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38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隔震设备防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该支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隔震垫和防护结构。隔震垫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隔震垫的尾端设置有下封板。上封板与上安装座相连。下封板与下安装座相连。隔震垫内具有铅芯。铅芯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铅芯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第一柔性层包覆在隔震垫的外壁上。第二柔性层位于第一柔性层的外侧。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之间具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隔层。隔层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隔层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该支座提高了隔震层的防火等级,降低了高温对橡胶垫的影响,进而提升了建筑结构隔震层的耐火性能。进而提升了建筑结构隔震层的耐火性能。进而提升了建筑结构隔震层的耐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隔震设备防火
,具体涉及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具有较好抗震能力的建筑,通常在建造之初就设计有隔震层。通过隔震层中的隔震支座吸收地震波的冲击能量,进而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的冲击,从而达到减小建筑结构形变的目的,限制冲击能量进一步向建筑的上部结构传递,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例如,上述隔震支座在医院、博物馆、中小学校舍以及生命线工程的建筑中,为确保这些建筑的安全使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但是,隔震支座通常是利用橡胶垫的力学性能来吸收地震波的冲击能量。在发生大的地质灾害时,往往伴随着火灾的发生。由于橡胶垫中的有机材料在遇热后,其力学性能会大幅下降。进而导致隔震支座不但难以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而且难以承受整体建筑结构的纵向载荷,从而为建筑结构带来进一步的安全隐患。
[0004]综上所述,在构造建筑结构的隔震层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隔震支座,用以提高隔震层的防火等级,降低高温对橡胶垫的影响,进而提升建筑结构隔震层的耐火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构造建筑结构的隔震层的过程中,提供一种隔震支座,用以提高隔震层的防火等级,降低高温对橡胶垫的影响,进而提升建筑结构隔震层的耐火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隔震垫和防护结构;
[0007]所述隔震垫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所述隔震垫的尾端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与上安装座相连,所述下封板与下安装座相连,所述隔震垫内具有铅芯,所述铅芯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所述铅芯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
[0008]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包覆在隔震垫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柔性层位于第一柔性层的外侧,所述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所述隔层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
[0009]作为优选,上安装座包括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上预埋板的首端设置有锚筋,上连接板与上封板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上安装座与既有建筑的上层结构或者新建筑的上层结构相连,进一步提升了上安装座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0]作为优选,下安装座包括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通过连接件
相连,下预埋板的尾端设置有锚筋,下连接板与下封板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下安装座与既有建筑的底部基础或者新建筑的底部基础相连,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下安装座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1]作为优选,隔震垫包括钢板和橡胶垫,钢板与橡胶垫依次层叠形成缓冲结构,钢板和橡胶垫上均设置有供铅芯穿过的通孔。如此设置,钢板与橡胶垫层叠的缓冲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隔震垫的抗剪切性能,进而提升了加固后建筑的抗横向载荷的能力,配合隔震垫内的铅芯,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并为隔震垫提供水平恢复力。
[0012]作为优选,连接件具有螺纹段,螺纹段位于连接件的首端,螺纹段的尾端设置有延伸段。如此设置,螺纹段用于提高连接件安装的便捷性,延伸段用于降低上预埋板或者下预埋板上的锚筋的数量,在连接件安装完成后,连接件一方面将连接板通过预埋板和既有建筑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具有延伸段的连接件相当于锚筋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连接板与既有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3]作为优选,第一柔性层为硅酸铝纤维棉毡。如此设置,利用硅酸铝纤维棉毡易于机械加工成型的特点,作为第一柔性层,能够更好地贴合隔震垫的外壁,便于施工安装,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柔性层的隔热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
[0014]作为优选,隔层为聚苯颗粒混凝土砌块。如此设置,提升了隔层的防火耐久度,有效避免了外侧明火对隔震垫的损害,隔绝了大部分外侧热量向隔震垫传递,对内侧的隔震垫形成了极佳的保护,同时,聚苯颗粒混凝土砌块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隔震层的结构强度,除此之外,聚苯颗粒混凝土砌块还可以分别与上封板、下封板形成无缝连接,进一步加强了隔层的保温隔热性能。
[0015]作为优选,第二柔性层为防火卷帘布,防火卷帘布通过螺钉与隔层相连。如此设置,便于整个防护结构的维护保养,例如,在建筑结构经过小幅震动冲击后,便于打开防火卷帘布,进而检查内部的防护结构的工况。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0017]1、该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利用上封板、下封板和防护结构构成防护内腔,将隔震垫包围在防护内腔中,避免了隔震垫与外侧明火直接接触,隔绝了外侧大部分热量向隔震垫内传递,大大降低了高温对隔震垫的影响,提高了隔震层的防火等级,进而提升了建筑结构在高温下的隔震耐火性能;
[0018]2、该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中的防护结构具有第一柔性层、隔层和第二柔性层形成分层防护,第一柔性层贴合隔震垫的外壁,大大将降低了导热率,隔层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上封板和下封板连接,进一步提升了防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第二柔性层和第一柔性层提升了防护结构的延展性,有利于降低冲击能量对防护结构的损害,使得支座在受到冲击后,依旧能够保持较高的防火等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上预埋板1、上连接板2、上封板3、隔震垫4、铅芯5、下封板6、下连接板7、
下预埋板8、连接件9、锚筋10、原有建筑基础11、二次浇注基础12、第一柔性层13、隔层14、第二柔性层15、螺钉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3]如图1

2所示的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用以提高隔震层的防火等级,降低高温对橡胶垫的影响,进而提升建筑结构隔震层的耐火性能。该支座利用上封板、下封板和防护结构构成防护内腔,避免了隔震垫与外侧明火直接接触,隔绝了外侧大部分热量向隔震垫内传递,大大降低了高温对隔震垫的影响。防护结构中第一柔性层贴合隔震垫的外壁,大大将降低了导热率。隔层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上封板和下封板连接,进一步提升了防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第二柔性层和第一柔性层提升了防护结构的延展性,使得支座在受到冲击后,依旧能够保持较高的防火等级。
[0024]如图1所示,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隔震垫4和防护结构。隔震垫4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3,隔震垫4的尾端设置有下封板6,上封板3与上安装座相连,下封板6与下安装座相连,隔震垫4内具有铅芯5,铅芯5的首端与上封板3相连,铅芯5的尾端与下封板6相连。
[0025]结合图2所示,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层13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隔震垫和防护结构;所述隔震垫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所述隔震垫的尾端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与上安装座相连,所述下封板与下安装座相连,所述隔震垫内具有铅芯,所述铅芯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所述铅芯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包覆在隔震垫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柔性层位于第一柔性层的外侧,所述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之间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所述隔层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座包括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所述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上预埋板的首端设置有锚筋,所述上连接板与上封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火型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祎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启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