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73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包括外壳、固定器、活动座、针座、刺针、弹簧、导管、挤压囊,活动座、固定器均分别于外壳前、后端敞口处安装于外壳内,活动座伸出外壳前端外并且能够通过挤压缩入外壳内,针座位于活动座内,刺针后端固定于针座内,刺针内部空心,刺针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伸出活动座及外壳前端外,挤压囊固定在活动座后端并且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被挤压于活动座与固定器之间,挤压囊内装有染料水且通过导管与刺针内部连通,弹簧位于针座后端及固定器前侧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能将记号药水留在皮下,从而能保留较长时间,不需要患者往返医院多次补记号,使放疗体位重复,减少误差。减少误差。减少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精准放射治疗”,“精准放疗定位”概念被相应提出,而放射治疗中的模拟定位是整个放射治疗流程中重要性仅次于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一步,可以说做好模拟定位这一步,等于整个放射治疗成功了一半。患者在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定位时,放疗技师须在病人身上画定位线,以保证日后放射治疗时与定位时的体位保持一致,保证放疗的精准性。患者一旦确定放疗,都需要经过体膜制作、CT定位、靶区勾画、计划设计一系列流程,整个放疗流程时间需要1周到6周不等。目前临床运用广泛的是皮肤画线水或皮肤记号笔,但画线水或记号笔会随着时间慢慢褪色,经常需要患者往返医院多次补线,若没有及时补线,有可能导致放疗体位不能重复,产生较大误差,导致需再次重新定位划线。因此,需设计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以改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能将记号药水留在皮下,从而能保留较长时间,不需要患者往返医院多次补记号,使放疗体位重复,减少误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包括外壳、固定器、活动座、针座、刺针、弹簧、导管和挤压囊以及保护盖,所述外壳前后两端敞口,固定器于外壳后端敞口处固定于外壳内,活动座于外壳前端敞口处活动安装于外壳内,活动座伸出外壳前端外并且能够通过挤压缩入外壳内,针座位于活动座内,活动座前端开有开孔,刺针固定于针座内,刺针内部空心,刺针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伸出开孔及外壳前端外,挤压囊固定在活动座后端并且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被挤压于活动座与固定器之间,挤压囊内装有染料水,挤压囊通过导管与刺针内部连通,弹簧前端固定在针座的后端,弹簧后端顶压在固定器前侧。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座的左右两侧外凸有限位凸起,外壳内的左右两侧外凸有挡块,限位凸起位于挡块后侧。
[000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座前后两侧向后延伸有两个限位臂,活动座的左右侧与两个限位臂之间通过斜面相连,两个限位臂的末端共同固定至所述挤压囊,挤压囊通过二所述导管连通至刺针,固定器包括端板和自端板前侧面向前延伸的两个弹性臂,端板位于外壳后端敞口外,两个弹性臂位于两个限位臂的左右侧并且两个弹性臂的末端与相应斜面接触,两个弹性臂的前端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被斜面撑开,两个弹性臂的后部左右侧与外壳扣合固定,弹簧、针座、刺针和导管均位于两个限位臂及两个弹性臂之间,弹簧后端贯穿挤压囊中心并且顶压在端板前侧。
[0007]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端板的后表面有防滑凸纹,端板的前表面内凸形成顶压部,弹簧后端顶压顶压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臂的内表面凹陷有导向槽,针座的前后侧外凸形成与导向槽吻合的导向块,针座的左右两侧分别外凸形成一挡块二。
[0009]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的后部左右内壁外凸形成扣块一,两个弹性臂的后部左右侧外凸形成扣块二,扣块二扣于扣块一的前缘。
[0010]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为梯形壳,外壳的前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后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0011]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包括盖体和套柱,盖体盖在外壳前端外围,盖体内的后侧向后凸伸形成所述套柱,套柱伸入开孔内套于刺针外围。
