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49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通过改变外导腿结构以及外导腿与模具固定方式。具体包括外导腿、上导腿座、上模座、耐磨板、下导腿座、下模座;所述上导腿座与上模座底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外导腿与上模座侧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外导腿与上导腿座相贴合固定;所述下导腿座与下模座顶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耐磨板安装于所述下导腿座与外导腿之间。避免了模具侧向力导致的修边毛刺及零件精度不稳定的问题,结构强度较强,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便于加工。便于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冲压级进模具中,冲压零件型面多数都有高低差,在模具到底时,上下模会存在一定的侧向力,在大批量生产后,上下模会产生一定量的移位,造成修边毛刺及零件精度不稳定。
[0003]在传统的级进模具中,采用的导腿结构侧向力承受能力较差,模具生产一段时间后导致修边毛刺较大及零件精度不稳定,经过生产现场分析原因、并讨论,得出导致修边毛刺较大及零件精度不稳定是由外导腿的锁固方式强度不够造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外导腿结构以及外导腿与模具固定方式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包括外导腿、上导腿座、上模座、耐磨板、下导腿座、下模座;所述上导腿座与上模座底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外导腿与上模座侧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外导腿与上导腿座相贴合固定;所述下导腿座与下模座顶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耐磨板安装于所述下导腿座与外导腿之间。
[0006]上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所述上导腿座与所述上模座的A面、B面相贴合固定;所述外导腿与所述上模座的C面、D面相贴合固定;所述下导腿座与所述下模座的E面、F面相贴合固定。
[0007]上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所述C面的高度为40

>50mm,所述上导腿座高度为80

100mm,所述E面的高度为20

30mm。
[0008]上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所述外导腿通过螺丝固定于上模座、上导腿座上。
[0009]上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所述上模座上水平对称设有两个上模座安装孔,所述上导腿座上水平对称设有两个上导腿座安装孔,所述外导腿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座安装孔、上导腿座安装孔对应配合的螺丝过孔,所述螺丝穿过螺丝过孔分别与上模座安装孔、上导腿座安装孔固定。
[0010]上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所述上模座安装孔、上导腿座安装孔的孔深为40

45mm。
[0011]本技术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的优点是:
[0012]1、本技术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解决了因为模具侧向力导致的修边毛刺及零件精度不稳定的问题,结构强度较强,延长了模具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便于加
工。
[0013]2、本技术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侧向力主要体现在X向及Y向,外导腿有40

50mm与上模座的C面精密配合,被上模座紧紧夹持,受力支点在外导腿与C面接触部分,此夹持位置侧向力承受强度最大;并且外导腿与上模座之间通过两个M20螺丝锁紧固定,侧向力承受能够再次增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

A向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B

B向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包括外导腿1、上导腿座2、上模座3、耐磨板4、下导腿座5、下模座6;所述上导腿座2与上模座3底面型腔配合固定,配合间隙为0.01mm,所述外导腿1与上模座3侧面型腔配合固定,配合间隙为0.01mm,所述外导腿1与上导腿座2相贴合固定,配合间隙为0.01mm;所述下导腿座5与下模座6顶面型腔配合固定,配合间隙为0.01mm,所述耐磨板4安装于所述下导腿座5与外导腿1之间,所述耐磨板4与外导腿1之间留有0.1mm间隙。
[0019]实施例2、如图1、2、3所示,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包括外导腿1、上导腿座2、上模座3、耐磨板4、下导腿座5、下模座6;所述上导腿座2与所述上模座3的A面31、B面32相贴合固定,所述外导腿1与所述上模座3的C面33、D面34相贴合固定,所述外导腿1与上导腿座2相贴合固定;所述下导腿座5与所述下模座6的E面61、F面62相贴合固定,所述耐磨板4安装于所述下导腿座5与外导腿1之间。
[0020]实施例3、如图1、2、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C面33的高度为40

50mm,外导腿1顶端向下有40

50mm部分与C面33精密配合,所述上导腿座2高度为80

100mm,外导腿1由扣除与C面33配合后的尺寸位置起80

100mm部分与上导腿座2精密配合,所述E面61的高度为20

30mm,下导腿座5由底端向上起20

30mm部分与E面61精密配合。
[0021]实施例4、如图1、2、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外导腿1通过螺丝7固定于上模座3、上导腿座2上。螺丝7采用M20螺丝,通过螺丝7可以保证外导腿1与上模座3、上导腿座2之间的稳固性。
[0022]实施例5、如图1、2、3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上模座3上水平对称设有两个上模座安装孔35,所述上导腿座2上水平对称设有两个上导腿座安装孔21,所述外导腿1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座安装孔35、上导腿座安装孔21对应配合的螺丝过孔11,所述螺丝7穿过螺丝过孔11分别与上模座安装孔35、上导腿座安装孔21固定。螺丝过孔11总共设有四个、围绕成一个正方形布局设置,在模具工作时,为了保证上模座3、上导腿座2与外导腿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上模座安装孔35、上导腿座安装孔21均为水平设置。
[0023]实施例6、如图1、2、3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上模座安装孔35、上导腿座安装孔21的孔深为40

45mm。
[0024]工作原理:当模具工作时,由于外导腿1有40

50mm与上模座3的C面33精密配合,被上模座3紧紧夹持,受力支点在外导腿1与C面33接触部分,此夹持位置侧向力承受强度最大;并且外导腿1与上模座3之间通过两个M20螺丝7锁紧固定,侧向力承受能够再次增强。
[00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技术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对本技术作出各种修改或变型,这些修改或变型当然也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腿(1)、上导腿座(2)、上模座(3)、耐磨板(4)、下导腿座(5)、下模座(6);所述上导腿座(2)与上模座(3)底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外导腿(1)与上模座(3)侧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外导腿(1)与上导腿座(2)相贴合固定;所述下导腿座(5)与下模座(6)顶面型腔配合固定,所述耐磨板(4)安装于所述下导腿座(5)与外导腿(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腿座(2)与所述上模座(3)的A面(31)、B面(32)相贴合固定;所述外导腿(1)与所述上模座(3)的C面(33)、D面(34)相贴合固定;所述下导腿座(5)与所述下模座(6)的E面(61)、F面(62)相贴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级进模具外导腿防侧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面(33)的高度为40

50mm,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强曹建兵周小伟张述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宇森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