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属于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充电套管,所述安装框架的背面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正面贯穿安装框架并与充电套管啮合。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框架将充电连接器安装在车内,当不使用时,当伺服马达通电工作后,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利用传动齿轮与连接板的啮合,带动连接板以充电套管与安装框架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旋转,使的插头的开口朝下,从而避免雨水进入,然后利用外盖板对充电口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防进水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插头沾水造成腐蚀,使用安全性更高。使用安全性更高。使用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的汽车,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普遍是通过电能驱动的。
[0003]现有的充电连接器结构出会有雨水渗透,使内部零件打湿造成零件腐蚀,也存在触水短路的安全隐患,故而提出了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充电连接器结构出会有雨水渗透,使内部零件打湿造成零件腐蚀,也存在触水短路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充电套管,所述安装框架的背面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正面贯穿安装框架并与充电套管啮合,所述充电套管内侧管状固定安装有插头,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外盖板。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安装框架包含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一体成型有两个侧板,所述充电套管安装于两个侧板之间,并与两个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充电套管右端的顶部与固定板铰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充电套管包含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的正面与背面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相邻的侧板滑动连接,所述防护管的内侧一体成型有隔板,所述插头固定安装于隔板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驱动机构包含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正面贯穿侧板并与连接板啮合。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与背面开设有弧形滑槽,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稳定条,两个所述稳定条分别与两个弧形滑槽滑动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外盖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固定板接触。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方案,通过安装框架将充电连接器安装在车内,当不使用时,当伺服马达通电工作后,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利用传动齿轮与连接板的啮合,带动连接板以充电套管与安装框架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旋转,从而调整充电套管的状态,使的插头的开口朝下,从而避免雨水进入,然后利用外盖板对充电口进行密封,密封圈密封外盖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防进水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插头沾水造成腐蚀,使用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充电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安装框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
[0023]1、安装框架;11、固定板;12、侧板;2、充电套管;21、防护管;22、连接板;23、隔板;3、驱动机构;31、伺服马达;32、传动齿轮;4、插头;5、外盖板;51、密封圈;6、弧形滑槽;7、稳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请参阅图1~3,本技术中,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包括安装框架1,安装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充电套管2,安装框架1的背面安装有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的正面贯穿安装框架1并与充电套管2啮合,充电套管2内侧管状固定安装有插头4,安装框架1上安装有外盖板5。
[0026]本技术中,通过安装框架1将充电连接器安装在车内,当不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3带动充电套管2在安装框架1内侧旋转,使的插头4的开口朝下,从而避免雨水进入,然后利用外盖板5对充电口进行密封,能够有效的避免插头4沾水造成腐蚀,使用安全性更高。
[0027]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安装框架1包含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左侧一体成型有两个侧板12,充电套管2安装于两个侧板12之间,并与两个侧板12滑动连接,充电套管2右端的顶部与固定板11铰接。
[0028]本技术中,通过固定板11方便固定安装在汽车,然后通过侧板12限制充电套管2的移动并对充电套管2起到支撑效果。
[0029]请参阅图1~3,其中:充电套管2包含有防护管21,防护管21的正面与背面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板22,连接板22与相邻的侧板12滑动连接,防护管21的内侧一体成型有隔板23,插头4固定安装于隔板23上。
[0030]本技术中,通过连接板22使得防护管21在两个侧板12之间进行旋转时,始终与侧板12接触,同时也方便驱动机构3与连接板22的基础带动连接板22移动,通过隔板23方便固定插头4,以便于使用者使用充电连接器。
[0031]请参阅图3,其中:驱动机构3包含有伺服马达31,伺服马达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32,传动齿轮32的正面贯穿侧板12并与连接板22啮合。
[0032]本技术中,当伺服马达31通电工作后,带动传动齿轮32转动,利用传动齿轮32
与连接板22的啮合,带动连接板22以充电套管2与安装框架1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旋转,从而调整充电套管2的状态。
[0033]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连接板22的正面与背面开设有弧形滑槽6,两个侧板12相对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稳定条7,两个稳定条7分别与两个弧形滑槽6滑动连接。
[0034]本技术中,通过稳定条7与弧形滑槽6的滑动匹配,提高连接板22在侧板12上滑动时的稳定性,提高充电连接器整体结构稳定性。
[0035]请参阅图1,其中:外盖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51,密封圈51与固定板11接触。
[0036]本技术中,通过密封圈51密封外盖板5与固定板11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防进水效果,保证充电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0037]工作原理:通过安装框架1将充电连接器安装在车内,当不使用时,当伺服马达31通电工作后,带动传动齿轮32转动,利用传动齿轮32与连接板22的啮合,带动连接板22以充电套管2与安装框架1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旋转,从而调整充电套管2的状态,使的插头4的开口朝下,从而避免雨水进入,然后利用外盖板5对充电口进行密封,密封圈51密封外盖板5与固定板11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防进水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插头4沾水造成腐蚀,使用安全性更高。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包括安装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充电套管(2),所述安装框架(1)的背面安装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的正面贯穿安装框架(1)并与充电套管(2)啮合,所述充电套管(2)内侧管状固定安装有插头(4),所述安装框架(1)上安装有外盖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包含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左侧一体成型有两个侧板(12),所述充电套管(2)安装于两个侧板(12)之间,并与两个侧板(12)滑动连接,所述充电套管(2)右端的顶部与固定板(11)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进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套管(2)包含有防护管(21),所述防护管(21)的正面与背面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浦,赵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玖柏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