,利用注射器的挤压,把药上到患处,尤其是药膏一类的,在上完药后,连接管一侧设置有条形开口,引药管由该条形开口移入连接管内,即连接管套接在引药管的外侧,并伸入导向套中,同时取出引药管,再利用刮板把药抹匀在患处,最后取出连接管,把耳腔套取下即可,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减少了上药部件与外耳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外耳道受损的几率。
[0007]为了适用于各类耳廓的形状,作为优选,在所述限位贴布上设有粘剂,使限位贴布粘附在耳廓的内侧,以便限位导向套的伸入深度。
[0008]为了简化结构,且避免器件突出部对外耳道的损伤,作为优选,所述刮板的外侧壁为圆弧形,并与连接管的外侧壁齐平;该刮板的伸出端端面为圆角结构。
[0009]为了保证患处上药的准确性,作为优选,在所述引药管的伸入端连通套接有分药管,在所述分药管的一侧沿轴向设有至少两个出药孔。
[0010]为了进一步避免外耳道损伤,作为优选,所述引药管伸入耳腔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耳腔套保护外耳道的外部,设置引药管上药,并利用连接管上的刮板抹匀上药,全程保证上药位置的准确性以及上药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由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耳腔套1,所述耳腔套1包括限位贴布11,在所述限位贴布11的一侧设有水平伸出的导向管12,在该限位贴布11上设有粘剂,使限位贴布11粘附在耳廓的内侧,以便限位导向套12的伸入深度。
[0016]在所述导向管12内插设有伸入耳腔的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一侧设有条形开口,该连接管21的伸入端端面上设有一段水平伸出的刮板22,所述刮板22的外侧壁为圆弧形,并与连接管21的外侧壁齐平;该刮板的伸出端端面为圆角结构。
[0017]在所述连接管21内穿设有引药管31,所述引药管31的一端伸入耳腔中,该引药管31的伸入端连通套接有分药管33,所述引药管33伸入耳腔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在所述分药管33的一侧沿轴向设有至少两个出药孔32。
[0018]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19]由图1到图2所示,设置带粘剂的限位贴布11与耳廓的内侧壁贴合粘附,并对导向管12伸入外耳道的深度限位,再把引药管31的一端套接上注射器(未标示),另一端设有带出药孔32的分药管33,并经由耳腔套上的导向管12伸入外耳道中,操作者带上额镜,利用传入导向管12内的反射光线观察出药孔32是否伸入到上药位置。
[0020]待出药孔32移动到位时,利用注射器的挤压,把药上到患处,尤其是药膏一类的,在上完药后,连接管21一侧设置有条形开口,引药管31由该条形开口移入连接管21内,即连接管21套接在引药管31的外侧,并伸入导向套12中,同时,向外取出引药管31,再利用刮板22把药抹匀在患处,最后取出连接管21,剥离限位贴布11,把耳腔套1取下即可;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减少了上药部件与外耳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外耳道受损的几率。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主要适用于外耳道深处的上药操作,根据成人和儿童的个体差异,外耳道深度和直径不同,使用时应采用适配长度和直径的导向套12;分药管33是套接在引药管31上的,便于取下分药管33单独清洗和消毒,引药管31亦如此。
[0022]本技术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002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耳腔套(1),所述耳腔套(1)包括限位贴布(11),在所述限位贴布(11)的一侧设有水平伸出的导向管(12),在所述导向管(12)内插设有伸入耳腔的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的一侧设有条形开口,该连接管(21)的伸入端端面上设有一段水平伸出的刮板(22);在所述连接管(21)内穿设有引药管(31),所述引药管(31)的一端伸入耳腔中,该引药管(31)的伸入端设有出药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部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贴布(1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李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