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990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座椅调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体、驱动电机、调速机构以及输出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布置在齿轮箱体外部且输出轴延伸至齿轮箱体箱体内;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双向逆止器。该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可作为飞机座椅调节装置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提高了装置安装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通过双向逆止器实现机械锁止,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性和可靠性。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调节
,具体为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按照使用的分类:飞机航空座椅、火车座椅、儿童安全座椅机场座椅,汽车座椅,公交座椅,家庭座椅,餐厅座椅,儿童安全座椅,休闲座椅等。按照材料分类:铝合金座椅,不锈钢座椅,铁制座椅,木制座椅,以及其他材料座椅等。
[0003]例如航空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适配驾驶员体态和坐姿,不仅需要通过升降装置将座椅调整对应高度,还需要调节水平方向的调节装置调整航空座椅左右以及前后位置,从而提升舒适性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飞机驾驶员航空座椅不仅关系到驾驶舒适性,同时也要在乘坐安全上提供一定的保障,特别是飞机降落着地瞬间,如保护不当会因受到巨大冲击造成驾驶员身体损伤。
[0004]目前飞机采用的调节装置一般采用电磁刹车的方式进行制动,该制动方式的可靠性相对较低,安装所需空间也会过多,导致空间利用率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来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解决上述目前调节装置可靠性相对较差,空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体、驱动电机、调速机构以及输出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布置在齿轮箱体外部且输出轴延伸至齿轮箱体内;所述调速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双向逆止器;所述输出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以及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延伸至齿轮箱体外且两端均设置有输出齿轮。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1)、该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可作为座椅调节装置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提高了装置安装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
[0009]2)、该座椅调节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传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在第二传动轴的传动下带动输出齿轮转动,实现对座椅调节时稳定传动,有效控制座椅调节精度。
[0010]3)、该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在飞机起飞或者降落的过程中承受巨大冲击时,通过双向逆止器实现机械锁止,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齿轮箱体内还设置有旋转式电位计,所述旋转式电位计的输出端设置有检测齿轮;所述检测齿轮与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三传动齿轮相啮合。
[0013]进一步,所述双向逆止器包括逆止器壳体;所述逆止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逆止器拨叉以及用于连接齿轮驱动组件的逆止器星轮,所述逆止器拨叉与逆止器星轮相互配合且之前形成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契形槽;每个所述契形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滚柱;每个所述滚柱均与一个设置在逆止器壳体内的弹性支撑件相连。
[0014]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顶杆,所述弹簧顶杆的一端与滚柱相连、另一端与开设在逆止器星轮上的固定孔相配合。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齿轮、离合星轮以及离合拨叉;所述齿轮套设于第一传动轴外且与第一传动齿轮驱动连接;所述离合星轮与齿轮相啮合且可沿齿轮外壁轴向自由滑动,所述离合星轮外部安装有调节环;所述齿轮的外部还套设有用于支撑第一传动轴和调节环的复位弹簧;所述离合拨叉与双向逆止器输出端相连且与离合星轮相配合;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与调节环相连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带动调节环移动以控制离合星轮与离合拨叉开闭。
[0016]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离合星轮截面方向布置且两端延伸至齿轮箱体外部的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安装有与调节环抵接的拨架,所述拨架可随调节轴转动以带动调节环移动;所述调节轴外端还安装有调节旋钮。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与齿轮箱体内壁相接触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还设有与齿轮箱体内壁相接触的第二轴承。
[0018]进一步,还包括电机驱动器以及与电机驱动器相连的电源控制输入接头;所述电机驱动器与驱动电机的控制端相连。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增加旋转式电位计,能有效检测驱动电机转动过程中第三传动齿轮旋转角度以精确反馈座椅调节过程的幅度,从而精准控制调节位置。
[0021]2)、通过增加离合机构,以控制整个调节装置的精准启停,能实现驱动电机运转过程中通过控制控制离合星轮与离合拨叉开闭,从而精确控制第一传动齿轮运转,整个系统出现异常时能通过中止传动以壁面损耗内部其他元件,提升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驱动电机、调速机构以及输出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离合机构和双向逆止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离合机构的爆炸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双向逆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8]1、齿轮箱体,2、驱动电机,3、调速机构,31、第一传动轴,32、第一传动齿轮,33、第三传动齿轮,4、输出机构,41、第二传动轴,42、第二传动齿轮,43、输出齿轮,5、双向逆止器,51、逆止器壳体,52、逆止器拨叉,53、逆止器星轮,53a、固定孔,54、契形槽,55、滚柱,56、弹性支撑件,6、旋转式电位计,61、检测齿轮,71、齿轮,72、离合星轮, 73、离合拨叉,74、调节环,75、复位弹簧,76、调节轴,77、拨架,8、电机驱动器,8a、电源控制输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适配驾驶员体态和坐姿,不仅需要通过升降装置将座椅调整对应高度,还需要调节水平方向的调节装置调整座椅左右以及前后位置,从而提升舒适性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飞机驾驶员座椅不仅关系到驾驶舒适性,同时也要在乘坐安全上提供一定的保障,特别是飞机降落着地瞬间,如保护不当会因受到巨大冲击造成驾驶员身体损伤。
[0031]目前飞机采用的升降装置一般采用电磁刹车的方式进行制动,该制动方式的可靠性相对较低,装置占用空间也会过多;在同样的制动条件下,双向逆止器的制动可靠性会高于电磁刹车,占用空间也会小于电磁刹车,另外采用双向逆止器进行制动也能减少对电磁刹车的控制电路,对系统的可靠性有相应的提高。例如在飞机降落瞬间整个座椅在200kg的负荷下受到加速度的冲击式,很容易导致调节装置反向移动,导致整个座椅瞬间出现偏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体(1)、驱动电机(2)、调速机构(3)以及输出机构(4);所述驱动电机(2)布置在齿轮箱体(1)外部且输出轴延伸至齿轮箱体(1)内;所述调速机构(3)包括第一传动轴(31)以及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1)上的第一传动齿轮(32),所述第一传动轴(31)的一端设置有与驱动电机(2)输出轴相连的双向逆止器(5);所述输出机构(4)包括第二传动轴(41)以及设置在第二传动轴(41)上第二传动齿轮(4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2)与第一传动齿轮(32)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41)的两端均延伸至齿轮箱体(1)外且两端均设置有输出齿轮(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体(1)内还设置有旋转式电位计(6),所述旋转式电位计(6)的输出端设置有检测齿轮(61);所述检测齿轮(61)与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1)上的第三传动齿轮(33)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逆止器(5)包括逆止器壳体(51);所述逆止器壳体(51)内设置有用于连接驱动电机(2)的逆止器拨叉(52)以及用于连接齿轮驱动组件的逆止器星轮(53),所述逆止器拨叉(52)与逆止器星轮(53)相互配合且之前形成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契形槽(54);每个所述契形槽(54)内均设置有一个滚柱(55);每个所述滚柱(55)均与一个设置在逆止器壳体(51)内的弹性支撑件(56)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调节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56)为弹簧顶杆,所述弹簧顶杆的一端与滚柱(55)相连、另一端与开设在逆止器星轮(53)上的固定孔(53a)相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龙伍晓山刘娟肖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