[0012]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染料水为龙胆紫药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标记针采用染料水与真空针结合,CT定位后在病人体表相应位置选择3

6个标记点,运用标记针在标记点位置刺入皮下进行定点标记,染料水随着空心针注入皮肤表层,起到类似半永久纹身的一个效果,但不会在病人体表产生较大的标记印记,减少了不必要的标记面积,也使得标记点能更持久的附着于皮肤,有利于后续治疗的精准摆位,易于操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使用,方便了放疗定位,提高了放疗定位的精准度,同时病人的生活不会受到放疗标记太大的影响,病人可以正常清洗皮肤。
[0015]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的示意图三。
[0019]附图标号说明:外壳1,挡块11,扣块一12,固定器2,端板21,防滑凸纹211,顶压部212,弹性臂22,扣块二221,活动座3,开孔31,限位凸起32,限位臂33,导向槽331,斜面34,针座4,导向块41,挡块二42,贯穿孔43,刺针5,弹簧6,导管7,挤压囊8,保护盖9,盖体91,套柱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21]请参考图1

3,所述的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包括外壳1、固定器2、活动座3、针座4、刺针5、弹簧6、导管7和挤压囊8以及保护盖9。
[0022]所述外壳1前后两端敞口,外壳1内接近外壳1前端的左右两侧外凸有挡块11,所述外壳1内的后部左右内壁外凸形成扣块一12。所述外壳1为梯形壳,外壳的前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后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0023]所述固定器2于外壳1后端敞口处固定于外壳1内。固定器2包括端板21和自端板21前侧面向前延伸的两个弹性臂22,端板21位于外壳1后端敞口外,两个弹性臂22的后部左右
侧与外壳1扣合固定。两个弹性臂22的后部左右侧外凸形成扣块二221,扣块二221扣于扣块一12的前缘。所述端板21的后表面有防滑凸纹211,端板211的前表面内凸形成顶压部212。
[0024]所述活动座3于外壳1前端敞口处活动安装于外壳1内,活动座3伸出外壳1前端外并且能够通过挤压缩入外壳1内。活动座3前端开有开孔31,活动座3的左右两侧外凸有限位凸起32,限位凸起32位于挡块11后侧。所述活动座3前后两侧向后延伸有两个限位臂33,活动座3的左右侧与两个限位臂33之间通过斜面34相连,两个限位臂33的末端共同固定至一所述挤压囊8。两个弹性臂22位于两个限位臂33的左右侧并且两个弹性臂22的末端与相应斜面34接触,两个弹性臂22的前端于活动座3缩入外壳1内时被斜面34撑开。所述限位臂33的内表面凹陷有导向槽331。弹簧6、针座4、刺针5和导管7均位于两个限位臂33及两个弹性臂22之间。
[0025]所述针座4位于活动座3内,针座4的前后侧外凸形成与导向槽331吻合的导向块41,针座4的左右两侧分别外凸形成一挡块二42,挡块二42挡在活动座3在开孔31两边的板部上。针座4的左右侧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固定器、活动座、针座、刺针、弹簧、导管和挤压囊,所述外壳前后两端敞口,固定器于外壳后端敞口处固定于外壳内,活动座于外壳前端敞口处活动安装于外壳内,活动座伸出外壳前端外并且能够通过挤压缩入外壳内,针座位于活动座内,活动座前端开有开孔,刺针固定于针座内,刺针内部空心,刺针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伸出开孔及外壳前端外,挤压囊固定在活动座后端并且于活动座缩入外壳内时被挤压于活动座与固定器之间,挤压囊内装有染料水,挤压囊通过导管与刺针内部连通,弹簧前端固定在针座的后端,弹簧后端顶压在固定器前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的左右两侧外凸有限位凸起,外壳内的左右两侧外凸有挡块,限位凸起位于挡块后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放疗定位标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前后两侧向后延伸有两个限位臂,活动座的左右侧与两个限位臂之间通过斜面相连,两个限位臂的末端共同固定至所述挤压囊,挤压囊通过二所述导管连通至刺针,固定器包括端板和自端板前侧面向前延伸的两个弹性臂,端板位于外壳后端敞口外,两个弹性臂位于两个限位臂的左右侧并且两个弹性臂的末端与相应斜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欢邓素芬邹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