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930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该滤棒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第一供料斗、第一入料管道、进料斗以及机架,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下端的进料口处连接有所述进料斗,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上端通过机架固定,且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上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所述第一供料斗,所述第一供料斗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入料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同向垂直提升皮带的方式实现滤棒的垂直向上输送,运行可靠,输送量大,节省空间,实现集中化控制,实现了滤棒的自动上料,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自动化加工程度,增设的皮带张紧机构,可以随时调整皮带松紧,具有较佳的适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卷烟滤棒
,尤其涉及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滤棒的自动化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滤棒进行自动上料,目前通常采用的上料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人工上料方式,其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无法适应大批量的加工生产需要,因此,需要采用自动化上料机用于滤棒的自动化上料,以配合滤棒加工设备完成自动化加工。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第一供料斗、第一入料管道、进料斗以及机架,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下端的进料口处连接有所述进料斗,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上端通过机架固定,且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上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所述第一供料斗,所述第一供料斗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入料管道。
[000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皮带输送机构、驱动机构、纵向型材架以及横向型材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纵向型材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所述横向型材架和底座,所述纵向型材架以及横向型材架为内设料道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组装在所述支撑架、纵向型材架以及横向型材架内,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进料斗连通,所述横向型材架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供料斗连通。
[000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型材架和横向型材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贴合。
[000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型材架的侧面设置有可透视的料道挡板,所述料道挡板为亚克力材质。
[0009]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型材架的侧面还螺接有多个料道调整支架。
[0010]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并排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二提升输送装置,所述第二提升输送装置下端的进料口处也连接有进料斗,所述第二提升输送装置上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第二供料斗,所述第二供料斗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入料管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2]1、本技术采用同向垂直皮带提升实现连续运输且运行可靠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
[0013]2、多个提升输送装置上设有料道调整支架,通过调整料道可以实现72

120mm长滤棒的自动上料;
[0014]3、多个提升输送装置上设有张紧机构,用于调整皮带长时间运行后造成的跑偏,松弛现象;
[0015]4、多个提升输送装置由料道挡板和铝合金型材实现全包围,料道挡板采用透明亚克力,可视化滤棒传输过程,同时减少滤棒以及皮带与空气的接触;
[0016]5、实现滤棒自动上料,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实现滤棒大批量生产加工,提升自动化加工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滤棒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底座;2、第一提升输送装置;3、第二提升输送装置;4、第一供料斗;5、第一入料管道;6、进料斗;7、机架;8、第二入料管道;9、第二供料斗;11、支撑架;12、皮带输送机构;13、驱动机构;14、纵向型材架;15、横向型材架;16、张紧机构;17、料道调整支架;18、料道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3]参阅图1所示,所述滤棒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第一供料斗4、第一入料管道5、进料斗6以及机架7,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下端的进料口处连接有所述进料斗6,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的上端通过机架7固定,且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上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所述第一供料斗4,所述第一供料斗4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入料管道5。滤棒由底部进料斗6上料后,通过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输送至上端的第一供料斗4,然后通入到第一入料管道5进入下游的复合机。
[0024]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包括支撑架11、皮带输送机构12、驱动机构13、纵向型材架14以及横向型材架15,所述支撑架1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纵向型材架1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所述横向型材架15和底座1,所述纵向型材架14以及横向型材架15为内设料道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12组装在所述支撑架11、纵向型材
架14以及横向型材架15内,所述驱动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12与所述驱动机构13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1与所述进料斗6连通,所述横向型材架15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供料斗4连通。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型材架14和横向型材架15的连接处设置有张紧机构16,所述张紧机构16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12贴合,用于调整所述皮带输送机构12的张进度,避免皮带长时间运行后造成的跑偏、松弛现象。
[0026]所述纵向型材架14的侧面设置有可透视的料道挡板18,所述料道挡板18为亚克力材质,保证滤棒高速传输全程可视。
[0027]所述纵向型材架14的侧面还螺接有多个料道调整支架17,用于通过调整料道调整支架17的螺接位置从而相应调整料道的宽度,并在发生乱棒现象时,可以随时打开料道挡板18调整。
[0028]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并排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二提升输送装置3,所述第二提升输送装置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提升输送装置3内的纵向型材架14和横向型材架15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内的纵向型材架14和横向型材架15的尺寸,以便于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2和所述第二提升输送装置3平行设置在底座1上,不占用多余的水平空间,且独立运行相互不影响,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棒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第一供料斗、第一入料管道、进料斗以及机架,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下端的进料口处连接有所述进料斗,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的上端通过机架固定,且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上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所述第一供料斗,所述第一供料斗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入料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棒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皮带输送机构、驱动机构、纵向型材架以及横向型材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纵向型材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所述横向型材架和底座,所述纵向型材架以及横向型材架为内设料道的中空框架结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组装在所述支撑架、纵向型材架以及横向型材架内,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艺茂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