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81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身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轨道、所述轨道内滑动配合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连接端头,所述端头上固定连接支臂;机体正面设置屏幕,机体背面设置背板;机体内部盘绕两组拉绳,还包括用于为两组拉绳提供阻力的阻力组件,两组拉绳分别穿过两侧支臂与握持件相连;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轨道在机体上的转动角度的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座在轨道内的轴向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端头在调节座上的转动角度的第三调节组件。本申请用以实现简化调节结构、提高通用性、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各类健身器械来锻炼身体,拉力类健身器是其中重要一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现有的健身器械不断朝着家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拉力器械通过配重块重力或弹簧弹力来提供运动阻力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逐渐攀升的智能化、可视化、可量化的锻炼需求。在此前提下,镜面健身器逐渐开始出现。现有的镜面健身设备通过机体内置各类设备并由正面的屏幕进行显示和/或镜像展示,但是对于拉力锻炼方面功能较为薄弱,具有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可调性和通用性较差、故障率较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健身设备,实现简化调节结构、提高通用性的目的。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健身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轨道、所述轨道内滑动配合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上转动连接端头,所述端头上固定连接支臂;机体正面设置屏幕,机体背面设置背板;机体内部盘绕两组拉绳,还包括用于为两组拉绳提供阻力的阻力组件,两组拉绳分别穿过两侧支臂与握持件相连;还包括,
[0006]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轨道在机体上的转动角度;
[0007]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座在轨道内的轴向位置;
[0008]第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端头在调节座上的转动角度。
[0009]本技术提出一种健身设备,本设备的机体正面为屏幕,屏幕可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机体背面为背板,机体内部盘绕两组拉绳,用于传导两侧的拉力。盘绕的两侧拉绳其自由端均向外延伸、经阻力组件施加阻力后,分别穿过机体两侧的支臂,与握持件连接。用户在使用时,仅需通过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握持件向外拉动拉绳,两组拉绳被向外拉出,经阻力组件提供阻力便于用户进行拉力锻炼。
[0010]本申请通过第一调节组件来调节轨道在机体上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得位于轨道上的支臂能够具有不同的角度朝向,适合于不同臂展、发力时张合角度不同的用户进行使用;通过第二调节组件来调整调节座在轨道内的位置,进而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使用需求;通过第三调节组件来调节端头在调节座上的转动角度,进一步的满足不同身高、不同发力习惯的用户的使用需求。本申请通过三组调节组件的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拉力器械使用时的通用性,明显扩大了适用范围。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阻力组件包括用于盘绕拉绳的电机、与两组拉绳相匹配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本方案将两组拉绳盘绕在电机的输出端外,通过电机提供阻力,同时由差速器实现对两组拉绳的差速调节,确保两组拉绳运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尽量提高用户两只手臂同时发力时两侧的阻力均匀性和稳定性。其中差速器可使用现有的差速轮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实现。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机体内的控制板、隔板,所述阻力组件、控制板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所述隔板上设置若干散热扇;所述机体表面开设若干散热孔。隔板用于将机体内部分隔为两个空间,有利于避免阻力组件和控制板之间的相互干扰或干涉。散热扇可显著改善机体内部两个空间之间、以及机体内部与外界之间的空气流通情况,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座装配在支架上,还包括连接在支架上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在支架内的刚性件,所述刚性件从支架的相对两侧向外伸出,还包括分别位于刚性件向外伸出的两侧的两块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上转动连接若干滚轮;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滚轮距支架的最大距离,大于刚性件同侧侧壁距支架的距离。
