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66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属于消失模转运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转运时使用叉车容易发生碰撞、空间较小造成拆装困难等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包括车体、转运台和行走车轮组,车体顶面两侧设有与车体运行方向平行的两组轨道,转运台包括支撑平台、转动装置和旋转平台,支撑平台底面四角处设有四组与轨道相配合的移动轮,旋转平台通过转动装置绕支撑平台中心进行转动,移动轮分别安装于轨道上,支撑平台通过移动轮沿轨道往复运动,待转运消失模放置于旋转平台顶面。本方案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给更换模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避免了模具和设备的碰撞,增加了效率。增加了效率。增加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


[0001]本技术属于消失模转运装置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失模铸造行业两化融合的推进,生产设备的自动程度不断提高,白区成型机与三代自动模的使用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但是随之带来了模具的重量相对于手工模具而言偏重。
[0003]在生产过程中,消失模模具作为生产工具,由于模具生产任务的变化,模具磨损后的维修维护等因素,需要对三代消失模重型模具进行频繁的拆装,另外安装过程需要对模具进行保护,避免与成型机发生磕碰,因此对于模具的更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有些叉车无法到达的区域,模具容易坠落造成模具损伤,并有存在砸伤工人的安全隐患。
[0004]目前公司自动成型机在更换模具时,由于成型机的导向柱距离较近,模具四周有油缸,使用叉车更换模具时容易发生碰撞,同时成型机周围的空间较小,模具在拆装过程中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解决了传统转运时使用叉车容易发生碰撞、空间较小造成拆装困难等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其中: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顶面的转运台,所述车体底面设有行走车轮组,所述车体通过行走车轮组进行移动;所述车体顶面两侧设有与车体运行方向平行的两组轨道,所述轨道长度尺寸大于车体的长度尺寸;
[0007]所述转运台包括支撑平台、安装于支撑平台顶面的转动装置、转动安装于转动装置顶面的旋转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底面四角处设有四组与轨道相配合的移动轮,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转动装置绕支撑平台中心进行转动,所述移动轮分别安装于轨道上,所述支撑平台通过移动轮沿轨道往复运动,待转运消失模放置于旋转平台顶面。
[0008]进一步,所述行走车轮组包括两组定向轮和两组万向轮,两组所述定向轮分别转动安装于车体底面运行方向上的前端两侧,两组所述万向轮分别转动安装于车体底面运行方向上的后端两侧。
[0009]进一步,所述轨道的一端与车体顶面后侧端面齐平,所述轨道另一端伸出车体前端外侧,所述轨道后端设置有移动轮挡板。
[0010]进一步,所述车体运行方向上的后侧壁上部设置有两组固定板,所述支撑平台运行方向上后端设置有与两组固定板分别对应的两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轴套和若干组轴承组,所述轴套竖直设置于支撑平台顶面中心处,若干组所述轴承组沿绕轴套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所述轴承组包括轴承座和转动安装于轴承座上端的轴承,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支撑平台顶面,每一组所述轴承的轴线均处于其所在圆周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旋转平台底面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轴套中,且所述转轴与轴套内壁通过连接轴承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轴承同轴设置于轴套中,所述连接轴承顶面和底面处的轴套内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卡设有卡簧挡圈。
[0013]进一步,所述轴承顶面高于轴套顶面。
[0014]进一步,所述轴承组设置有八组。
[0015]进一步,所述车架由型材制成。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在车体上设置有滑动的转运台,轨道长度长于车体长度,转运时无需车体送入模具下方,仅需将轨道送入模具下方即可,增大了适用范围,在较狭窄的地方,只要轨道能进入,便可进行转运;
[0018]2、转运台中旋转平台可相对于支撑平台进行转动,方便了模具的调整,无需人工进行手动调整位置,省时省力,模具的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019]3、移动轮挡板的设置,使得转运台在滑动到尾端时不会掉落,安全可靠,转运台达到尾端时,连接板和固定板相互对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保证了在运输过程中转运台的稳定性。
[0020]4、转运台中转轴转动设于轴套中,轴承顶面高于轴套顶面,避免转轴完全伸入轴套后旋转平台底面还没有接触到轴承,平面度得不到保证,影响后续转运过程。
[0021]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给更换模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避免了模具和设备的碰撞,在不同环境下多角度自适应快速完成转运任务,增加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去掉转运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转运台去掉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转运台的俯视图;
[0026]图5为图4的A

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其中:包括车体1和设于车体顶面的转运台2,所述车体1底面设有行走车轮组3,所述车体1通过行走车轮组3进行移动;所述车体1顶面两侧设有与车体1运行方向平行的两组轨道1

1,所述轨道1

1长度尺寸大于车体1的长度尺寸;
[0029]所述转运台2包括支撑平台2

1、安装于支撑平台2

1顶面的转动装置2

2、转动安
装于转动装置2

2顶面的旋转平台2

3,所述支撑平台2

1底面四角处设有四组与轨道1

1相配合的移动轮2

4,所述旋转平台2

3通过转动装置2

2绕支撑平台2

1中心进行转动,所述移动轮2

4分别安装于轨道1

1上,所述支撑平台2

1通过移动轮2

4沿轨道1

1往复运动,待转运消失模4放置于旋转平台2

3顶面。
[0030]进一步,所述行走车轮组3包括两组定向轮3

1和两组万向轮3

3,两组所述定向轮3

1分别转动安装于车体1底面运行方向上的前端两侧,两组所述万向轮3

3分别转动安装于车体1底面运行方向上的后端两侧。两组定向轮3

1设置于车体1运行方向的前侧用于在行走过程中进行定向,两组转向轮3

3设置于车体1运行方向的后侧用于在行走过程中进行转向,即增大了车体1行走的灵活性,适应了不同角度的停放转运,也保证了行走中的稳定性。
[0031]进一步,所述轨道1

1的一端与车体1顶面后侧端面齐平,所述轨道1

2另一端伸出车体1前端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设于车体(1)顶面的转运台(2),所述车体(1)底面设有行走车轮组(3),所述车体(1)通过行走车轮组(3)进行移动;所述车体(1)顶面两侧设有与车体(1)运行方向平行的两组轨道(1

1),所述轨道(1

1)长度尺寸大于车体(1)的长度尺寸;所述转运台(2)包括支撑平台(2

1)、安装于支撑平台(2

1)顶面的转动装置(2

2)、转动安装于转动装置(2

2)顶面的旋转平台(2

3),所述支撑平台(2

1)底面四角处设有四组与轨道(1

1)相配合的移动轮(2

4),所述旋转平台(2

3)通过转动装置(2

2)绕支撑平台(2

1)中心进行转动,所述移动轮(2

4)分别安装于轨道(1

1)上,所述支撑平台(2

1)通过移动轮(2

4)沿轨道(1

1)往复运动,待转运消失模(4)放置于旋转平台(2

3)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轮组(3)包括两组定向轮(3

1)和两组万向轮(3

2),两组所述定向轮(3

1)分别转动安装于车体(1)底面运行方向上的前端两侧,两组所述万向轮(3

2)分别转动安装于车体(1)底面运行方向上的后端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

1)的一端与车体(1)顶面后侧端面齐平,所述轨道(1

1)另一端伸出车体(1)前端外侧,所述轨道(1

1)后端设置有移动轮挡板(1
‑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失模模具的多角度自适应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运行方向上的后侧壁上部设置有两组固定板(1

2),所述支撑平台(2

1)运行方向上后端设置有与两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邓洪源高晓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遥华兴电机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