[0014]现有技术中支臂调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偏磨现象较为严重、且容易导致用户在施力时阻塞感较为明显。申请人在大量研究后发现,其原因在于用户在使用时所施加的拉力不可能完全沿支臂轴向方向,必然会有偏离,该偏离传递至支臂端部的调节结构上导致了阻塞感出现以及偏磨现象发生。本方案所述的自然状态下,是指在无外力作用、无外力通过健身器械的施力端施加至刚性件上的状态,此时沿两弹性件的连线方向,任一弹性件所对应的滚轮外端,比刚性件的同侧侧边更靠外。本方案所述的“外”,是指对任一弹性件而言,远离另一弹性件所在方向的一侧。本方案中即是通过弹性件的预应力,使得滚轮相较于刚性件延伸至更外侧方向。本申请的弹性组件在使用时,随支架装配在轨道内部,当用户未使用或未发力时,始终由位于更外侧的滚轮与前述外部装置进行接触;当用户在使用时,作用力通过施力端传递至刚性件,若该作用力非轴向而是存在偏离,那么偏离方向的分力会将刚性件向一侧方向推动,此过程中带动弹性件形变,产生复位力;若外力相对较小,无法将刚性件推动至与外部装置接触,此时依然由滚轮实现与外部轨道的接触,由于活动连接的滚轮具有滚动能力,能够进行小幅度滚动以克服外力偏离所诱发的弹性组件的整体偏转,同时滚动与外部装置之间滚动摩擦,摩擦阻力相对较小,进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健身器械施力端调节结构的偏磨现象,同时将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还能够有效降低用户阻塞感;当然,若外力相对较大,已经将刚性件推动至与外部轨道接触,此时进行健身锻炼的用户能够明显感觉到阻力突然增大,表示此时该用户的施力方向已经严重偏离,进而对该用户起到提示作用,有利于提示用户采用标准姿势正确发力进行锻炼;并且此状态下弹性件严重变形,将用户偏离的作用力大量转换为弹性势能进行储存,显著降低刚性件与外部轨道之间的压力大小,进而也能够明显减轻偏磨现象,同时由于弹性件严重变形,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复位力,也能够有效抵消偏磨压力;并且,此状态下刚性件承担大量压力,能够避免滚轮被压坏,提高本申请的整体使用寿命。当然,本申请在外力消失后,弹性件立即复位,使得刚性件脱离与外部轨道的接触,重新由两侧的滚轮抵靠在外部轨道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两根条形件,两根条形件由两块连接件固定连接,且两块连接件将两根条形件之间的区域依次分隔为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所述滚轮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刚性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本方案对弹性件进行专门设计,包括两根条形件,且两根条形件之间通过两块连接件进行连接,两根条形件与两块连接件组成固定连接的一体结构。其中第一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分别位于弹性件两
侧,第一安装部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敞口,且第一安装部内安装滚轮,同理第三安装部远离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敞口,且第三安装部内安装滚轮;刚性件穿过第二安装部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刚性件上设置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弹性件在刚性件上滑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贯穿所述刚性件的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每块弹性件上的两根条形件均位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本方案通过限位机构保证弹性件与刚性件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弹性件从刚性件上向两侧滑动而导致脱落。通过贯穿刚性件的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对弹性件进行限位,具体的,对于每根条形件而言,均被夹持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避免其向两侧滑动。此外,本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设备,包括机体(2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7)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轨道(8)、所述轨道(8)内滑动配合调节座(10)、所述调节座(10)上转动连接端头(9),所述端头(9)上固定连接支臂(28);机体(27)正面设置屏幕(32),机体(27)背面设置背板(33);机体(27)内部盘绕两组拉绳,还包括用于为两组拉绳提供阻力的阻力组件,两组拉绳分别穿过两侧支臂(28)与握持件(34)相连;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轨道(8)在机体(27)上的转动角度;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座(10)在轨道(8)内的轴向位置;第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端头(9)在调节座(10)上的转动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组件包括用于盘绕拉绳的电机(36)、与两组拉绳相匹配的差速器(37),所述差速器(37)与电机(36)通过皮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机体(27)内的控制板(39)、隔板(40),所述阻力组件、控制板(39)分别位于隔板(40)的两侧;所述隔板(40)上设置若干散热扇(41);所述机体(27)表面开设若干散热孔(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10)装配在支架(1)上,还包括连接在支架(1)上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在支架(1)内的刚性件(2),所述刚性件(2)从支架(1)的相对两侧向外伸出,还包括分别位于刚性件(2)向外伸出的两侧的两块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上转动连接若干滚轮(4);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滚轮(4)距支架(1)的最大距离,大于刚性件(2)同侧侧壁距支架(1)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两根条形件(301),两根条形件(301)由两块连接件(302)固定连接,且两块连接件(302)将两根条形件(301)之间的区域依次分隔为第一安装部(303)、第二安装部(304)、第三安装部(305),所述滚轮(4)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03)和第三安装部(305),所述刚性件(2)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玉华余刚珍范东波李昱霖唐天广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